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国是谁?南明最猛的大将,听到皇帝驾崩吐血而死

  清军自从被吴三桂放进关内后,在北方几乎所向披靡,将李自成轻松赶走,还顺势拿下了明朝的故土。然而,在南方,清廷也曾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拉锯战。最后,在很多明朝降臣的倒戈下,基本平定了江南。同时,清廷也派肃亲王豪格和吴三桂一起,打败了盘踞四川的张献忠

  就这样,两个本来是死敌的政权,南明和张献忠余部联合起来。他们的联合,有一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张献忠的养子李定国。

image.png

  李定国这个名字是后来取的,以前的名字叫过很多,本文还是用最为人熟知的这个。他自幼父母双亡,《清史稿》中说他十岁就投奔了张献忠,似乎不太可信,还是王夫之的《永历实录》中所述较为真实:他是被人贩子卖给了流寇张献忠。

  没想到,这个小孩被张献忠看了一眼,就心中喜欢,收他做了义子,并改姓张。张献忠一共有四个义子,其中长子是孙可望,而次子就是李定国。李定国作战勇敢,经常一马当先,人称“小尉迟”或“万人敌”。

  但是,李定国的辉煌并不是在张献忠的大顺政权时期,反而是遭到清军的沉重打击后,转投南明永历以后。

  其实,张献忠在临终前也表示,明朝这么折腾都没完,看来是天命所归,你们这些将领与其投靠清朝,不如还是效忠明朝吧。李定国听进去了,打算和黔国公沐天波联手,然而孙可望却不愿意,他打算单干,实在不行就跑到交趾去。

  最后诸多将领还是站在的李定国这一边,同意归顺南明永历皇帝。并且张献忠的余部表示,以孙可望为尊,但孙可望为人器量狭小,李定国和永历帝都成为他的眼中钉,由此埋下了祸根。

  但是,李定国没有多想,他全力安抚部众,招揽流民,善待百姓,开垦荒地,操练军队,慢慢将实力壮大。更为闪耀的是,他还在与清军的作战中,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他转战几千里,只手撑起了南明的半壁江山,一共消灭了清朝三品以上高官38名,其中满洲19名,蒙古5名,汉军旗14名。

  其中在衡阳一战就消灭清廷三品以上高级将领15名,如果对于这个枯燥的数据没有什么概念,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从清军入关到桂林战役的八年时间中,南明、李自成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三方政权一共才消灭清廷三品以上将领18名。

  如果对于这个数据还是很模糊,那么干脆拿出最有震撼力的说法:他以一己之力杀死了两个清朝的王爷,分别是定南王孔有德和敬谨亲王尼堪,这就是李定国两蹶名王的故事。

  孔有德很早就投靠了清廷,久经战阵,从北向南一路杀来,为清廷立下的功劳不亚于吴三桂。而且孔有德也不是泛泛之辈,他做过毛文龙的义子,又从孙元化那里学到了火器的用法和布阵。但是,一旦碰到李定国,他就如同失魂落魄一样,再也没有横扫中原的气概。

  多次被李定国战败后,孔有德被破防守桂林城。李定国却没打算让他等来援兵,迅速攻破了城门。孔有德在走投无路之时,手刃全家后,自焚而死。

  尼堪的身份则更为尊贵,他是努尔哈赤之孙,也是清初理政三王之一。清廷为了挽回孔有德失利的败局,任命他为定远大将军。可是,任命书是十五日发布,二十三日尼堪还在行军途中,就在衡阳被李定国伏击而死。这也是清廷对明朝作战身亡中的级别最高的将领。

  黄宗羲评价李定国的这两次战斗,不由赞叹道:

  两蹶名王,天下震动,此自万历戊午以来所未有也。功垂成而物败之,可望之肉其足食乎!屈原所以呵笔而问天也!

  只可惜,南明亡于内斗,形势差的时候斗,形势好的时候斗,从来没有中止。这次是孙可望担心李定国的功劳太大,影响了自己,便不断破坏大好形势。最终,孙、李的不和导致了南明永历政权的内斗,实力大大受损。

  李定国东征西讨,与永历帝失去了联系。后来他得知皇帝逃到了缅甸,还派了兵去攻打缅甸,让他们交出皇帝。当李定国得知永历帝已经被吴三桂勒死在昆明时,他从马上跌落下来,伤心吐出鲜血,双眼哭得流出血泪。此时,他重病在身,自知无望,对儿子说:“宁可死在荒郊野外,也绝不降清”。

  李定国在南明的表现,让我们知道了个小朝廷不仅有望风而逃的将军,不仅有沉醉在青楼的文人,还有铮铮铁骨,永不言败的好男儿。几百年后,蔡锷起义,都以李定国为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