首页 > 国学文化
包公案第四回:咬舌扣喉
包公案第四回:咬舌扣喉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也称《龙图神断公案》,明代的公案小说,全书十卷,作者安遇时,书中讲述了包拯破案的故事,该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小说之一,影... [详细]

05月12日 15:06
包公案第三回:嚼舌吐血
包公案第三回:嚼舌吐血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也称《龙图神断公案》,明代的公案小说,全书十卷,作者安遇时,书中讲述了包拯破案的故事,该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小说之一,影... [详细]

05月12日 15:01
包公案第二回:观音菩萨托梦
包公案第二回:观音菩萨托梦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也称《龙图神断公案》,明代的公案小说,全书十卷,作者安遇时,书中讲述了包拯破案的故事,该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小说之一,影... [详细]

05月12日 14:59
包公案第一回:阿弥陀佛讲和
包公案第一回:阿弥陀佛讲和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也称《龙图神断公案》,明代的公案小说,全书十卷,作者安遇时,书中讲述了包拯破案的故事,该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小说之一,影... [详细]

05月12日 14:57
《施公案》的艺术性比前代有所增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施公案》的艺术性比前代有所增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 [详细]

05月12日 14:50
《代出自蓟北门行》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代出自蓟北门行》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代出自蓟北门行鲍照〔南北朝〕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征师一作:征骑)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箫鼓流汉思... [详细]

05月12日 14:46
《陇头吟》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陇头吟》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陇头吟王维〔唐代〕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 [详细]

05月12日 14:45
《营州歌》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营州歌》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营州歌高适〔唐代〕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狐一作:皮)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译文营州一带的少年习惯在旷野草原上生活,穿着狐皮袍子在城外打猎。他们即使... [详细]

05月12日 14:45
《河湟有感》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河湟有感》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河湟有感司空图〔唐代〕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译文自从萧关一战后,春风便再也吹不到河湟地区了。而今汉家儿童都说胡人语,却向着城头骂着汉... [详细]

05月12日 14:44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高适〔唐代〕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译文胡人吹起羌笛响在戍楼之间,戍楼之上景象萧条月光幽闲。借问悠悠的落梅乐曲有... [详细]

05月12日 14:43
《河湟旧卒》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河湟旧卒》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河湟旧卒张乔〔唐代〕少年随将讨河湟,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译文青年时代就已经随军参加征讨河湟的边防之战,等到头发发白,边境安定的时候才返回故乡。... [详细]

05月12日 14:42
《饮马长城窟行》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饮马长城窟行》作者是谁?该如何理解呢?

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唐代〕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 [详细]

05月12日 14:42
《塞上》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塞上》原文是什么?该如何鉴赏呢?

塞上柳开〔宋代〕鸣骹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译文响箭鸣叫着冲上云霄,草原之上无风,天地间一片安宁,显得响箭的声音更加清脆洪亮。数百个有... [详细]

05月12日 14:40
《从军行》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从军行》该如何理解?创作背景是什么?

从军行陈羽〔唐代〕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译文湖海之滨冷风吹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 [详细]

05月12日 14:40
《施公案》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成书内容是怎样的?
《施公案》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成书内容是怎样的?

《施公案》,清代民间通俗公案小说。早期版本亦称《施公案传》、《施案奇闻》、《百断奇观》,未著撰人。现存有嘉庆三年(1798)序文,道光四年(1824)刊本,可推知它前八卷九十七回大约成书于乾隆、嘉... [详细]

05月12日 14:24
《刘公案》第十二回:巡抚子仗势逞豪强
《刘公案》第十二回:巡抚子仗势逞豪强

《刘公案》,清代晚期以清人刘墉为原型演义而成的一部民俗说话作品,共106回。原作者不详,大约是评书艺人。属鼓词一类,说说唱唱,散韵结合,很有兴味。本书以清代名臣刘墉(刘罗锅)为主人公,共收录公案小... [详细]

05月12日 14:21
《刘公案》第十一回:万人愁霸抢民间女
《刘公案》第十一回:万人愁霸抢民间女

《刘公案》,清代晚期以清人刘墉为原型演义而成的一部民俗说话作品,共106回。原作者不详,大约是评书艺人。属鼓词一类,说说唱唱,散韵结合,很有兴味。本书以清代名臣刘墉(刘罗锅)为主人公,共收录公案小... [详细]

05月12日 14:18
《包公案》:塑造了一个秉公执法、清正廉明的清官形象
《包公案》:塑造了一个秉公执法、清正廉明的清官形象

《包公案》,又名《龙图公案》,全名为《京本通俗演义包龙图百家公案全传》,也称《龙图神断公案》,明代的公案小说,全书十卷,作者安遇时,书中讲述了包拯破案的故事,该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小说之一,影... [详细]

05月12日 14:18
《刘公案》第十回:贪钱财钟凶害亲朋
《刘公案》第十回:贪钱财钟凶害亲朋

《刘公案》,清代晚期以清人刘墉为原型演义而成的一部民俗说话作品,共106回。原作者不详,大约是评书艺人。属鼓词一类,说说唱唱,散韵结合,很有兴味。本书以清代名臣刘墉(刘罗锅)为主人公,共收录公案小... [详细]

05月12日 14:16
如何赏析《彭公案》?主要人物有哪些?
如何赏析《彭公案》?主要人物有哪些?

《彭公案》,清末贪梦道人创作的长篇公案小说。“彭公”指的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循吏彭鹏。全书共341回。书中大部份情节实属虚构,描述了彭公在江湖豪侠的帮助下,如何惩治贪官恶霸、绿林草寇的故事。塑造了李七... [详细]

05月12日 14:15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