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茶叶多少钱一斤?茶农:500文!雍正回宫便处死3人
2019-03-15 14:21:25

  众所周知,雍正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皇帝雍正皇帝虽然乾纲独断,但说一不二、雷厉风行,他自信十足又洞悉下情,勤政不息又讲究效率,刚毅果断又处处小心,广开言路又从善如流。

  总之,雍正是个集权谋、冷酷、柔情、多疑、阴冷、深沉、薄情寡义于一体的皇帝,他性格复杂,我们很难用一种盖棺定论来说雍正。但雍正皇帝有一点是公认的,他勤政,是个实干家。

  纵观清朝一代,雍正的勤劳是出了名的,他勤政精神、理财成效、治国业绩,在历代帝王中堪称楷模。

  雍正勤政到什么程度呢?

  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一年之中只有生日那天他才会休息。雍正自诩“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

  雍正皇帝自己都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意思是他每天要处理50至60件事,更要命的是,雍正受教育程度高,文笔好,他喜欢在奏折上写评语。

  结果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共有41600余件,他在位12年零8个月,实际约4247天,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多在夜间,亲笔朱批,不假手于他人,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1000多字。

  后来有人将雍正批阅过的7000多份奏折编成《雍正朱批谕旨》,光是装订的线装本就足有半米厚。

  那么,雍正为何这么多事情要做,这么多奏折?

  公元1723年,雍正元年,他下令各省督抚密上奏折,后来又将此特权下放到提督、总兵官、布政使、按察使等官员。不久后他又规定将权力进一步下放到地方知州等中级官员,对此他解释说:“道府等员,乃系小臣,品级卑微,无奏对之分。”

  也就是说地方知州等中级官员可以直接写奏折给雍正皇帝,你说他能不忙吗?

  而清王朝在雍正的铁腕治理下,也显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国库更是日渐充盈,昔日松弛腐败的官僚渐渐消失。

  除了在宫中办公外,雍正还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同时考察下面官员有没有欺上瞒下。

  有一年,河南发生黄河水灾,当时田文静在河南料理事务,为详细了解灾情,雍正在随从的陪同下,秘密的出宫,微服私访到了河南。

  调研完后,雍正一行人就返回京城,不过他们在途径山西晋城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

  当时雍正一行人因为累了,来到了一家茶叶店稍作休息。店老板看客人上门了,急忙热情招待,命人奉茶。口渴的雍正,拿起茶杯就喝了好几口。

  忽然间,一股茶香而来,鲜爽、醇香,雍正喝完后,还有回甘,作为一个品茗的高手,雍正一喝就知道这是什么茶,于是他:“请问掌柜,这茶是不是安徽黄山的毛尖?”

  茶老板一看这是位行家,立马说:“客人是识茶之人,这就是上等的黄山毛尖,我大儿子前天刚从徽州带回来,只带了百斤不到。”

  雍正是品茶高手,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清人画胤禛行乐图轴》中看到,画中雍正皇帝手持如意端坐于山林之中,在画面右侧,于石台上放置了外出携带的茶碗、茶壶等。这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携式茶器,是一套茶具箱。

image.png

  雍正听完茶农的回答后,很高兴,毕竟自己喝出来了,这跟皇宫中喝的一样,味道没变,于是又问道:“这茶叶多少钱一斤?”

  茶老板看雍正一行人不像本地人,于是说:“只收您500文一斤!”

  谁知茶老板话音一落,雍正脸色异常难看,陪同的张廷玉见此,急忙叫他称上两斤茶。付了钱后,雍正一行人走出了茶店,一声不吭,为啥呢?只因刚才茶叶店掌柜的话触动了他的内心。

  据说在出宫前,他在与内务府总管盛安闲聊时,聊到茶叶的价格,担任户部侍郎,又是内务府总管的盛安竟然告诉雍正,这黄山毛尖要一斤30两。

  30两和500文,差距太大。估计很多人,看不懂。那我用现代的计算方式来看看,清朝一文钱大概相当于现在的0.2元,一两就是200元,一两等于1000文。500文就是100元,30两呢?6000元。你说差距大不大?相差60倍。这是什么利润?

  众所周知,雍正是一个实干家,来不得半点虚的。回到京城后的雍正立马命人彻查此事,果然发现了其中暗藏玄机,猫腻很深,原来盛安、皇太监、商人秦永安三个互相勾结,故意哄抬价格,从中获取巨大的利润。

image.png

  知道真相后的雍正勃然大怒,当场下令,将这三人全部抄家,处斩。由此可见,雍正事无巨细,雷厉风行,任何事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