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灭亡真的是因为“红颜祸水”吗?烽火戏诸侯的历史的真相是什么?
2019-05-29 14:06:44 南宫适 管叔 伯禽 符皇后 姬朝

  你真的了解烽火戏诸侯的真实历史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西周的礼仪以及政治生态一直都是孔子所推崇的,故而影响了后世无数儒家学子对周朝的看法。

image.png

  然而月亮有阴晴圆缺、朝代有兴亡更替,西周终究在犬戎的进攻之下灭亡了。如此“完美”的朝廷竟然亡国了,总不能是自身的原因,于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恰当地作了解释。昏君+红颜祸水成为了亡国的标配。

  可惜在历史重重迷雾之中,总有一些蛛丝马迹是隐藏不了的。明白人稍微用头脑想一想,就会发现用烽火狼烟调戏诸侯们,还要达到故事中的场面,这是有实际操作难度的。

  由此我们换个角度大胆设想一下,是不是褒姒背了几千年的大黑锅呢?

  一、烽火戏诸侯

  西周的最后一任君王叫周幽王,如果说他的昏君也不为过。在执政生涯中,他任用虢石父为上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造成国民的怨恨,继而引发了西周末期的国民暴动。

  同时,艳福不浅的周幽王遇到了大美女褒姒,不久褒姒生下了男孩,取名为伯服。在褒姒的谗言之下,周幽王废掉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褒姒是现在的陕西汉中人,“褒”是她的出生地褒国,“姒”是她的姓。这名美女走的是冷艳冰山路线,天生不爱笑,周幽王为了让自己的爱妃开怀一笑,想尽了一切办法逗其开心都失败了。

image.png

  后来虢石父进言,设计了“烽火戏诸侯”的剧情。于是周幽王利用早先建造的烽火台呼唤诸侯来救,诸侯看到漫天火光马上带兵赶到了镐京,得知大王在细山,又转而杀到细山。谁知一个敌人都没有,有的只是音乐与歌唱。周幽王对众人说:“我就是逗逗你们,大家都回去吧。”

  上了当的诸侯们十分愤怒,褒姒却笑的很开心。受到鼓励的周幽王十分开心,觉得自己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于是之后多次点燃烽火,频繁受到调戏的诸侯们不仅愤怒,而且对报警的烽火失去了信任感。

  终于,犬戎来了!受到攻击的周幽王赶紧点燃烽火寻求支援,却没有一个诸侯前来勤王,西周灭亡。

image.png

  二、对故事的反思

  春秋战国的形成起源于周朝的“分封制”,为了保住胜利果实,周武王将四面的国土按照王室的亲疏关系分封出去,以为周朝提供屏障。同时诸侯国有责任和义务响应周朝的军事要求,这包括出兵和救援。

  要知道西周国都镐京位于现在西安市的长安区,当时决策者的意向是向东进行扩张,于是东边分封了大量的国家,包括齐鲁等大国。那个时候没有飞机高铁,纯靠马跑人走,笔者认为他们应该不在救急范围之内。

image.png

  就算去镐京救急的只是周边附近的诸侯,那么问题来了:战争动员需不需要时间?粮草、马匹准备需不需要时间?规划行军路线需不需要时间?有些诸侯准备的快、有些诸侯准备的慢、有些诸侯路途远、有些诸侯路途更远……他们赶到镐京支援的时间应该在几天到几月不等,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一起到场。

  试想诸位看官就是当时的褒姒,您坐在看台上看一家诸侯国前来被调戏,继而哈哈大笑;几天后另一家诸侯前来被调戏,继而哈哈大笑……

  这样的情况一下持续几个月,我相信无论是谁最后也得看吐了吧?!一次“烽火戏诸侯”已然如此了,周幽王还能再搞好几次?!

  所以,根据史料进行大胆设想之下,真相只有一个:西周的灭亡,无非是按照统治者的需求让褒姒来背锅罢了。这种事千年来发生了无数次,一点都不稀奇。

  而且西周灭亡还有一个疑点,明明镐京城破西周灭亡,可是周幽王并没有死在国都,而是死在了骊山。骊山是申国的领地,把其中暗含的关节铺开之后,有些道理就无法讲通了。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三、还原历史的真相

  前文说道过:周幽王废掉了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

  申后正是申国之主申侯的宝贝女儿,宜臼则是申侯的外孙子。被父亲驱除的宜臼跑到了姥爷家,盛怒的申侯联合缯侯等共同拥立其成为周平王。周幽王当然不干,带兵包围了申国,要弄死自己的大儿子。

  实力不济的申侯只好和缯国一起投降了西戎,与之一起攻打幽王。幽王的军队在战场上被包了饺子,与伯服战死在骊山,这也与史实最终的描述相符合。其实这是一场女婿与老丈人翻脸继而被暴揍身亡的倒霉故事。

image.png

  几年前根据清华大学整理的战国竹简证实,西周灭亡不是因为“烽火戏诸侯”,而是由于申侯联络戎族在骊山打败周王。基本可以断定流传上千年的故事根本就是编造的。

  西周灭亡这件事原本并不复杂,无非就是朝代的自然更替。然而周朝在儒家眼中代表理想化的政体,是礼仪与理论的根基。周幽王这种亡国的方式显然不能让儒家学子们满意,所以只好亡国之祸推到一个女人的身上,给它找了一个合格的替罪羊

  这样后人就可以心安理得地继续将西周当做一个理想的政治典范加以崇拜,时不时冒出一句“人心不古,江河日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