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朝的“弘治中兴”只是回光返照?

  一个朝代中所谓的“中兴”,指的是国家原已在下坡路上,国势渐衰,但通过实行积极的改革和英明的政策,使国家形势重新有所好转,国力有所增长。明朝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朝代,有过太平盛世,有过风雨飘摇,也有过力挽狂澜的中兴,比如明孝宗弘治朝,明神宗万历朝。

  出生卑微

  明孝宗,名朱祐樘,生于1470年,年号弘治,这时离朱元璋开国已经约100年了,相比明朝276年的历史,算是接近中期了。他是明朝第9位皇帝,祖父是明朝唯一在御驾亲征时被少数民族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父亲是明朝唯一有恋母情结的明宪宗朱见深,而自己也有一个唯一,那就是不同于其他皇帝有三宫六院,自己独宠皇后,一辈子只守着一个女人,犹如民间夫妻,可谓祖孙三代都“扬名”了。

  经过祖父时期的“土木之变”,国力消耗巨大,明朝从此由盛转衰,而明宪宗资质平庸,并非中兴之主,轮到朱祐樘继位,情况却有了积极的变化。由于孝宗是父亲临幸一名纪氏宫女所生,地位明显比不上其他皇后或嫔妃所生的孩子,加上宪宗独宠的乳母万氏容不下宪宗和其他女人的孩子,并想方设法地加以迫害,幸亏好心人加以保护才保住性命,自此便流落民间。可想而知,朱祐樘早年是过着没有保障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民间的疾苦和不易让年幼的朱祐樘印象深刻,这为他后来做了皇帝后施行善政,体恤百姓做了铺垫。

  中兴之主

  朱祐樘于1487年继承大统,年仅17岁,继位之处便大力改革弊政,大兴国力。《明史》对他的评价颇高:”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大体意思是赞扬他勤政爱民,使国家保持繁荣昌盛的局面,朝廷公正清明,百姓殷实。明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弘治中兴”自此便拉开帷幕,他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实绩:

  1.亲贤臣远小人

  他一主政,就有很强烈的知人用人的意识,把前朝的“不良之人”一一流放撤职,比如大太监梁芳,万贵妃外戚,前朝一些倚老卖老的阁臣、庸臣,自恃功高的勋贵,整个朝廷顿然焕然一新。其次他还重用和发掘了一大批有才能的贤人,如李东阳谢迁等名臣。

  2.与民休息,发展经济

  他自知老百姓的疾苦,民生凋敝,便放宽对贫苦地区的赋税,加以优惠,从政策上鼓励耕种,并兴修水利,防治灾害,极大的振兴了国家经济,使得弘治年间的国家库银和人口达到明朝中叶时的高峰。

  3.厉行节俭,自我表率

  上台后,他很少会大兴土木,也会告诫他人要节约开支,不可肆意浪费,他和皇后张氏穿的都是多年的旧衣服,吃饭也比较简单,一度成为美谈。

  4.善施仁政

  他是位性格温和且忠厚的皇帝,和大臣讨论国策总能推心置腹,集中大家的意见和智慧,不会刚愎自用,对大臣也是关爱有加,从不杖责大臣。同时他也废除了前朝遗留下来的严刑峻法,规定一些惨无人道的刑罚禁止使用。

  但如此好的皇帝却英年早逝,因孝宗幼年身体不佳,又多遭迫害,使得长大后身体一直比较弱,加上对朝政操劳过度,一次偶得风寒便一病不起,是年才36岁。

  中兴难续

  孝宗继位者是明武宗朱厚照,他天资不错,但这位皇帝自小在深宫中长大,并不明白民间的疾苦,也对治国理政没有太多的兴趣,兴建“豹房”,只知自己享乐,把父亲的好品行都丢到九霄云外去了。此后历经明世宗后期的长时间不临朝怠政,明穆宗的短命且纵情享乐,国势渐微,直到明神宗早期的“万历中兴”,重新又打开新局面,可惜随着张居正改革弊端的逐渐显现以及旧势力的反对,这场中兴在明朝历史上也是昙花一现了。

  “弘治中兴”是当时当权者痛改时弊,重用贤臣的结果,这与弘治皇帝早年对民间疾苦的了解,以及自己秉性敦厚,从一而终的品性分不开的。但他并没有留下固定的条例约束和长远的政策法规教后人去执行,后世皇帝的不作为或者群臣的利欲熏心导致中兴无法延续。

  其实明朝历史上还是有不少皇帝是中兴之主的,特别是在继位早期还是有改革欲望,励志图强的,但到后期便没有了兴致,无顾国家的日益腐败。比如明世宗嘉靖皇帝就是这样一位,他天资极高,聪慧过人,早期也是如孝宗朝重用贤能之人,打击倭寇,轻徭役,重视发展民生,国家一派欣欣向荣景象。只可惜他只做了前一半的中兴之主,到后期一心修道,佞臣当道。至于“万历中兴”,因那时万历帝尚幼,主要功劳应是张居正,至于明末的崇祯,虽然满怀强国救国之志,无奈天资不高,又有些刚愎自用,生性多疑,难称中兴之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