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士子真的和电视剧一样喜欢逛青楼吗 真相却是这样的

  还不知道:赶考的书生士子为何都喜欢逛青楼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士子、青楼这两个词汇往往是分不开的,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作中看到这样的画面,进京赶考的士子和友人相聚青楼,身边有几个风尘女子作陪,一起谈笑风生。那古代的士子真的很喜欢逛青楼么?

  青楼原本是指豪华雅致的楼射,有时也代称豪门高户,就比如如《晋书·麹允传》:''南开朱门,北望青楼。''和邵谒的《塞女行》:''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

  而到了宋、元时期, ''青楼''成了烟花之地的专指,不过却专指上等妓院,,青楼中的女子也通常都是艺妓,就是卖艺不卖身的,主要的业务是唱曲弹琴、诵词吟诗。

  然而比较有趣的是,古时候青楼离开科举考场不远,有的青楼甚至就开在考场的对面,比如江南贡院。江南贡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从江南贡院走出的人才数不胜数,经历数朝发展,到了清朝同治年间已成了明、清两代中国最大的科举考场,占地面积达到三十余万平方米、仅供考生考试的号舍就达二万零六百四十四间,相当于3个故宫额面积,古代科举产生的800多名状元,有一大半都是从这里开始走上历史舞台的。

  那么为什么青楼要选择开在科举考场周围呢?有三个原因。

image.png

  一、士子缓解压力的地方。

  俗话说十年寒窗苦读,只为一朝及第,但是这科举考试可是一种煎熬啊,为什么要说是煎熬呢?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非常严苛,为了防止舞弊发生,除了进门要经过搜身,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东西都不能带入,等到进入考场之后,考试就必须待在自己的号舍里,要等到考完三日后才能出来,这三天里,考生在只能生活在狭窄的号房内,吃喝拉撒、奋笔疾书都在这小小的空间完成。想象一下天热的时候,屎尿横流,臭气熏天,在这种环境下考试不是煎熬是什么?

  等到三天后出来,是不是应该找个地方好好的发泄下心中苦闷?所以到青楼寻乐,就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高考结束后,会约上同学啊朋友啊,跑去网吧、KTV、酒吧狂欢是一样的道理。

image.png

  二、寻觅知音。

  古代的青楼,一般都是招待读书人的,你要不具备点诗文才学都不好意思去。而青楼中地女子,多是知书达理,能歌善舞的艺伎,每个人的文学艺术修养都不低。比如《全唐诗》就收有21个名妓的136首诗,青楼名妓少有不懂诗的,能写诗作词的也不在少数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佳人与士子的爱情故事,也多从青楼流传出来了。

  士子们来到青楼,在这些艺伎的做陪下,饮酒作乐,写诗诵词,就不难觅得知音了,甚至暗生情愫,那就更是一段佳话了。北宋著名词人刘永,便是常出没去烟花之地,也是深知此间乐。

  三、文学交流之地。

  士子在刻苦学习之余,诗文酬酢,结交朋友,也是古代文人的一种交际手段。在青楼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同年、同乡的信息,而且还可能结交几个知己好友,为以后的官场生活作铺垫。

  在青楼中,富裕的公子可以住豪华套房,找艺伎作陪,但要是胸无点墨,也会被青楼女子所不耻;而一个饱读诗书的穷书生,却可以凭高雅的谈吐赢得佳人的芳心。正因为如此,所以青楼里穷富没有绝对的界限,才成为了士子们都流连忘返的地方。

image.png

  科举考试自隋唐创立,直到清朝覆灭而终止,其间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这千年中,很多文人骚客的故事从青楼而来,流传至今,传为佳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