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丁奉是什么人?一块越老越辣的姜
2019-07-25 14:34:21 陈泰 成济 陆抗 关兴 夏侯楙

  丁奉,这一块越老越辣的姜.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提起三国中的老将,人们都不禁会想起大名鼎鼎的蜀国五虎上将之一,那个有着如神箭法的老黄忠.他那一手百步穿杨的绝技,曾令位居五虎上将之首的关公都不得不知难而退.定军山一役,不服老的黄汉升更是力劈曹军大将夏侯渊,名扬天下."老当益壮"则成了他的专用代名词.除了黄忠以外,三国中另一位比较著名的老将是严颜.他与张飞从仇敌转化为战友的趣闻,也是书中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老严曾在第70回中与黄忠合作,前去救援被曹军猛攻的葭萌关.二位老将并肩作战,打败了曹军名将张郃,夺取了天荡山,为接下来的定军山之战打下了厚实的基础.当时,二名老将联袂赶到葭萌关救援时,蜀将孟达,霍峻都在暗中嘲笑:"是这般紧要去处,如何只教两个老的来?"连一向顾全大局,智勇双全的赵云都为此担忧:"今张郃亲犯葭萌关,军师休为儿戏.若葭萌关一失,益州危矣.何故以二老将当此大敌乎?"结果偏出众人所料,正所谓"人不可貌相也"!黄忠,严颜二位老将从此不仅名垂史册,而且更为三国的历史画卷添上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老将出马,一个顶仨",也成了后世歌颂那些宝刀不老的老将们的传世俗语.说到三国中的老将,还有一个人不能不被提起,那就是吴国的丁奉.与黄,严二个一出场就已是老将身份的将军不同的是,丁奉出场很早,但不是非常有名,但越到了小说的最后,却越来越出名了.最后,已是白发苍苍的丁奉在吴国的历史地位出人意料变的重要起来了,其个人在许多重大历史时刻的表现十分的抢眼.老年的丁奉不仅参与了吴国的许多军国大事,更成为了东吴末期的中流砥柱.那么,丁奉为何会在接近人生终点的旅程上,突然迸发出如此光彩夺目的夕阳红呢?看看三国,也许我们不难找到与此相关的答案.

  丁奉字承渊,庐江人.应该来说他最初在书中出现的时候还是非常早的,第38回就已经出场了.当时占据江东广大地盘的小霸王孙策因被仇家报复,伤重而死.其弟孙权接过了领导权,广纳贤士,开宾馆于吴会,命顾雍,张紘延接四方宾客.丁奉就是在此时与阚泽,严峻,薛综,程秉,朱桓,陆绩,张温,骆统,吾粲,吕蒙,陆逊,徐盛,潘璋等大批文武人士投奔到了孙权的门下,成了碧眼儿的嫡系人马.不过,丁奉此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军官,倒是吕蒙已开始崭露头角了,并向孙仲谋推荐了勇将甘宁,为成功俘杀江东仇敌黄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作者对此时丁奉的笔墨却少得异常的可怜,连他在江东具体干什么工作都没有提到过.直到赤壁大战爆发后,第49回里,孔明"借东风"以助周瑜破曹.入夜,三更时分,大风骤起.公瑾见东南风果真大起,骇然曰:"若留此人,乃东吴祸根也.及早杀却,免生他日之忧."急唤帐前护军校尉丁奉徐盛二将:"各带一百人.徐盛从江内去,丁奉从旱路去,都到南屏山七星坛前.休问长短,拿住诸葛亮便行斩首,将首级来请功."二将领命,各自带人前去.等赶到那里,孔明早就由赵云派船接走了.二人不舍,徐盛从水路追赶,丁奉从岸上追袭.徐盛眼看要赶上诸葛亮乘坐的小船了,赵子龙一箭射断徐盛船上的蓬索,其船便横.赵云却教自己船上拽起满帆,乘顺风而去.其船如飞,追之不及.岸上丁奉唤徐盛船靠近言曰:"诸葛亮神机妙算,人不可及.更兼赵云有万夫不当之勇.汝知他当阳长坂时否?吾等只索回报便了."于是二人回见周瑜,备细述说.周瑜见己谋未遂,是恨恨不已.从第38回到49回,中间隔了11回.其他将领在赤壁大战时都已成为了吴军中的骨干力量,如吕蒙,甘宁等,唯独丁奉还是一个小小的帐前护军校尉,也就是一名下层军官,估计和现在的警卫连长差不多.从书中描写的情形来看,确实也差不多.他和徐盛二人像是跟在周郎屁股后面的小跟班,唯公瑾之命是从.而且看上去还十分的胆小,无能.这就是丁奉在小说中第一次留给读者比较的具体印象.老实说,相当不好,比跑龙套的还差一些.

image.png

  其后,丁奉虽在书中又出现过多次,但基本上还是处于偏裨将领的地位,不是很重要的角色.转眼到了第83回,吴蜀爆发了彝陵猇亭大战,陆逊被孙权任命为江东负责抵抗刘备的吴军统帅.并连夜筑坛,搞了一个非常隆重,郑重的仪式来举行这场授衔形式.逊领命下坛,令徐盛,丁奉为护卫,即日出师.看,虽然距离赤壁之战已数十年了,当年的毛头小伙子估计已是人过中年了.丁奉与他的老搭档,老战友徐盛的地位依旧没有多大改变,仍是负责吴军主帅的安全保卫工作,和前次他们为之效力的领导一样,其个人地位没有多大改变.可能级别上去了,毕竟过了这么多年了嘛!早就该提了,但工作的性质和内容,与过去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在赤壁战役时,丁奉与徐盛只是跟在周公瑾后面的马弁,几乎没有作为主力人马,正面参与军中的重大战斗.而在陆逊时代,他们二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用.第84回,为躲避酷暑的炎热,刘备终于把蜀军转移到了深山密林之中去了.陆逊得知后,命令末将淳于丹率五千军前去偷袭,徐盛,丁奉各领三千兵马负责接应.未料刘备早有防范,前去偷营的淳于丹是大败而归,幸得丁,徐二将赶来救援,方才脱险.徐盛,丁奉很是沮丧,曰:"蜀兵势大,难以破之,空自损兵折将耳."逊笑曰:"非丹之过也.吾欲试敌人之虚实耳.破蜀之计,吾已定矣."果不其然,在陆逊的周密安排下,吴军火烧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大破蜀军.丁奉与徐盛作为主力部队,投入到了这一场战役中.二人曾合兵将刘先主包围在马鞍山上,险些把刘大耳捉住.幸得赵云相救,刘备才得以成功脱离了险境.而负责断后的蜀军将领傅彤则被吴军团团包围,不得脱身.丁奉大叫曰:"川兵死者无数,降者极多.汝主刘备已被擒获.今汝力穷势孤,何不早降?"傅彤破口大骂,宁死不降,力竭而亡.刘备与孙权之间的这场恶战,也是三国里的一场重头大戏,更是一场决定三国未来形势的经典战役.吴军统帅陆伯言在此役的表现最为光彩夺目.而丁奉和其他吴军将领的表现一样,虽忠勇过人,但缺少谋略.打起仗来十分的勇猛和勇敢,是把好手,可不善于用脑细胞多考虑一个为什么?也就是说,只能做一个供主子驱使的"功狗"而已.

image.png

  吴国开国皇帝孙权死后,魏国权臣司马师令其弟司马昭为大都督,率三路大军侵吴.司马昭决定先攻打吴国的东兴郡,为防止吴军救援,命令征东将军胡遵为先锋,总领三路兵前去,先搭浮桥,夺取东兴大堤.吴太傅诸葛恪闻知后,聚众商议.时为平北将军的丁奉曰:"东兴乃东吴紧要处所,若有失,则南郡武昌危矣."恪然之,令丁奉为先锋,领三千军前去破敌,自率后军接应.丁奉慨然领命,引三千水兵,分作三十只船,望东兴城而来.随即,三国中一场最出人意料的战斗打响了,丁奉也迎来了其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一次胜仗.该役也成为了三国中一场最著名的短兵相接的战斗,更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纯粹凭借勇气而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魏将胡遵渡过浮桥,屯军于堤上,差桓嘉,韩综攻打拱卫东兴郡的左右二城.因二城险固,一时难以攻下.时值严寒,天降大雪.胡遵与众将设席高会,忽报吴军战船来到.遵出寨视之,谓诸将曰:"不过三千人耳,何足惧哉!"只令部将哨探,仍前饮酒.丁奉将船一字儿抛在水中,乃谓部将曰:"大丈夫立功名,取富贵,正在今日!"遂令众军脱去衣甲,卸了头盔,不用长枪大戟,止带短刀.魏兵见之大笑,更不准备.忽然连珠炮响了三声,丁奉扯刀当先,一跃上岸.众军皆拔短刀,随奉上岸,砍入魏寨.魏兵措手不及.韩综急拔帐前大戟迎之,早被丁奉抢入怀内,手起刀落,砍翻在地.桓嘉从左边转出,忙绰枪刺丁奉,被奉挟住枪杆,嘉弃枪而走.奉一刀飞去,正中左肩,嘉望后便倒.奉赶上,就以枪刺之.三千吴兵,在魏寨中左冲右突.胡遵上马夺路而走.魏兵齐奔上浮桥,浮桥已断,大半落水而死.杀倒在雪地者,不计其数.车仗马匹军器,皆被吴兵所获.司马昭,王昶,毌丘俭,听知东兴兵败,亦勒兵而退.丁奉在东兴一战中表现神勇,和前二次大战相比,他的表现是令人刮目相看,而且绝对称得上是主角.此时的丁奉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将了.估计应该是爷爷的年龄了.而丁老将军在此仗中的老辣程度,丝毫不亚于昔日威名赫赫的老黄忠和有吴国第一勇士之称的甘宁,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孙权的老班子人马中,丁奉可以说是当时硕果仅存的一位了.但他个人在以后的表现,却越来越出色了.

image.png

  丁奉对吴国的特殊作用还是十分重要的.狂妄自大的吴后主孙皓欲北伐中原,谓中书丞华敷曰:"先帝纳卿之言,分头命将,沿江一带,屯数百营,命老将丁奉总之.朕欲兼并汉土,以为蜀主复仇,当取何地为先?"由此看来,丁奉至少在此时,已是一个为国驻守一方的大军区司令员了.其个人地位已接近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了.因为这几人都曾经有过一个极其重要的职位,就是担任东吴守备长江天险的吴军统帅.与丁奉不同的是,这几人都是在年富力强时接手这个职务的,而丁老将军却是在垂暮之年承担了这个重要的任务.更难能可贵的是,吴主孙皓素以残暴著名,吴臣中稍有不顺其意者,必杀之.十余年里,死在他手里的文臣武将多达四十余人.吴国群臣,人人为之侧目,敢怒而不敢言.但这个昏暴之君,唯独却十分重视丁奉这样的老将,不但没拿老丁怎么样,相反听他的口气,还相当看好丁老将军,准备拿老丁派大用场呢!书中最后一回说,丁奉,陆抗死后,吴国已无良将.晋帝司马炎这才下了决心,派遣五路大军讨伐东吴,不费吹灰之力,灭掉了三国中最后一个国家---孙吴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老丁奉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已俨然成为了东吴江山的最后的几根中流砥柱之一了.他一去世,意味着吴国也已走到了尽头了.个人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局,可能是丁奉在东兴一役中,给司马家族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毫不客气的说,已是到了望而生畏的地步了.确实,在三国里,还没有哪一位将军能在头发都白了的时候,在大冬天里穿着厚棉衣都害怕会被冻僵的日子里,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之时,毅然指挥全军脱去衣甲,赤裸着身子,并身先士卒,带领着小股部队,仅凭短兵器,以血气之勇打败了骄横不可一世,拥有绝对优势兵力的敌军.丁奉是三国里唯一的一位.

  曹操曾有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列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二句诗,可以说是对丁奉最传神的写照.丁奉在三国里绝对是一匹志在千里的老骥;他在暮年时期的杰出表现,更是说明了,老丁不仅有一颗无比豪迈的壮心,更有一颗永不退缩的雄心.人们常说某人是"大器晚成",与同时代的那些三国名将相比,丁奉的成名的确是晚得让人快打瞌睡了,因为老丁在青壮年时几乎是默默无闻的.这可能与他的前任们都太出色,不知不觉地掩盖了他的锋芒有关.但俗语说的好"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丁奉应该就是那块会发光的金子,尽管这光芒发得非常的晚.但丁老将军的故事,真实的告诉了我们这么一个事实:"姜还是老的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