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真的嫁给多尔衮了吗?为什么多尔衮被称为“皇父”?
2020-01-12 19:09:17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多尔衮孝庄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小叔子和嫂嫂结婚,放到当今社会也算得上是劲爆的话题,更何况在封建社会,并且两个人身份还如此显贵。那么,这事到底是否可信?

  一、多尔衮大叔大权独揽

  这里的大叔没有任何油腻的意思,反倒有比较甜的味道,因为多尔衮给大家(包括我)的印象一直是高大英武的。

  孝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由于名字太长,为行文了方便,之后全用前面两个字替代)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女儿,后金天命十年,嫁给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当上了皇帝,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改国号为清。

  多尔衮是皇太极弟弟中最出色的一位,他屡立战功,实力与声望几乎与皇上哥比肩。

  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各方明争暗斗都想捞皇位,最终郑亲王济尔哈朗提议拥立皇太极幼子福临即位(只有六岁)。

image.png

  福临登基,朝政由叔叔多尔衮与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佐,当然这个辅佐人选是“我选我”的结果,权利大的胜出,说明当时权利最大的是这两个位。但随后多尔衮挤扁济尔哈朗,成了老大,可以自由出入宫禁,尽管当时的辅政誓言: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

  然而现实何为“天地”,这天地就是手中的权力呀!

  当时顺治的生母被尊为孝庄皇太后,主持后宫。孝庄精明能干,智慧超人,她深知皇权争夺的残酷与险恶,便竭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儿子(母亲的天性)。

  本来小福临就是皇位竞争中妥协的产物,他小小年纪,能干过多尔衮大叔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大叔权倾朝野。

  顺治元年四月,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进书乞师,多尔衮大叔马上率八骑子弟以摧枯拉朽之势入关,进驻北京。很快,北京成了满清的帝都。

image.png

  顺治帝福临进入北京后,第一件大事就是晋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并特诏礼部尚书郎球、侍郎蓝拜立石刻碑,详记摄政王的功德,大叔荣耀得不得了哇!

  摄政王多尔衮势焰熏人,朝臣无不惶悚,无异于天子,朝臣见到他都要双膝下跪,迎候大驾。多尔衮行走在跪伏的夹道中,尽情享受着权利带来的滋润。

  某日,多尔衮问大学士刚林:“此上朝门,诸臣何故跪我?”

  刚林惊颤又惶惑不知如何回答。机敏的御史赵开心(这小子好名字,真的令人开心)献媚地说:“王以皇叔之亲,兼摄政王之尊,臣民怎能不跪拜?”

  接着,赵开心发现多尔衮很高兴,进一步巴结奉承:“皇上称王为叔父摄政王,王为皇上叔父,只有皇上才能这样称;至于臣民,应于叔父上加皇字,这样才能上下有别,合乎体制!”这马屁拍得真好!

  多尔衮听得美滋滋的,当即下令众议。众议结果不言而喻,多尔衮被尊为皇叔父摄政王。

image.png

  二、嫂子嫁人

  孝庄是蒙古科尔沁部的美人,虽然生了几个儿女,但正值盛年,成熟女性的韵味几十里外都能闻见。

  多尔衮大叔正是壮年,仪容英奇,早就对这位美艳的皇嫂垂涎三尺。他经常出入宫禁,两个人眉目传情一来二去,爱情的火势早已烫人。

  多尔衮不想这样偷情,因为他就是老大;另外,大叔若娶到嫂子,不光得到了人,这权也用得名正言顺呀!他性子急,想立马征得大臣们的同意(起码是默认),便密召心腹大臣范文程,进行商议。

  第二天,百官上朝,范文程奏道:摄政王德高望重,谦抑自持,自从入关以后,威权在握,却并不以帝位自居,尽心辅佐皇帝;摄政王视皇上如子,皇上自当摄政王为父。

  稍稍停顿,见无人吱声(主要是不敢吱声),范文程接着说:摄政王亲侣新丧,皇太后盛年寡居,既然皇上视摄政王为皇父,当然就应使父母共居,由之,伏请摄政王和太后同宫。

  廷议的结果当然顺利通过,没有人敢有异议。最后颁诏天下,明媒正娶孝庄,成为震动天下的一件大事。

image.png

  对此,相关史料也不少:

  《清朝野史大观》中记载:多尔衮还以顺治帝的名义向天下颁布诏书: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其身份容貌,皆为中国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仰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

  清蒋良骐《东华录》记载:多尔衮自称皇父摄政王,又亲到皇宫内院。如果孝庄不曾下嫁,顺治怎么可能称其为皇父摄政王,就是出入后宫,也是犯禁的。并且多尔衮死后,清廷还破例追封他为诚敬义皇帝,足以证实太后下嫁。

  朝鲜《李朝实录》中说:顺治六年二年,清廷曾派使臣赴朝鲜递交国书。朝鲜国王李倧见书中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便问: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何举措?使臣回答: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云。右议政郑太和说:敕中虽无此语,似是已为太上矣。国王李倧感叹道:然则二帝矣。

image.png

  南明史料中有张煌言的《建州宫词》也是说:

  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

  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

  看来这事天下共知,张煌言没必要杜撰。

  四川师范学院图书馆收藏有一部《皇父摄政王起居注》,注后有刘子兴写的跋,跋称清宣统初年,内阁库垣记,家君刘启瑞时任阁读,奉命检阅库藏,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遂以闻于朝廷。

  顺治三年以后,群臣上书进奏,均称摄政王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和皇上字号并列,上谕也直书皇父摄政王,甚至在殿试士子的策颂文字中,也是皇父、皇上并称,足以证明孝庄名正言顺下嫁多尔衮的事实。

  因此,笔者认为,太后下嫁确有其事,这也合乎满族人的传统。

  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日戌时,多尔衮突然暴死边外的喀喇城,终年38岁,顺治颁发诏书,命丧礼一如帝制,并追尊多尔衮为诚敬义皇帝。

  多尔衮大叔和嫂子的恋情也就此画上了句号。利益需求也好,真心相爱也罢,一切任由后人评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