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之后的清朝皇帝为什么都住在养心殿了?
2019-11-20 16:40:05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养心殿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它在清代被详细描述,是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一位叫做张诚的法国传教士写道:“它(养心殿)包括当中的正殿和两翼的配殿。正殿朝南,有一大厅和两大间耳房,一边一间。正厅前留有约十五宽的走廊,仅有粗大木柱承顶,木工精细,雕梁画栋……”后面张诚笔锋一转,“我们进入左手一间,看见里面满是画匠、雕刻匠、油漆匠”。最后张诚描述道:“一部分屋宇是供工匠们使用的,专作纸扎玩器,其制作之精巧令人惊奇不已。”

  此时的养心殿,不但不是皇帝的正寝,反而是宫廷造办处所在地。

  除了人来人往的造办处,张诚的日记还记录:1690年1月到4月间,他曾7次在养心殿与康熙皇帝交流数学、哲学、医学和机械制造的问题。不单是他,徐日、安多、白晋等西方传教士都是这里的常客。

  虽然张诚提到“(养心殿)另一间耳房是皇上临幸此殿时晏息之处”,但此时,康熙皇帝的正式住所显然是一街之隔的乾清宫。

  如果将养心殿与乾清宫比较,就会发现它似乎先天就不具备帝王正寝的样子。

  养心殿远离中轴线,前部也没有像样的广场,主要入口是个朝东的偏门。进入宫院,除了被附属用房包围的外院,就是一个挤得满当当的内院。正殿看似9个开间,其实是用三开间再分隔的。宫殿虽然有两进,距离却近得要命,穿堂两侧的空间还没老百姓家的院子宽敞。

  但1722年冬天,康熙皇帝驾崩,养心殿却展开了逆袭。

  先是新皇帝雍正将它作为服丧的地方,而且在丧期结束后,继续“赖”在其中,迟迟不肯搬入正寝乾清宫。

  对于这个变化,雍正皇帝的解释是:“……朕持服二十七日后,应居乾清宫。朕思乾清宫乃皇考六十余年所御,朕即居住,心实不忍。朕意欲居于月华门外养心殿,著将殿内略为葺理,务令素朴。朕居养心殿内,守孝二十七月,以尽朕心。”

  如此看来,“于心不忍”“务令素朴”似乎是主因,但这一住可不止27个月而是雍正的整个余生。他之后,所有的清朝皇帝都不约而同选择在养心殿常住,成为定制。

  为什么是养心殿?这仅仅是雍正皇帝偶然决策的结果么?

  天子居住在乾清宫,是明朝的规矩,但并非每个皇帝都遵守。比如嘉靖皇帝就在1542年一次未遂的宫廷刺杀后逃离了乾清宫,躲到西苑度过余生。明清易代,乾清宫被毁,第一位住进紫禁城的顺治皇帝,其实长住在位育宫(今保和殿)。所以算起来常住乾清宫的清代皇帝只有康熙一位,还谈不到严格的定制。

  此外,在雍正犹豫是否入住乾清宫之前,那里已经停放过顺治、康熙两位皇帝的遗体。深受汉文化影响的雍正皇帝显然对此事有一定心结。

  当然,最重要的理由是:养心殿比起乾清宫来,实在方便太多。

  养心殿位于内廷区南缘西侧,北与西六宫相连,南侧紧邻御膳房、库房,东面隔街就是通往乾清宫的月华门,向南出内右门就是横贯紫禁城东西的乾清门外横街。与前朝、慈宁宫和后来建设的宁寿宫紧密联通,来去方便。而且雍正还把掌管樞密要政的军机处设在养心殿南侧的内右门外,商讨军国事务近在咫尺。

  但最重要的,是养心殿的院落布局足够紧凑。

  跨入养心殿东南的遵义门,很难感受到这是一片5000多平方米的院落。两组院落东西长,南北窄,进出流线都简短。除了外院的侍从值房、内院东西对称的两组佛堂外,皇帝日常生活的工字殿和围房紧密的布置在宫院的北侧,穿行其中,显然比乾清宫那用于典礼的大院方便许多。

  对于工作强度远高于明代皇帝的清代皇帝来说,养心殿的生活的确高效许多。乾清宫做正寝的时代,皇帝起居在大殿中,日常活动还要和廊院中的诸多房间发生联系。而养心殿时代,这一切都在这座别墅大小的工字殿内解决了。

  清朝皇帝将寝宫从乾清宫迁往养心殿,与其说是临时起意,不如说是新的宫廷生活方式将他们逼出了大而无当的乾清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