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列国重返寡头时期, 宋成公能否改变中原格局?
2018-02-02 11:14:00 宋襄公 齐恒公

  宋成公是宋襄公的儿子,当年宋襄公以仁义立国,宋国成为中原举足轻重的诸侯国,只是经泓水之战后,宋国为楚国所击溃,楚国北进中原取得重大突破,宋郑等国皆开始亲附楚国。此前齐桓公称霸中原,以“尊王攘夷”的名号稳固中原格局,后因齐国公子争位,齐国渐呈衰败之势。而宋国与郑国历经几代君主的相与攻伐,国力已经大为损耗,导致两国自此退出称霸诸侯圈层,沦落为中原二流国家,宋成公继位之时的政治局势即是如此。

  而在此前经历曲沃小宗代大宗的晋国,在晋献公的诸多变革而后,终于呈现出厚积薄发的姿态,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山西地区当年的小诸侯国基本上都被纳入晋国疆域,晋国成为山西独强。至晋文公归国继位,与西方的秦国建立秦晋之好,消除后顾之忧后,将目光看向东方的中土,晋国得天时地利,齐桓公死后的中原霸主位,多方诸侯皆虎视眈眈,欲取之而不得,宋襄公会盟诸侯,本欲承前后,奈何受楚国压制而不得。

1517540739383373.png

  楚国的北进之路已经打开,频繁出击中原,宋成公深受其害,难以抵抗。幸运的事情在于,当年宋成公父亲颇有远见之谋,扶立齐孝公基本上可说是奠定齐宋联盟根基,虽说齐宋之间的关系自宋襄公晚年有所破裂,但面对周王国分封诸侯们共同的敌人,即南方的蛮夷楚国,齐宋的战略同盟,从某种程度上说还是非常稳固的。齐国孝公时代尚未摆脱内乱的影响,国力尚未恢复,因此齐国虽然不会与宋国全面为敌,但要作为宋国的后援,似乎力量还相对薄弱。《史记》载:“宋襄公新困兵於楚,伤於泓,闻重耳贤,乃以国礼礼於重耳。”虽然宋国没有力量帮助晋文公复国,但以国礼待之,亦是为宋国结交晋国奠定基础。

  《左传》载:“郑伯始朝于楚。“这个事情还在宋成公继位前,也就是宋襄公与楚国为战之时。宋成公继位后,可见其面临的威胁是相当之大的,周围四邻已经倾向楚国,就连世仇郑国也已经为楚国同盟,宋成公想要依靠宋国独自抵抗楚国自然是非常困难的。《史记》载:”齐桓公七子皆奔楚,楚尽以为上大夫。灭夔,夔不祀祝融、鬻熊故也。“楚国当时之国力,可见已非中原诸侯可比,齐国当年最为鼎盛的齐桓公时期的精英人才,已为楚国所用,楚国可说在这个时期正是北进中原的最好时机,当然如果晋国没有晋文公,也许楚国的胜果会更大。

1517540742291026.jpeg

  史书载:”夏,伐宋,宋告急於晋,晋救宋,成王罢归。“这是宋成公的无可奈何之举,周边国家郑国、曹国、卫国等国,大多成为楚国盟友,即便不是盟友的也无力救援宋国,这是宋成公人生中最大的危难。幸好曹国与卫国因与楚国交好,正好成为晋国的战略棋子,变成晋国与楚国作战的战场诱饵。有意思的是,史书中记载的曹国与卫国,当年在接待流浪在外的晋文公重耳时,都不够礼貌,导致晋文公对这两个国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好感,于是大臣们建议打,也就打了,根本没有丝毫的犹豫。

  宋成公求援晋国,无心之中促成了晋国与楚国城濮之战的爆发,其间大多中原诸侯皆牵扯其中,就连西方的秦国也与晋国结盟,派遣大军前往中原地区开战。这场战争的规模,可能是继当年周武王孟津大会后的最大会盟与作战,所有诸侯国,不管是倾向晋国的,还是楚国的,大家都随时关注着战局的动向,宋国的胜败已经显得不再重要。

  对宋成公而言,这场战争的结果,决定着的不仅是个人的生死,更可能是宋国的存亡,于是在晋国出兵攻打曹卫之时,宋成公的内心可能是崩溃的,他当然不可能清晰的明白晋国的深谋远虑,唯独只有命令宋国军民们拼命守护城池,数月之间,宋国在楚国大军包围之下,并未彻底被攻破,也算是宋成公为晋文公的城濮之战做出的最大贡献了。此战而后,晋文公分卫曹等地赠予宋成公,宋国终于找到了中原地区最大的保护伞。宋晋之间的联盟关系,此后百年之间非常稳固,甚至宋国后来以彭城之地,为晋国打通吴越,间接的为吴越攻伐楚国提供了战略资源。这所有种种的起源,皆乃宋成公为楚所迫,求援晋国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