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张廷玉是怎么去世的?晚年经历了什么?
2019-09-27 15:30:00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张廷玉是怎么去世的?晚年经历了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张廷玉有句很出名的座右铭“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是他为官处事的哲学,倒不是沉默不作为,而是要问心无愧地做事、谨小慎微的做官,克制欲望、不争不抢,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而张廷玉也确实在这方面达到了殿堂级的水平。他历经三朝,一直勤勤恳恳做事,低调沉稳,处于权力中枢,却总能置身于政治纷争的漩涡之外。

  张廷玉是在康熙朝考取功名,入侍南书房,主管刑部,走入政治中心的;可位极人臣、仕途大放异彩却是在雍正朝。

  雍正终于从血腥的夺嫡斗争中坐上了那万众瞩目的位置,为实现自己心中的宏图伟业,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而张廷玉无疑是其中最有分量的一位,他在位期间扮演的是皇帝首席秘书的角色,为雍正出谋划策,他对清朝的贡献主要在于完善了奏折制度和军机处的运作规则。

  可以说,张廷玉是一位在清朝史上留下浓重笔墨的汉臣,也是有清一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庙的汉臣,能被供奉在太庙,可谓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有时皇帝的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以及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会以郡王之礼厚葬,这就叫配享太庙。

  雍正是个很公正严苛的老板,他能让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足以证明张廷玉的功劳以及雍正对他的肯定。

  一帆风顺的为官之路

  张廷玉出身于书香世家,其父在康熙朝身居要职,受到父亲的影响,张廷玉自幼奋发读书也考取了功名,并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康熙在晚年的时候开始重用张廷玉,当时康熙正受九子夺嫡的困扰,很多大臣都牵涉其中,因而遭到贬黜或者降级,而张廷玉却能知晓其中利害,处理好其中关系,成功地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康熙去世后,雍正更加重用张廷玉,一方面是为了广纳贤士,二是靠着张廷玉在官场上的威望,为自己巩固政权。张廷玉的仕途从此更加顺风顺水,仅仅五六年间就升任为了大学士,且雍正十分信任他,很多拿不准的事都要来咨询张廷玉再做决定。

  清朝军机处建立初期,雍正以一些亲重大臣兼任军机大臣,其中就有张廷玉,他不仅典掌军机,又兼理吏部、户部要职等等。

  雍正十三年,皇帝病危,将张廷玉提为顾命大臣,并留下遗诏,等张廷玉百年之后配享于太庙。

image.png

  坎坷的“配享太庙”之路

  官场上言多必失,张廷玉人上了岁数也开始糊涂起来,几乎忘记了自己一生的为官哲学。

  乾隆当权时期,张廷玉年迈,有了退隐之心,便想着上书请求告老还乡了,可雍正临终前说了让他配享太庙的,他又害怕自己不能获此殊荣,并且当时其他的大臣也对这件事怀有疑虑,于是就上书,希望皇帝可以写一个书面承诺来证明这件事。

  乾隆看到了他的奏章就十分生气,他认为允不允诺是皇帝自己的事情,臣子没有理由来要求自己立字据,就算哪天不想让他在死后进入太庙了,他张廷玉也不能说什么。但乾隆终究把这口气咽了下来,如果他发作,正好坐实了外界流传自己不肯让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议论,于是写了手谕,保证让他配享太庙。

  但是乾隆做出了这么大的让步,张廷玉竟然没有亲自到宫门口去谢恩,只是让儿子代自己前去谢恩。本就心中有气的乾隆,觉得张廷玉这是大不敬,便借题发挥,夺去了他的爵位,但这时并没有取消他配享太庙的殊荣。

  过了一年,张廷玉再次请归,乾隆命他自审是否配享太庙,皇帝以大学士九卿议,罢免了配享,免除了他的的罪过,让他告老还乡了。

  八十四岁的张廷玉在老家孤独落寞的去世了,他并不知道,后来乾隆迫于面子,还是按照先帝的遗诏,给了他配享太庙的尊荣,想必临终前回顾自己的一生,他还是很遗憾的吧!

  作为清朝唯一一个可以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在官场上肯定有他的处世之道。纵观他在官场的数十年,一直是勤勤恳恳,功劳肯定也是巨大的。但老年变得也有点昏聩了,虽然乾隆一度取消他配享太庙的资格,可在他死后,还是让他进了太庙,如果他泉下有知一定会很欣慰,可惜人双眼一闭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一代重臣权臣张廷玉还是抱憾而终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