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匡国:意大利籍传教士,被誉为西方中国地理学之父
2019-09-10 14:38:00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卫匡国,原名马尔蒂尼(Martino Martini,1614年9月20日-1661年6月6日),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汉学家。"卫匡国"是其汉名。出生于意大利特伦托。 1643年夏抵达澳门,1650年春到北京,曾觐见顺治帝。当年又受耶稣会中国传教团委派,赴罗马教廷陈述耶稣会关于"中国礼仪之争"的见解,并将当时明清战争的记录带往欧洲。后来1657年4月动身返回中国,同行还有南怀仁等16名耶稣会传教士。1659年6月抵达杭州,1661年6月6日因霍乱于当地逝。

  著有《中国新地图志》、《中国上古历史》、《鞑靼战纪》、《中国耶稣会教士纪略》、《汉语语法》、《逑友篇》。在欧洲掀起中国礼仪问题争论的奠基者之一。

  1614年,卫匡国(字济泰)出生于意大利特伦托。卫匡国本名马尔蒂诺·马尔蒂尼(MartinoMartini)。

  1631年,马尔蒂尼加入耶稣会,1638年,他被派遣去中国传教。同年12月,马尔蒂尼从热那亚程,由于旅途遭遇风暴,他不止一次被迫返回里斯本。

  1640年到达印度果阿以后,又因为缺乏船只,等待了一年多的时间才重新上路,先后换乘了三艘不同的船只,最后于1642年越过重洋,来到澳门。这一次前往中国的旅行足足花了他四年时间。

  1643年,29岁的马尔蒂尼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杭州。已经开始系统学习中文的他给自己起了一个中文名字:姓"卫",名"匡国",为"匡救国家"之意,"国"指的就是中国,号"济泰",取"帮助、协助、救助"之意,以袒露自己匡扶、保卫大明国的心意。卫匡国的号"济泰",与利玛窦的号"西泰"遥相呼应。 到达中国后,卫匡国主要在浙江杭州、兰溪、分水、绍兴、金华、宁波一带活动,又在南京、北京、山西、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留下了足迹,至少游历了中国内地15省(两京、13布政司)中的六七个省,所以对中国山川地理、人物掌故详熟于胸。同时,他又广交江南名士、达官贵人,致力学习汉文华语,阅读中华典籍舆志,对中国历史文化极富造诣。这些经历和知识,为他日后的汉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image.png

  1650年下半年偕米尼克入闽,经福州、泉州、漳州、厦门,同时卫匡国被委任为中国耶稣会传教团代理人,赴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辩护。1651年3月5日离华。途经德、法、英、比、挪威诸国,并将自己对于中国的地理、文化的认识灌输给欧洲。

  1654年底,卫匡国在罗马参加了关于中国的礼仪之争,同多明我派辩论多时,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罗马教廷事后颁布敕令称,中国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讲行。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的障碍得以排除,天主教也逐渐中国化。

  1657年,卫匡国再次赴华,曾觐见清顺治帝,返杭州传教,此时浙江巡抚余国器对卫匡国多方协助,使其得以在杭州重新建了一所新教堂,1661年竣工,其宏伟壮丽为当时中国西式教堂之首。

  1661年6月,卫匡国因霍乱感染在杭州病逝,安葬在老东岳大方井天主教墓地,享年47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