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抓了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杀了勾践呢?
2019-10-18 10:26:20 孟母 季友 鲁庄公 许行 孟子

  夫差抓了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杀了勾践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人的一生中什么最重要?亲情、友情、爱情还是物质、财富、精神?笔者虽然不是哲学家,但是,笔者愚认为,人能活着才是最重要的。毕竟,生命没了,什么都没有了。

  并不是笔者过于悲观,而是笔者认为活着才有资本去追求想要的东西。然而“活着”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并不简单。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生存没有任何意义,人不论经历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事物,只有这样,人生才会活得精彩。

  北宋·苏轼曾写过一篇《拟孙权答曹操书》,里面说道:

  “... ...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这里,说到“卧薪尝胆”,那么,这个故事就不得不提了。

  越王勾践作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就将“活着”二字理解的十分透彻。勾践作为夏禹的后裔,出生于王侯之家。年少时期的勾践在父辈的庇荫下无忧无虑的成长,然而,虽然越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国,但是,越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条件相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十分落后,所以,经济落后的越国战力必定不如其他国家。

image.png

  勾践的父亲允常在位期间,越国和吴国经常发生站争,越国在战争中更是输多赢少。允常去世后,勾践继位。可是,允常留给勾践的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落后的经济和软弱的军队让吴国对越国虎视眈眈。吴国在得知勾践继位后,立即发兵攻打越国。在阖闾看来,这场战斗毫无悬念,可是,阖闾低估了勾践的心智与越军的战斗力。

  因为轻敌,吴军大败,阖闾也在这场战斗中受伤身亡。

  阖闾的阵亡让吴越两国的关系更为紧张,杀父之仇不能不报。夫差继位后,耳边时刻都回响着父亲临终时的遗言,发誓要为父亲报仇。夫差继位后,大力发展吴国军事力量,为以后的复仇做着准备。在夫差准备攻打越国的前夕,勾践先发之人,派兵攻打吴国,然而,由于战争的发起过于莽撞,勾践被吴国军队围困起来。

image.png

  在胜利的天平完全倒向吴国后,勾践只能接受范蠡的建议向夫差求和,然而,求和的代价是勾践进入吴国当奴隶,并且,臣服于夫差。勾践甘愿为奴的请求让夫差十分受用,曾经的越国之主臣服于自己脚下的感觉是极好的。虽然,吴国的相国伍子胥极力要求处死勾践,但是,夫差还是认为:折辱勾践要比杀死勾践更为解气。

  自此,勾践成为了夫差的一位马夫,和妻子住在吴国一个简陋的马棚中每天为夫差喂马。勾践为了复仇每日在吴国忍气吞声,表面上毫无怨言的为夫差服务。时间就这样一天天流逝,转眼间勾践已经在吴国两年了。这两年期间,勾践每天勤勤恳恳的喂马,做着各种普通杂役都不愿意做的脏活累活。夫差看到勾践这样后,认为:此时的勾践已经彻底臣服了。

  夫差为表现自己的宽容大度,随即,就将勾践放回了越国。然而,让夫差没有想到的是,就是他的这次宽容大度,导致了后来吴国的灭亡。

  勾践回到越国后,一改在吴国的颓废,励志要成为一代明君。勾践在政治方面进行改革,将原来许多不合理的制度一一废除。勾践在越国广纳人才,礼贤下士,为今后的复仇做着人才的储备。除了这些外,勾践在越国的发展中,很多事情都亲力亲为,为越国民众做出榜样。自此,越国的经济开始逐渐的复苏,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在逐步提升。

  在越国的一切正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勾践并没有贪图安逸。勾践逼迫自己睡草席,尝苦胆,把在吴国受到的耻辱时刻牢记在心上。越国在勾践的治理开始蒸蒸日上,不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备力量都有了长足的增长。反观吴国,在勾践的麻痹下,国力不但没有增长还在每况愈下。

  勾践励精图治,在十余年后,勾践认为越国的实力已经远在吴国之上后,悍然对吴国发起战争。国力逐渐衰败的吴国怎么可能是越国的对手,很快吴国就在战争中露出了颓势,不久后,吴国大败。夫差不得不派出使者向勾践求和,勾践听取了大臣们的建议后,同意了夫差的请求。

image.png

  这次战斗中,越国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勾践并不满足,勾践的愿望是将整个吴国都收入囊中。于是,这次战斗后,勾践继续为吞并吴国做着准备。经过几年养精蓄锐后,越国再次对吴国发动战争。这一次勾践没有接受吴国的投降,走投无路的夫差选择了自杀。勾践成功吞并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一位显赫的霸主。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雪耻灭吴的故事一直在流传,然而,有人提出疑问:历史上真有“卧薪和尝胆”这回事吗?

image.png

  《左传》的“定公”“哀公”两代君王历史部分,大量记述了越王勾践当政国事,但没有提过他有卧薪尝胆之事,《国语》中的《吴语》和《越语》记载了吴越争斗经过,却也没有勾践卧薪尝胆的叙述。司马迁认定勾践有尝胆之事,但没提卧薪之事。

  那么,什么时候出现“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呢?这个还有待于考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