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君主赵武灵王,最后在饿死沙丘?
2019-12-16 10:12:51 樊迟 宰予 端木赐 仲由 孔子

  大家好,我是趣历史小编,说起赵武灵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说起赵武灵王的功绩,比如“胡服骑射”、“吞灭中山”、“大败林胡楼烦”、“开辟云中雁门代郡”和“修筑赵长城”等,大家总是一脸褒扬。

  但赵武灵王的结局并不好,最后居然被活活饿死,许多人对此却扼腕叹息:一代雄主为何晚景如此悲凉?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赵武灵王之死。

image.png

  事件的起因要追溯到公元前299年,四十一岁的赵武灵王突然宣布:自己要在今年五月份退位,传位于次子赵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

  在说起这件事起因的时候,《史记》和《资治通鉴》用了相似的笔触来解释:赵武灵王偏爱次子赵何,所以冷遇了太子赵章。

  在我看来,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顶级政治家无一例外全部是理性生物,更改国之储君如此大事,怎么可能凭借自己的爱憎来选择呢?更何况是废长立幼这种容易引发动荡的选择。

  最初,赵武灵王与长子赵章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

  这不止是赵武灵王与赵章之间的难题,更是大多数君主与太子之间的难题,我们称之为“囚徒困境”。

  甲与乙两个罪犯同时被捕,警察对他们说:“谁第一个招供,谁就无罪释放,剩下一个从重处罚。”说完之后,就把甲乙两人分开审讯。

  对于甲乙而言,他们很想对自己的难友讲义气,但他们同样也会担心:“他会不会率先招供,留我一个人顶罪呢?”

  在双方心里没底的情况下,很可能就会出现甲乙争相招供,结果两人一起被判刑的局面,这就叫“囚徒困境”。

  对于君主而言,他希望太子能够争气,将来可以很好地接班,但他又怕太子过于争气,最终把自己杀死,提前接班;

  对于太子而言,他希望自己能够争气,让君主看到自己的能力,但他又怕自己表现得过于出色,以至于引来君主对自己的杀机。

  汉武帝刘彻吴大帝孙权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康熙……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雄主,但他们的太子全都不得善终,就是因为这该死的“囚徒困境”。

  随着太子赵章的年龄渐长,必然也会逐渐拥有属于太子的一套班底,在这种情况下,赵武灵王难免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危机感。

  但赵武灵王不是一个丧心病狂的人,太子赵章的所作所为也一直没有出圈,所以双方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却不算紧张。

  可问题是:这种矛盾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从微妙过度到紧张也不是不可能。基于这种原因,赵武灵王决定废长立幼。

  长子赵章年岁渐长,容易威胁赵武灵王,难道次子赵何不会吗?目前来看是不会的,因为在赵武灵王退位的时候,赵何只有十岁。

  但是这种事情决不能挑明了说,所以只能说赵武灵王宠爱赵何的母亲,赵何的母亲又英年早逝,所以赵武灵王用这种方式填补对赵何母亲的爱。

  这样一来,君权的神圣性不受损伤,但赵武灵王的个人形象就遭殃了:这哪是一个雄主的所作所为呢?分明是一个色字当头的土财主嘛。

  单看赵武灵王这一举动,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长子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所以主动传位于幼子,自己躲在幕后操纵朝政,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父子相残。

  但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长子赵章一直是太子,现在突然被废,赵武灵王应该怎么对待这个儿子呢?

  后世的汉景帝刘启比较狠,他用一种近乎绝情的方式逼死了自己的儿子刘荣,为汉武帝刘彻清除障碍,避免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兄弟相残。

  但赵武灵王似乎没有这种狠心,太子赵章也没做过什么出圈的事,所以他下不了手,于是封赵章为安阳君,算是给了他一个体面。

  就是赵武灵王的一时心软,最终酿成了大祸。

  太子这个位置,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集团。在太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君主必须给他配备各种人才:有的陪他读书、有的教他读书、有的陪他练武、有的教他练武。

  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太子在最极端的情况下(比如君主突然死亡)也能调动一股力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太子的权威。

  现在赵章不是太子了,他身边的那个集团怎么办呢?万一赵武灵王突然去世,赵章集团是不是会跟赵何集团发生火并呢?且不说这种可能性有多高,但只要一想起来就有些可怕。

  那是什么时代?那是七雄并立的战国时代!如果赵国王室发生内讧,有可能致使赵国陷入内乱,从此一蹶不振;说得再极端一点,还有可能致使赵国陷入长期内乱,就此亡国。

  赵武灵王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赶快把长子赵章身边的那个集团瓦解掉,否则后患无穷,但还没等动手,赵武灵王就改主意了。

image.png

  事件的起因发生于公元前297年,被秦国扣留的楚怀王逃了出来,但秦国封锁了通往楚地的道路,楚怀王只得一路逃到赵国,但赵何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不愿意收留楚怀王,这件事后来被赵武灵王得知,他非常生气。

  按照史书的说法,赵武灵王一直把秦国视为大敌,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道理,楚怀王应该算赵国的朋友,赵何不收留楚怀王,实在是太窝囊太胆小了。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流于表面。赵武灵王最大的担忧是:逐渐掌握实权的赵何,是否还会如往常一般听自己的话。

  赵何为何不愿收留楚怀王?恐怕也不是史书所说的胆小,要知道赵何可是大名鼎鼎的赵惠文王,盖棺定论的明主,怎么可能是胆怯懦弱之人呢?

  赵何做出这种决定,必然是赵国的文武大臣率先倡议的,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也很简单:他们体会到了侍奉一位年幼君主的好处,希望赵武灵王认清现实,别再插手朝政。

  除此之外,由于赵武灵王还是一位喜欢改革的君主,比如他的“胡服骑射”,当初就有不少人反对;后来赵武灵王立主与秦国决战,甚至不惜联合被他打败过的林胡与楼烦,这种举措也引来不少反对。

  发现朝堂失控,赵武灵王也觉得自己有点玩脱了,所以打算把代郡封给长子赵章,用赵章来制衡赵何,自己居中操作,重掌大权。

  代郡是什么地方?后来赵国邯郸被秦军攻破,公子嘉逃到代郡另立中央,继续抵抗秦国。换言之,代郡是有资格作为赵国第二国都的地方。

  如此军政要地,赵武灵王却打算封给前太子赵章,这要是一个不小心,赵国随时可能分裂。在这种背景下,赵国的文武大臣空前团结,联起手来把赵武灵王清理出局了。

  对于前太子赵章的处置结果很快出台:杀!但对于赵武灵王,可实在是有点难办。

  杀了他,要承担弑君之名;放了他,谁知道他将来还会搞什么幺蛾子。大家想不出太好的办法,于是就把赵武灵王关在沙丘宫,三个月后,赵武灵王被活活饿死。

  赵武灵王在后世的评价颇高,但他的谥号却很有意思:武是美谥,灵却是不折不扣的恶谥。这意思就是说:赵武灵王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结合体。

  如果赵武灵王只是玩了一出废长立幼的把戏,但最终毕竟没有动摇赵国政局,后世顶多说他老糊涂,被活活饿死在沙丘宫是咎由自取,却依然会尊重他所取得的成就。

  可在谥号上用了“灵”字,这不仅是对赵武灵王废长立幼的嘲讽,更是对他为政举措的否定。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武灵王之死,也有保守派的一份“功劳”在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