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准备欢迎状元回乡,状元却暗自化装骑驴进城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最得意事能有几何?范进中举尚且发疯,如果某人金榜得中,必定志得意满,春风得意。要是得了状元呢?要是连中三元呢?那岂不是要趾高气扬了?但宋代却有这样一位奇人,连中三元却依旧低调做人,谦虚谨慎,成为一代名臣,他就是宋朝宰相王曾

blob.png

  王曾是青州益都人,少年孤苦,父母早丧,只得寄住在叔叔王宗元家。叔叔对这个侄子很不错,供其念书。王曾非常聪明,很快就善为文辞,远近闻名。宋真宗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皆第一),他的殿试答卷《有物混成赋》写得气势恢宏,朝中大臣看后不禁抚掌叹曰:“真乃王佐之器也!”得到了如此的荣誉,按说王曾应该高兴坏了吧,可他却毫不张狂,金殿传胪后,王曾向叔父王宗元写信报喜,他在信中写道:“(王)曾今日殿前,唱名忝第一,此乃先世积德,大人不必过喜。”

  让叔叔不必过喜,不但体现了王曾的谦虚,更表达了对叔父的感激以及他宠辱不惊的平和心态。对家人如此,对外人又怎么样呢?王曾中状元一个月后,回青州去省亲,这可真是衣锦还乡。青州当地官府、百姓也都轰动了,出了连中三元的状元郎,这是青州文脉兴盛的大事和荣耀,大家准备好好地迎接一下,一睹状元郎的风采。青州知州命令黄土垫道,净水泼街,让老百姓吹奏着乐器到城外迎接。王曾听到这个消息,就换了衣服,骑了一头小驴从别的城门进了城。进城之后,他来拜见知州,知州吃惊地说:“守门官还没来报告,您怎么就到这里了?”王曾回答说:“不才幸忝科第,岂敢烦郡守父老迎迓?”知州赞叹:“君真状元公矣!”后人称赞说:王曾中三元,持身愈清谨。

blob.png

  科举制度推行1300多年,连中三元者仅17人,可谓凤毛麟角,但做到宰相的就更少了。王曾并非一介无用 书生,他很有志向。王曾中状元后,翰林学士刘子仪跟他开玩笑说:“状元试三场,一生吃著不尽。”他正色作答:“平生之志,不在温饱!”由此可见他志存高远的宽广胸怀。他很有政务能力,39岁就当上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他敢于直谏,注重选拔人才,范仲淹包拯等人都在他的举荐下被委以重任。他每次选用官员,都不让本人知道。范仲淹曾问他缘故,他说:“作为执政大臣,如果把恩赏都揽在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呢?”

  王曾为人严肃稳重,得到皇帝的高度赞赏,对他也极为尊敬。有一次宋真宗特地任命王曾管理大理寺,负责断案,对王曾说:“刑狱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如今将以此职委屈你了。”还赐钱三十万,还允许王曾自己征召幕僚。还有一次,宋真宗曾于晚上穿着便服坐在承明殿,把王曾找来谈论了很久。等到谈完话,宋真宗又派内侍找到王曾,告诉他说:“朕十分想见你,以至于来不及身着朝服见你,请你不要以为朕慢待你。”这尊敬劲也真是到家了!

  宋仁宗也对他非常欣赏,王曾早年在青州矮松园读书,于是宋仁宗御赐矮松园四书五经一批,并诏示各州以青州为榜样,大办儒学。

blob.png

  王曾也没辜负宋真宗。真宗死后,宋仁宗继位,因年纪小,由母亲刘太后垂帘听政。王曾奉命入殿起草遗诏,称:“以明肃皇后辅立皇太子,权(代理)听断军国大事。”宰相丁谓巴结刘太后,想让他去掉“权”字,王曾坚决不肯,坚持刘太后只能代理国政。太后受册封时,将御驾大安殿,王曾坚决反对,每当给太后祝寿时,也只在便殿进行庆典。

  身为宰相的王曾,政绩卓著、不徇私情,被誉为一代名相。王夫之称赞他:“王曾,宋之君子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