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败在刘邦手下?光是哭的本事就不及刘邦!
2019-10-08 10:23:33 王温舒 来莺儿 樊崇 杨喜 何休

  项羽为何败在刘邦手下?光是哭的本事就不及刘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可是一位奇人,他能够从市井混混成长为一代帝王,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从前被父亲斥责不爱劳动,被邻里认为胸无大志,但在起义过程中,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与普通的劳动人们有着显著的不同,他有着帝王风范,手下的谋臣武将为他打江山,就连楚国贵族后裔项羽也败在了他的手下。

  秦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天下混乱,起义军队纷纷揭竿而起,在这多支起义军队中,当属项梁和项羽所带领的军队势力最大了,他们有着强大的号召力,在吴中宣布起兵,很快就召集到了近万人。这样的先天优势是刘邦所没有的,刘邦决定起事后,招揽到了不少的人才,在攻丰一战中,他成为了项梁的手下。

  项羽和刘邦曾在同一阵营中,但随着刘邦的势力逐渐壮大后,两方分庭抗礼,最后还有了决一胜负的垓下之战,在这一战中,项氏的军队遭受重创,就连项羽也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自杀。在项羽死后,刘邦为他举办了葬礼,因为他曾经被封为鲁公,所以平定鲁城后,刘邦以鲁公之礼将他安葬,还亲自主持葬礼,在他的墓前大哭一场。若是不知情的人看见,恐怕还会以为这两人的情谊有多深厚呢!

image.png

  虽说男人流血不流泪,但刘邦确实是哭了,只不过他不是因为悲痛至极才哭,毕竟他们两人之间的仇恨已经积攒了好长时间,双方都恨不得对方的势力土崩瓦解,所以刘邦的哭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做样子,其实他的内心深处已经是乐不可支了,最大的敌人被铲除,他马上就可以一统天下做皇帝了。

  在《史记·汲郑列传》中记载着,项羽有一手下郑君,在他投靠刘邦后,刘邦下令所有只能称“项籍”,不能叫“项羽”,因为称字的话,是表明恭敬,更不能叫“项王”。而郑君即便是在投降后,也仍然是尊敬先主,不惜违背刘邦的命令,后来就又下了一道旨令,对项羽坚持表示恭敬的人,不能再做官,而其他的人都顺从刘邦的意思,都被晋升为大夫。从这里看出,刘邦是很虚伪的,虽然他在墓前痛哭,但后来又给忠臣下绊子,这不是大丈夫所为。

  他不仅为敌人哭,还为死去的义帝哭,在他被封为汉王的第二年,他来到了新城,采纳当地一位乡官的建议,要为义帝举办葬礼,义帝是被项羽所杀,此时他已经决定要和项羽争天下了,他举办了为期3天的葬礼,还哭了3次。他这次的目的还是为了和项羽作对,举办葬礼意味着他向天下诸侯宣告,项羽杀了义帝,是大逆不道,这就让项羽失了人心,同时他可以喊着复仇的口号以得到诸侯的支持,一箭双雕。

  这样的手段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光明的,但在国家政治之间,为了谋得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由此可见刘邦不止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他非常善于揣测人心,无形之中就让自己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而项羽就成为了乱臣贼子,对于不清楚的天下百姓来说,他的举动笼络了大部分的人心。

  而反观项羽,他的一生很少流泪,“西楚霸王”的名号不是白来的,勇猛非凡,胸怀大志,这从他的少年时期就可见一斑,他对于读书和剑法,都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稍微学习后就放弃了,项梁对此很生气,便问他,项羽给出了回答,“读书只要可以认下人的名字就够了,学会剑法也只能对付一个人,我要学的是万人敌”,这样的豪情壮志让项梁很高兴,便教了他兵法,足够他在当时成为最强的武将。

  骄傲的项羽没有在鸿门宴暗杀刘邦,放虎归山,在垓下之战中他遭受到了一生中最大的打击,刘邦让士兵唱起楚歌,引起长久离乡的楚兵队家乡的思念,同时让他们以为汉军已经掌控了他们的家乡,一时间楚军军心涣散,还未战就已败,项羽已经预料到了结局,他和宠妾虞姬唱出了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唱完后,项羽流泪不止,听者同样都哭了。

image.png

  项羽的这一哭是失意悲痛的,他和美人哭泣告别,美人自杀,他虽趁乱逃出,但最终在乌江自刎,因为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了,宁愿自杀。刘项两人同是痛哭,一人是虚情假意,为了不相关的义帝和项羽,他们之间都没有深厚情谊,刘邦只为作秀,为了政治利益,一人是真情真意,生死别离,大业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