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海上霸主来中国做生意,都要向他交保护费
2018-05-08 10:18:28 郑芝龙 施琅 郑成功

  《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纵横海上劫富济贫的海盗杰克船长,也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海盗热潮。其实在明朝时期的中国,就有一名类似于杰克船长的海盗,他叫郑芝龙

  郑芝龙,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人,生于1604年4月16日。从明朝初期开始,福建沿海就出现了海盗。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朱元璋严厉的海禁政策。朱元璋创建明朝后,为了打击愈演愈烈的倭寇、走私现象,确立了严厉禁止的政策:不但禁止海外贸易,还禁止渔民下海捕鱼。许多福建沿海捕鱼为生的渔民,被迫铤而走险,要么成为万里远航的走私犯,要么成为纵横海上的海盗。郑芝龙受此影响,很早就加入海盗队伍。

  不过,郑芝龙与一般的海盗不同,他属于“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什么意思呢?是说当朝廷允许海外贸易时,他们就把刀枪藏在甲板之下,变成商人,和和气气赚钱;当朝廷禁止海外贸易时,他们就把刀枪从甲板之下拿出来,做没本钱的生意。

image.png

  难能可贵的是,郑芝龙不允许手下劫掠普通百姓,救济贫穷百姓,“不许掳妇女、屠人民、纵火焚烧、榨艾稻谷……有彻贫者,且以钱米与之。”就连工科给事中颜继祖在写给皇帝的奏折中,都“夸奖”郑芝龙:“海盗郑芝龙,生长于泉,聚徒数万,劫富施贫,民不畏官而畏盗。”

  举一个例子,1626年,福建南部发生严重旱灾,饥饿的百姓甚至将草根树皮都吃光了。郑芝龙见此,从泉州等地招募了数万饥民到台湾去拓垦开荒,“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此举将大量饥民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为郑芝龙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从此,泉州、厦门等地成为郑芝龙的基本盘,数十年没有动摇。

  郑芝龙多次打败官兵和竞争者,成为当时东南沿海最大的武装集团。郑芝龙拥有一支浩浩荡荡的船队,数量达1000艘之多,海盗帮众则有数万人。面对这样一支实力雄厚的海盗队伍,官兵根本就不敢去招惹他们。

  当郑芝龙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开始向从福建沿海通航的商船征收“保护费”。商船向郑芝龙缴纳银两后,便获得了一支印有“郑氏”标记的旗帜。由于郑芝龙在福建沿海“势力范围”很宽,挂有“郑氏”标记旗帜的商船往往畅通无阻。寻常小股海盗,见到商船上挂有的“郑氏”标记旗帜,也不敢上前滋扰,远远地就避开了。

  17世纪初,从西班牙独立出来的荷兰开始崛起,在全球发展海外贸易和开拓殖民地。很快,荷兰就变成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1624年,荷兰人来到中国,傲慢地提出垄断中国对外贸易的要求。这个要求被明朝拒绝了,荷兰人便在福建沿海骚扰劫掠,企图要挟明朝。

  那时候的明朝,骨子里还是挺硬气的。他们弯下腰身,招抚了郑芝龙,然后在郑芝龙的帮助下,在料罗湾大战中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荷兰舰队。荷兰舰队不服气,又多次挑起战斗,均被郑芝龙打败。

image.png

  在那以后,郑芝龙以官家的身份,垄断了福建沿海航道,所有过往船只,必须向郑芝龙缴纳3000两银钱的“保护费”,““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在明朝时期,郑芝龙一人就年入1000万两银子,这是什么概念?所以,郑芝龙堪称“富可敌国”。

  就连荷兰人到了郑芝龙的地盘,也得缴纳“保护费”。当然,荷兰人碍于“海上马车夫”的面子,不会直接向郑芝龙缴纳“保护费”,而是偷偷地以日本船的名义,购买“郑氏”标记令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