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辽朝是个怎么样的存在?辽人有多嗜好饮酒?

  辽朝为何酒风盛行?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引言:在小说《天龙八部》的高潮部分——少室山激战当中,萧峰率领燕云十八骑飞尘直入少林寺山门,其与这群契丹武士们当着天下群雄之面,笑谈生死,慨然饮酒之态,每每读之令人不禁热血沸腾。

  一名契丹武士从死马背上解下一只大皮袋,快步走近,双手奉上。萧峰拔下皮袋塞子,将皮袋高举过顶,微微倾侧,一股白酒激泻而下。他仰起头来,咕嘟咕嘟的喝之不已。皮袋装满酒水,少说也有二十来斤,但萧峰一口气不停,将一袋白酒喝得涓滴无存。只见肚子微微胀起,脸色却黑黝黝地一如平时,毫无酒意……萧峰喝一口后,交了给一名契丹武士,众武士一齐举袋痛饮烈酒。

image.png

  小说描写当中,辽人嗜好饮酒,甚至行走途中都不忘携带酒器,这里自然包含了作者本人的艺术加工成份,然而当时辽代社会饮酒之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而酒水又是如何融入辽人的生活当中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段历史,细看辽人对酒水那段独特的不解情结。

  辽人饮酒,塞地苦寒

image.png

  现代人都知道俄罗斯人喜好饮酒,而且特别嗜好伏特加这种烈酒,在冰天雪地之中,倘若没有烈酒在口,即便是战斗民族恐怕估计也会瑟瑟发抖。而地处偏高纬度的辽国,也是如此,辽国的疆域北至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南抵(现河北)白沟河,大部分疆域位于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秋冬季气候严寒,在宋人的游记诗词当中,常常能够看到对辽地寒冷气候的记载:

  北渡桑乾冰欲结,心畏穹庐三尺雪。南渡桑乾风始和,冰开易水应生波。——《渡桑乾》.苏辙

image.png

  契丹部族最初属于草原游牧民族,逐水而居,牧马放羊,生活在大漠之地,在这多风多寒、白雪皑皑的朔漠当中,寒冷毡帐内的契丹人亟需一种能够让身体暖和起来的东西,而这个东西自他们祖辈就已经制作并使用了——湩(一种由牛羊乳汁制成的酒)。

image.png

  沸水贮于桶,俟其冷,浸酥酪,酥沉油浮,毋摇动,日以鲜乳汁滴之,以味酸为度,约数十日,成湩酒矣,味酸而腥,略带酒气,不易醉。——《清稗类钞》

  游牧民族的湩酒制作简单,制作方法流传久远,从清代记载的湩酒制作过程,就能清晰窥视到当年契丹民族所饮用的湩酒模样,在严寒的季节当中,倘若能够饮上一大口酒,驱寒除湿,绝对是件令人惬意非常的事情。

image.png

  在最初的游牧生涯当中,契丹人基于生存条件的需要,过着渍毛饮湩,以为衣食的生活,其与酒结下了最原始的不解之缘。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契丹民族开始迅速崛起,在后续与中原文明交流融合的同时,契丹人深受中原饮酒文化的熏陶,辽地的酒风也逐渐开始转变起来。

  游牧文明与农耕文化媾和,酒风渐变

  后晋天福三年,作为辽国救援石敬瑭的代价,后晋政权最终割让了其北部的领土——燕云十六州,而辽国在得到了这片广大的南部区域之后,最终成为了一个地跨南北、族扩胡汉的区域大国,燕云之地不仅为辽国带来了广阔的领土和战略资源,也为辽国的社会带来了汉地的风俗和文化冲击,粮食酿造的酒水口感要比早先的乳酒更加醇厚,而口感的不同,使得辽人很快喜欢上了这种酿制酒水。

  充足的耕地,为酿酒提供保障:

  诏燕乐、密云二县荒地许民耕种,免赋役十年。——《辽史

image.png

  辽代统治者在获得燕云之地以后,开始依托本地环境特色,大力发展农耕业,有着良好政策的保驾护航,辽国的南部农耕地区产量开始增加,粮食的充足,使得人们除了吃饱肚子之外,还有充足的粮食用来制作其他产品,就比如说酿酒。

image.png

  而酿制酒水良好的口感,也使得人们很快接受了粮食酿造的酒水,酿造酒水自此开始在辽代社会中风行起来。在人们开怀畅饮的同时,酒水本身所附带的文化也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整个辽国社会。

  节日影响:

  登高, 以南唐所贡菊花酒赐群臣。——《辽史.穆宗纪》闰九月, 庚辰, 重九, 骆驼山登高, 赐群臣菊花酒。——《辽史.圣宗纪》

image.png

  汉人重视重阳,而契丹人喜好喝酒,汉地的重阳佳节就是在在这样和谐的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之中,逐渐被辽人所接受的,重九之日,登高望远,抒怀惬意,最重要的是还能喝酒,增加这么一个可以开怀畅饮的节日,何乐不为?

  礼制、祭祀的影响

  文化的魅力是难以抗拒的,特别是中原先进文明的软实力对游牧民族的冲击,效果明显,除了节日之外,辽国的祭祀所使用的酒礼也纷纷向中原靠齐,在祭祀、捺钵的典礼之上,都能看到中原文化的影迹。

  三月甲申朔,如潢河。乙酉,获架鹅,祭天地。造大酒器,贮酒以祭天。——《辽史》戊午,诏以先平察割日,用黑羊玄酒祭天,岁以为常。——《辽史》事酒,有事而饮也。昔酒,无事而饮也。清酒,祭祀之酒。玄谓事酒,酌有事者之酒,其酒则今之醳酒也。——《周礼》

  中原文化的软实力对辽人冲击力很强,而辽人则仿照周礼的“五齐三酒”,开始将中原酒文化吸纳并用于辽人的祭祀、庆典之中,随着上层社会的流行推广,酒文化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这次媾和之中,融合效果彰显卓著。于是在辽国社会当中,日常饮酒之风便逐渐盛行起来,而此时的这种饮酒则更多是为了享受,并非当初在塞北之地苦抗寒冬的生存需要了。

  皇帝与大臣,酒水的诱惑

  当然,作为享受,谁还能比得了皇帝呢?皇帝有钱有权,想喝多少喝多少,那么辽国真有这么喜好痛饮的皇帝吗?您还别说,真有,在辽代的皇帝当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皇帝,其不以武功、文治闻名,而是以酗酒贪睡著称,这就是被称作“睡王”的辽穆宗

  帝年少,好游戏,不亲国事,每夜酣饮,达旦乃寐,日中方起,国人谓之‘睡王’。——《契丹国志》

  不仅皇帝喜好酗酒,不少辽国大臣也对酒水毫无抗拒力,在史书记载当中,不少大臣因酒误事被贬黜,还一些人甚至还为之丢掉了性命。

  萧朴知部署院事,以酒废事,出为兴国军节度使。耶律和尚,凡三父之后,雅有美行,然嗜酒不事事,以故不获柄用。耶律玦,遥辇鲜质可汗之后,以酒疾卒。——《辽史》

  酒水魅力无穷,皇帝、大臣们也不能免俗,从他们这些人对酒的态度上就能看出其他辽人对酒的喜爱,上层社会的喜爱,自然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的酒风盛行,而辽代上层社会之所以能够如此放心惬意地开怀痛饮,其原因与当时和平的周边环境也是密不可分的。

  和平年代

  设想一下,倘若当时辽国处于危机四伏的战争年代,飞骑斥候日日告急,恐怕辽帝也没有心情能够彻夜通宵、欢饮达旦了,而这个和平的环境,起源于宋辽签订的澶渊之盟

image.png

  澶渊之盟为辽宋打下了百年的和平基础,在这个和平稳定的两国邦交框架之下,宋辽贸易开始激增,而贸易的繁盛,也推动着辽国社会的酒水相关行业的发展,使得酒水更加深入地融入了整个辽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整个和缓的大环境之下,辽代民间酒风盛行,辽人嗜酒也成为了一个非常常见的景象。

  民间社会:酒风盛行

  澶渊之盟为辽宋带来了一百余年的和平稳定,而和平稳定的环境之下,受益最深的便是百姓们,人们没有了战乱纷扰、死亡威胁,开始安心生活,也开始追求有质量的人生,在宋辽商贸交往频繁之际,辽国人口繁衍日益增多之时,各城市坊肆之间、村舍镇口便逐渐热闹起来,而作为盛世的点缀,酒水必不可缺。

image.png

  酒可忘忧,可解怀,价格不贵且便于酿制,在辽代民间,人们的佳节、喜事、庆贺、交往的日常生活之中,都有着酒的身影。

  琢州沙上饮盘桓,看舞春风小契丹.——《出塞》.王安石正是幽人叹幽独,东邻携酒来茅屋。怜予病窜伶仃愁,自言新酿秋泉曲……一器才空开一器,突酲未解人先醉。——《醉义歌》.寺空大师.辽辽人相见,其俗先点汤,后点茶。至宴会亦先水饮,然后品味以进。——《萍洲可谈》.朱彧

image.png

  酒对辽国人而言不仅是一个饮品,还是一种文化,作为中原文化浸润日久的辽国,深受汉地文化影响,加之其本身游牧文明的传承,辽人饮酒比宋人显得更加豪放,人们的酒量也是非常可观,从上面的一器才空开一器的生动描写之中,人们眼前就能浮现出一个醉眼惺忪,身边散着好几个空酒器的醉汉形象,憨态可掬,令人捧腹。有辽一朝,酒与整个社会密不可分,从皇亲贵戚到贩夫走卒,无不贪好此物,而由此而形成的酒风文化,也成为了辽代时期的一个独特景象。

  结语:

  从塞外游牧部族到幅员广阔的帝国,一直伴随着契丹部族日常生活的酒水,在历史的变迁当中,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而随着中原文化与游牧文明的日益交融,粮食酿制的酒水逐渐替代了草原传统酒水,酒水不再仅仅作为御寒的需要,也成为了一种享受和文化需求,特别是在澶渊之盟以后,在和平环境之中,随着民生改善,社会方方面面都开始与酒水密切起来,辽人爱酒的酒风也自此开始兴盛,给后世的我们呈现出了一派独特的社会情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