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乱频仍,各种战法战例层出不穷,其中水战屡见不鲜。三国时期关羽“水淹七军”无疑是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水战之一。在历史上,关羽水淹七军也实有其事,只不过七分实、三分虚,是罗贯中在史实基础上略加演义而成的。
书中第74回,关羽领军攻打曹魏的樊城,曹操闻报,命于禁、庞德二将共起七路大军,前往樊城解围。两军对阵,关羽在与庞德的交战中,不慎左臂中箭,蜀魏两军进入相持态势。
当时正是八月秋天大汛到来的时节,于禁、庞德虽均号称名将,竟没有对荆襄一带的水文地理进行任何考察,就在樊城北面十里外的依山下寨,而且正处在山谷之中。
关羽虽然身有箭伤,却时刻在寻求寻破敌之策。在决战的关健时刻,他不顾箭伤,冒着绵绵秋雨瑟瑟秋风,亲自深入到战场周围,进行实地调查,他观察到魏军竟然屯扎在樊城以北十里的山谷之中,又看到襄江水流湍急。关羽熟知战策兵书,立刻想到,当时秋雨连绵,襄江水流必然泛涨,不禁想出一个破敌之策:命人沿襄江上游堵住各个沟谷出水口,只等江水大涨时,剩坐船筏把堵住的水口全部打开,放水一淹,那么樊城、罾口川的魏兵必然变成像水中的鱼鳖一般任人宰割。
关羽当即依计行事,派人到沿江截流聚水。果然,时机很快到来,蜀军大肆决口放水,洪水突然之间猛地泛涨,像巨型猛兽一般冲向屯扎在樊城峡谷之中的魏军营地,于禁、庞德所领七军哭天抢地,抱头鼠窜,不计其数的士兵被湍急的水流瞬间就卷走了。
经此一役,关羽重创魏军,于禁被俘投降,庞德拒降被斩,从而威震华夏,锐不可挡,吓得曹操一度与群臣商议迁离许都,以避开蜀军的锋芒。
造成这次曹魏惨败的原因,在于两位最高指挥员于禁和庞德耽于陆战,却缺乏必要的防汛意识。在决策上出现了三大错误:
其一,曹魏七军到达樊城之后,没有对驻地的地形和汉水、襄水等河流的水文特性进行最起码的调查研究,贸然将部队驻扎在罾口川这样的险隘之处,而不是驻扎在开阔地带;
其二,曹魏七军驻扎之后,就碰上连续多日大雨不止,督将成何看出了一些问题,曾劝说于禁装饰营寨移驻他处。他明确指出,魏军驻扎之处地势太低,而且最近有探子报告说蜀军把营寨移到了高处,又在汉水口准备了不少战筏。一旦江水泛涨,魏军就非常危险,应当尽早提防。于禁自以为是,不仅不听劝谏,反而责骂成何是在惑乱军心。
其三,于禁的助手庞德虽身经百战,居然也没看出他的人马已深入绝地。当成何急匆匆赶来提醒他时,庞德虽然不像于禁那般愚蠢顽固,认同了成何的观点,却并没有当机立断采取措施紧急撤出,而是拖拖拉拉,准备第二天再把人马驻扎到别的地方,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天夜里就大难临头了。
于禁和庞德这两位指探员,一个因愚昧固执缺乏防范意识,另一个却迟疑不决,发现问题也不赶紧采取行动,致使自救时机被耽误,造成无可挽回的惨败。
在史书上,关羽水淹七军一事的确有记载。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
这段记述颇为简略,但从中足以看出,曹魏七军被淹纯粹只是突发的天灾,并不是关羽设计奇策——在襄江上游截流放水所造成的。罗贯中为刻画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也无可厚非。但是话又说回来,魏蜀两军都有被淹的可能性,但是为什么这场洪水只淹了曹魏七军,而关羽所率领的蜀军非但没被淹,反而因这场洪灾大获全胜,这就不仅仅运气而是作战水平的问题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现代对罪犯的惩罚一般都是有期徒刑、死刑之类的,没想到古代也有刑罚,而各个朝代详情
公元1922年,时年16岁的郭布罗·婉容被选入宫,成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后。那么详情
刑仁甫,1901年出生于河北,年轻时候的刑仁甫是一名典型的热血青年,参加革命详情
邢仁甫,1910年7月出生在盐山县旧县镇一个封建地主家庭。由于自幼便对家庭不详情
刑仁甫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跑江湖,跟着父亲练了一身很俊的功夫,毕竟行走在江湖,详情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非常惨烈的,有无数的革命烈士为了战争的胜利,牺牲的自己的生命详情
抗日战争叛变投敌的八路军最高将领是谁?1950年9月7日,在河北盐山县城东的详情
在长达八年的抗战过程中,红军曾经接受了多次的军队改编。其中规模最大的改编莫过详情
自七七事变以来,全国大江南北涌出一大批的爱国人士,为抗击日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详情
在抗战时期,那些将领和官兵都和敌人浴血奋战,可是却总是有那么几个不和谐分子会详情
周总理一生为祖国和人民奉献了一生,他从12岁随伯父离淮安后就一直没回过给她母详情
大家都知道在二战时期的苏联可以说是可以和现在的美国相媲美的超级大国,在苏联解详情
关于韩国(朝鲜)的起源,韩国学者的惊世言论,让中国人感到无奈了。中国建立的时详情
在我们的历史中,我们都认为是在百万苏联红军的帮助下,我们才能成功的。才把日本详情
熟知三国历史的人都清楚,曹植是一个才华横溢、文学水平很高的人。开始,曹操很垂详情
青楼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相传由管仲设置,原本指代由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雅详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岳飞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是知道的吧。当时岳飞在北伐战争中节详情
大家都知道西周,秦,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这详情
内部构造 埃及古代奴隶社会的方锥形帝王陵墓,塔内有走廊、阶梯、厅室及各种贵详情
发展演变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古代详情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详情
在中国古代,伦理道德被看得极为重要。尤其是对妇女! 然而,有这样一个国度,父详情
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839年11月3日),又一英国商船“撒克逊”号(船详情
穿鼻海战是鸦片战争爆发前中、英之间在虎门南面穿鼻洋海面上的战斗。 道光十详情
穿鼻海战,是1839年11月3日(道光十九年九月二十八日)中英双方海军在广东详情
道光十九年,中英在虎门南面的穿鼻海面爆发了战斗,清朝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战败了详情
谈及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想必大家都这么认为,即:鸦片之毒,让林则徐忧心忡忡,于详情
随着清朝政府闭关锁国,欧洲国家却完成了工业革命。船舶技术的进步,让海上运输变详情
在清朝政府内部,对鸦片贸易有三种不同的态度:禁烟、弛禁、反禁烟。首席军机大臣详情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中详情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酃县和江西宁冈、遂川、永新四县之交详情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八七会议后,详情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1927年10月创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详情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错综复杂,很多史诗都鲜为人知,但是有很多事情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详情
公元824年,长安城,残阳如血,长街清冷。 昏睡了一下午的苏玄明打了一个呵详情
这一年,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去西狩打猎。 不料,在行进途中,御前侍卫竟然把详情
康有为1858年生,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1888年10月,鉴于民族危详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详情
慈禧太后最喜欢的太监是谁?连不懂历史的都能回答上来:李莲英。 错。 还有详情
太监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下的一个畸形产物,这一制度伴随着我国古代历史延续了几千详情
隋唐时期,是一个王朝的更替,也是一个王朝的走向巅峰的过程其中以隋炀帝杨广和唐详情
清朝入关后,为了更好巩固统治,对汉文化的学习是越来越重视。 比如说康熙,他详情
众所周知,只要提起明朝,就会想起朱元璋,此人的一生很有传奇色彩的。朱元璋膝下详情
鲛人 鲛人,又名泉客。这个名字大家应该最熟悉了,鲛人与西方神话中的美人鱼很详情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详情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像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文化传承已经断绝了,只有古中国详情
三坟五典,是指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三坟五典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十二年》,楚详情
《竹书纪年》对史学界的震撼,在于它所纪录的史料与《史记》所描述的不单只内容不详情
根据《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束皙》记载,在晋武帝太康二年,名叫不准的汲详情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于西晋详情
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19详情
我们说男女交欢,常委婉形容为一翻“巫山云雨”,这正是从楚怀王梦神女的一段欢好详情
现在拍的古装影视剧中,凡有一官半职者,上至宰相公卿,下至胥吏衙役,一律呼为“详情
现代生活中,各种车辆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然而车辆虽多,却能秩序井然,这中间除详情
北京是新中国的首都,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历史非常详情
中国是诗的国度 既有李白这样潇洒飘逸的“诗仙” 又有杜甫这样忧国忧民的“详情
尤侗(1618年-1704年)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详情
《西堂全集》,清代大文学家、诗人尤侗所著,共六十七卷,现存最早刊本是康熙年间详情
尤侗(1618—1704),清初文学家,字同人,晚年自称西堂老人。南宋著名诗详情
孙星衍(1753年~1818年) 清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经学家详情
这是清代孙星衍著有的诗作,题名是《玉兰》。是一首介绍说明性的诗歌。 《玉兰详情
倪元璐(1593年-1644年),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详情
书法渊源 在学书的道路上,倪元璐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以详情
文谏 时柄国者悉忠贤遗党,疏入,以论奏不当责之。于是维垣复疏驳元璐。元璐再详情
万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清初著名史学家。字季野,号详情
黄式三(1789~1862),字薇香,号儆居,定海厅紫微乡(今舟山市定海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