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吉连射三箭都没有中李世民 李世民为什么一箭就射死李建成

  李元吉为什么射不中李世民,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记载,李世民到李渊那里,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李渊的那些嫔妃们有苟且淫乱的事情,致使李渊大为生气,命令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三人,第二天去宫中对质,并且还找了一帮大臣“当裁判”。

  因此,第二天李建成和李元吉去见李渊的时候,李世民在临湖殿设下埋伏,准备截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当两人进了玄武门,并从临湖殿走过的时候,李世民骑马冲出来,招呼李建成和李元吉。《资治通鉴》上是这样记载的:“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

  也就是说,当李世民打招呼的时候,李元吉最先张弓搭箭,射杀李世民。可是射了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而李世民则一箭就把李建成给射死了。

image.png

  (李世民剧照)

  问题来了:李元吉射了李世民三箭,都没有把李世民射死。为什么李世民一箭就把李建成射死了呢?

  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因为李元吉箭术不精,因而连续射了三箭,都没有损伤李世民的皮毛。而李世民箭法高强,所以一箭射死了李建成。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李世民多年征战沙场,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确实可能箭法不错。不过也说不定,李世民虽然征战沙场多年,但实际上他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他只是个指挥官,所以并不能就说他的武功有多高强。同时,李元吉也是在战场上厮杀过来的,不能说李元吉的箭法水平就不高。因此,用两人箭法水平的高低来说这一段,显然是不能解释的。

  还有人认为,李元吉之所以连射三箭,都没能射中李世民,是因为他心里慌张。当他看见李世民大摇大摆走出来招呼他们的时候,就觉得有些奇怪,有些异样,可能会发生什么。所以心里特别慌张。在慌张中射箭,因此就射不准。

  而李世民射李元吉的情况则不一样。一方面,李世民心里不慌张,气定神闲地射,因此能够射中。另一方面,因为之前是李元吉在射李世民,照一般的理解,李世民应该报复,箭应该对准李元吉射。所以,李建成便没有注意。谁知道,李世民的箭是朝着李建成射的,所以李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死了。

  (李元吉剧照)

  这种说法,是从当时几个人的心理来进行考虑的,也算是有一定的道理。

  不过,我认为,虽然上面的那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没有说到《资治通鉴》在写这一段时的深刻含义。

  我们知道,史书在记载历史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微言大义的。什么是微言大义呢?就是史书为了讲究客观,一般都不会对人物进行褒贬。但是,不进行褒贬,不表明没有褒贬,史书只是把褒贬藏在所有的文字里面而已。这样做,既确保了客观,同时也把史官的一些观点传递了出来。

  我认为,虽然在玄武门事变中,或许真的是李元吉射李世民三箭,都没有射中,而李世民一箭就射杀了李建成。但是,史官特别强调“一箭”和“三箭”,其实就包含了他所表达的微言大义。

  我们知道,无论是《资治通鉴》,还是《旧唐书》《新唐书》,这些正史都是根据唐朝宫廷中保留下来的那些史料,再采信民间传说,以及当时的一些野史记载,综合考虑的结果。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根据当时宫廷留下来的史料。

  但恰好宫廷留下来的史料,其实是最不可信的。而唐太宗时期的史料,更加不可信。不可信的原因,就是因为唐太宗为了能在历史上留下完美的好名声,特别地对那段史料进行过删改。

image.png

  (李建成剧照)

  后世编撰的史书,在记载的时候,试图恢复唐太宗删改前的内容。但是,这显然是办不到的,因为那些内容早就消失不见了。虽然后世史书觉得按照相关的逻辑,应该是某种样子。但是毕竟没有史料佐证,因此也不敢随便写。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怎么来组织安排材料,怎么按照组织安排的材料,让后人领悟其中的微言大义,就十分重要了。

  那么,《资治通鉴》在写这一段的时候,有什么样的微言大义呢?

  我觉得,虽然在玄武门事件发生前,史书上所记载的,一直都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如何整治李世民,而李世民如何考虑兄弟情义,不愿意下手。但是,从“三箭”和“一箭”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似乎李元吉并没有那么心狠手辣,他在射李世民的时候,还是因为心里有所顾忌,所以才射不准。而李世民却是蓄谋已久,而且心里非常阴狠,所以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大概,《资治通鉴》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