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崇祯真的无人可用吗 崇祯为何急于扭转局面呢

  明朝末年为何无人敢用,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朱由检自打从他哥哥朱由校手里,接过大明江山开始,就开始了“励精图治”,他每天早起晚睡,勤勉于政务,按道理来说,应当有些收效,但实际上却不仅没有效果,还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崇祯上台之后,有很多可堪一用的武将,孙承宗、孙元华、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等,然而这些人不是被崇祯给杀了,就是被坑害了,以至于洪承畴叛变,左良玉拥兵自保,崇祯自毁长城之举,实在令人叹息。

  崇祯确实是一个勤劳的君王,却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他在位的十七年间,一共换了十九任内阁首辅,其他的重要官职,更是如走马灯一般,椅子没坐热就被赶下来了。

  为什么崇祯如此急于扭转局面,不能徐徐图之?

  崇祯

  实际上,崇祯帝当政时期,是有很多机会的,但是,就因为太急于求成,缺少耐心,对将领们缺乏了解,把他们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以至于功败垂成

  就拿清除魏忠贤来说,做法是对的,魏忠贤的势力也确实太大,是应当适当削弱,杀了魏忠贤也并无不可,但是,就当时的情势来说,宦官势力一旦剪灭,文官集团就会立即壮大起来,这么一来,做不到平衡制约,在明代,文官的地位,本就远远高于武将,失去宦官集团的牵制,文官集团就一党独大了。

  当然,也不是必须给宦官集团权势,但是,起码要在培养出另一股势力之后,才清除宦官集团,这样才不至于,让武将们成为官场斗争的牺牲品,如果在盛世时期,还好,如果在明末那样的乱世,武将就是保卫国家的重要力量,说白点,就是,乱世应重武,不然,谁愿意提着脑袋帮你守卫国土,搞不好还像熊廷弼、袁崇焕那样被杀。

image.png

  袁崇焕

  辽东局势经过数十年演变,并不是袁崇焕说五年平辽,就能做到的,袁崇焕那是知道崇祯是个急脾气,才那么说,不然说五十年平辽,崇祯早就丢给袁崇焕一个鞋帮子了。

  崇祯知道这些人有能力,但是却不知道该怎么用,老将孙承宗虽然年迈,但,胜在有经验,知兵事,懂战略,而且将士们也都服气,假若,把让袁崇焕督师辽东,让老将孙承宗在一旁提点,也不至于让毛文龙横死,这么一来,袁崇焕正面抗清,毛文龙在后方游击作战,皇太极疲于应付,哪还有机会想其他的,所以说是崇祯害了袁崇焕。

image.png

  毛文龙

  袁崇焕和毛文龙如果没死,毛文龙的手下孔有德等人,袁崇焕的手下祖大寿等人,就不会降清,清军的实力相当于削弱了。

  在内政的问题上,崇祯缺乏胸怀,没有治国之能,那么就交给懂行的人,就行了,他任用的那些首辅,大多都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当时的明朝问题很严重,即便再有能力,也需要时间,如果,崇祯能多给其中一位多一些时间,自己再提出异议,首辅解答,这么一来,自己也学到了,首辅们也不至于独断专权,如此下来,数年便可暂时稳定朝局。

  至于民乱,在朝局稳定,辽东安稳的情况下,文武官员,大多不会没事找事,虽不能兢兢业业,但恪尽职守还是能做到的,毕竟明朝的监察系统不是吃素的!

  洪承畴

  一切稳定的情况下,无论是洪承畴、卢象升、孙传庭,还是左良玉之流,在少了制衡之后,都能独当一面,各镇一方,民乱会很快得到平定。

  这个时候,崇祯如果还是一个明白的君主,就能看出明朝真正的问题,也就是民乱发生的根本原因,土地兼并,这个问题不容易解决,但是,也不是毫无办法,贸易通商,将国内的矛盾,转移出去,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问题,然后,再徐徐图之。

  要知道,明末时期,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处于世界的前列,农业、军事、科学等,当时的手工艺品,都是其他国家梦寐以求的商品,军事上,孙元化在火器上的造诣,不比西方人差,水雷、早期的火箭、燧发枪、佛郎机炮,都能自己铸造。

image.png

  孙传庭

  虽然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开始海禁,中国对西方的了解很少,但是,直到明末,中国依旧处于世界发展的前列,而且,中西方已经有了学术上的交流,西方人也开始来到中华大地,加以时日,工业革命是有可能先于西方发生的。

  只是,明朝的灭亡,让这一切没有了希望,满清大兴文字狱,火器被封存,科学被禁止,不进则退,落后从明末已经注定!

  怎不令人惋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