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有多伟大?为何说他对女人没兴趣

  腓特烈二世的性向受到历史学家争论,有人认为他是同性恋。腓特烈对女人没兴趣,这件事广为人知。他的父亲安排他与布伦许维克—渥芬布陀—贝维恩家族的伊莉莎白・克莉斯汀(Elisabeth Christine von Braunschweig-Wolfenbüttel-Bevern),但这段婚姻没有爱情:腓特烈曾说他的妻子是「女性之中尖酸的一类」,实际上不准她在宫庭里出现。他在无忧宫(Schloß Sanssouci)的圈子全部是男性,当中有不少年轻美男子。但没有具体证据可以证实腓特烈的婚外情:有些历史学家认为,他年轻时染上性病,在治疗时失去性能力。

blob.png

  腓特烈爱犬成痴,据说他最先称他的一只格雷伊猎犬为「人类最好的朋友」;这个称呼最早出现在一本1789年的传记,此时他已经过世。腓特烈想要被葬在无忧宫,伴着他的狗儿长眠,但他的继承人把他葬在波茨坦,旁边是他厌恶的父亲。德国统一后,腓特烈总算如愿,1991年迁葬到狗的身边。

blob.png

  军事神话:腓特烈二世会亲自领军上战场,除了英勇外,也被认为是军事专家,甚至军事天才。他最大的胜利是1757年的鲁腾会战,击败了人数多一倍的敌军。拿破仑日后认为此役是「行动、战略和决心的杰作」。

  据美国国家地理:腓特烈二世早年被父亲虐待,即王位后才展现他的才华,不但将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吸引到他的宫廷,也让普鲁士成为军事强权。

  历史上不断有小国突然跃上舞台,迅速变成强权。普鲁士就是这样的国家,原本是一个躲在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阴影之下的公国,在18世纪初开始扩张,领土涵盖中欧和北欧大部。在腓特烈二世的带领下,普鲁士的盛世如日中天。

  腓特烈二世的父亲是普鲁士第二位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统治期间1713-1740年);腓特烈?威廉将柏林建为新的首都,虽然国家的人口不多,但他仍然建立起训练精良的庞大军队。他扩张了普鲁士的领土,让国家变得富有、强大。

  腓特烈?威廉一世有钢铁般的纪律,对军事的执着几乎到了狂热的地步,但他的儿子却几乎完全相反。年轻的腓特烈是一位才华洋溢的音乐家,爱好哲学、诗词和法国;日后成为国王时,他的宫廷就深受法国的语言和文化影响。腓特烈.威廉认为这些不是男子该做的事,因此让他的儿子饱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 1730年时,腓特烈试图逃到英国,但被父亲拦截了。腓特烈除了被关进监牢外,一起逃亡的主要同伴(也有可能是情人)卡特(Hans Hermann von Katte)也被斩首,而且腓特烈还被迫观看这位军官被处决。

  军人学者

  腓特烈.威廉一世在1740年驾崩;腓特烈即位后,出乎意料地获得重大的军事胜利,让普鲁士占稳欧洲强权的宝座。腓特烈二世(日后被尊称为腓特烈大帝)将他学到的法式哲学理想融入普鲁士的军威,成为欧洲开明专制的模范。

  但他和许多伟大领袖一样充满矛盾。他的法文著作数量丰富,其中一部驳斥了马基维利在16世纪提出的刻薄掌权策略;但是腓特烈本人也有马基维利式的特质,即使他热爱法文诗和美术,他仍然会不留情地用军队巩固普鲁士。

  他在1740年震惊欧洲,突击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西利西亚(Silesia)地区,引发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这场战争持续了八年,也展现了腓特烈杰出的外交和军事手腕。 1748年的亚琛和约(Treaty of Aachen,亦称Treaty of Aix-la-Chapelle)结束了这场战争,普鲁士正式取得富庶的西利西亚地区;这是腓特烈的一场重大胜利。

  哲学家的皇宫

  1740年代末期,腓特烈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兴建华丽的夏宫,取法文名Sanssouci(无忧),表达他对法国的爱慕。腓特烈希望无忧宫像是柏林的凡尔赛宫,成为文艺和蒙思想的中心。

  欧洲各地的学者前往无忧宫,包括被腓特烈请来执掌柏林科学院的数学家莫佩尔蒂(Pierre-Louis Maupertuis)。莫佩尔蒂除了才智过人外,浮夸的假发和高音的说话声调让大家印象深刻;他在1730年代证明地球的两极比较扁平,一如牛顿所预期。

  法国哲学家美特利(Julien Offray de La Mettrie)也搬到无忧宫;他在名著《人是机器》(L'Homme-machine)中,认为人的行为动机要以物质论(有人会说是无神论)来理解。无忧宫里有许多极富争议但多采多姿的访客,除了美特利外,还有法国作家亚尔尚侯爵(Jean-Baptiste de Boyer, Marquis d'Argens),相传《黛蕾丝的性爱哲学》(Thérèse philosophe)是他的作品;这部畅销的小说于1748年出版,除了情色的内容外,也探讨女性性意识和宗教在社会中的力量。

  但腓特烈宫廷里的稀世珍宝,当然是伏尔泰(Voltaire,本名Fran?ois-Marie Arouet)。腓特烈在兴建无忧宫时,伏尔泰已是欧洲最知名的学者;他高声批评威权、提倡宗教自由与理性思想,爱慕与憎恨者皆众。他在1750年到达普鲁士时,爱人沙特莱侯爵夫人(Gabrielle émilie Le Tonnelier de Breteuil, Marquise du Chatelet)刚刚过世不久。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世厌恶启蒙思想家,据说他说:「普鲁士宫廷里多了一个疯子,我这里少了一个。」

  他的宫廷

  腓特烈经常与各国来的访客用餐和彻夜长谈。他在无忧宫塑造的气息,反映他爱男厌女的倾向;伏尔泰曾说:「女人和神父从来不能进宫。简言之,腓特烈的生活没有宗教、没有大臣、没有宫廷。 」他还写道,腓特烈公开展现他对年轻军宫的喜爱:「国王穿好军服后,会召来两三位爱将,可能是他部队里的军官、侍从、匈牙利步兵(hajduk) ,或年轻的军校生。他们会共享咖啡,如果他把手帕丢向某人,那个人会再跟他独处一刻钟。」

  伏尔泰在无忧宫的工作,像是担任腓特烈的文学顾问和编辑。他会修润腓特烈的诗,提出修改的建议;但腓特烈其实没什么诗文的天赋,伏尔泰原本说腓特烈是「北方的所罗门王」,日后两人的关系却因此渐渐恶化。伏尔泰有一天跟美特利说:「国王是不是永远不会厌倦叫我洗他的脏衣服?」美特利立刻向腓特烈回报这件事;据说腓特烈回答:「我还需要他留一年。我们会把橘子榨干,把皮丢掉。」伏尔泰最后得罪莫佩尔蒂,于1753年逃离普鲁士;腓特烈大怒,将伏尔泰软禁在法兰克福一段时间后,伏尔泰才安全到达日内瓦。

blob.png

  战而不挫

  失去他最珍视的哲学家后,腓特烈再转向武力。七年战争(1756-1763)的导火线是俄国、奥地利和法国同盟,意图制衡不断扩张的英国和普鲁士。腓特烈起初获胜,于1757年在罗斯巴赫(Rossbach)击溃法国与奥地利联军,同年又在鲁腾(Leuthen)克服艰困的战况击败奥地利。

  但是,战争后来转而对普鲁士不利,俄国攻占柏林后,腓特烈的军队破败、财政窘迫,但腓特烈仍然回击抢回失土,创造了普鲁士军队顽强无畏的神话。

  七年战争影响全球,甚至延烧到北美洲去,英国的殖民地与法国和原住民对战。 1763年战事结束时,英国崛起成为世界强权,普鲁士在欧洲的地位也显著提升。

  腓特烈的领导有方,一直到最后仍坚信启蒙思潮的理念。在〈论政府形式与君主职责〉(Essai sur les formes de gouvernement et sur les devoirs des souverains;1777以法文书写)中,腓特烈认为君主「只是国家的首席仆人,因此行事必须有诚信、智慧、完全无偏好,让他能向人民交待他的领导。」

  从事证来看,腓特烈确实部分实践了这样的理想。他提倡宗教宽容和进步科学,但普鲁士的地主阶级极为保守,阻挠了激进的改革。腓特烈虽然憎恶他父亲的军事纪律教养,但他在1786年过世时,领地不大的普鲁士却有多达19万5千名的大军,成为欧洲各国称羡的榜样。

  腓特烈的一生

  1712

  腓特烈在柏林出生,隶属霍亨索伦(Hohenzollern)家族,父亲是普鲁士第二位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母亲是汉诺威的索菲亚?多罗泰娅(英国国王乔治一世之女、乔治二世的妹妹)。

  1740

  腓特烈?威廉一世驾崩,腓特烈二世即普鲁士王位,几个月后便进军西利西亚,战争长达八年。

  1753

  伏尔泰到达普鲁士,但卷入宫廷内的学术斗争,日后得罪国王,于1753年逃走。

  1756

  七年战争开始;腓特烈与英国同盟,攻打奥地利、俄国和法国,普鲁士成为强权。

  1786

  腓特烈在无忧宫过世,葬在波茨坦;1806年拿破仑到波茨坦向他致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