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如何维护融合各民族的差异?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唐朝的民族政策是怎么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朝是历史上极鼎盛的王朝,在当时,唐朝的国土面积在不断的呈现向外扩大的趋势,当时的经济、政治情况一度非常繁荣、稳定,再加上当时少数民族需要定期来到中原朝见、进贡。

  这些都可以反映的出一个适合于当时社会环境的民族管理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再加上当时社会上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我们也不难看出唐朝也在民族关系的管理上有颇有成效的方法。

  不论是面对各民族之间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冲突、矛盾,还是对待各个少数民族不同的政策、 态度,都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系统的管理体系。

  这些对于促进各个民族之间的贸易生产交流,以及各民族之间互相融合、学习,唐朝时期的民族管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体上来说,唐代的民族管理思想和制度都非常的完善、开化,这也是保障唐朝国家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在因素。

image.png

  1、 唐朝民族管理的基本思想内容

  在唐朝时期,少数民族的数量也随着其国力一起达到了一个小的顶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程度各不相同,亲密程度也不尽相同。

  再加上各个民族所具备的势力也有强有弱,存在着很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

  唐朝为了保障国家的稳定发展,政权的稳定,针对这样形式复杂的民族矛盾,制定了一套民族管理方面的策略。

  其中,非常著名的有和亲制度,这对于唐朝政权的稳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image.png

  虽然,这些策略在我们现在看来存在着很多不可避免的弊端,但是放在唐朝当时社会发展的情况下来说,这些策略是非常先进,并且影响非常深远的。

  在政治上对各个少数民族进行拉拢、安抚是唐朝对于少数民族策略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

  自从秦汉时期以来,中央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设置了郡、县,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并没有实际上严格管理少数民族地区。

  少数民族在中央政府松散的管理政策之下,还是形成了很多非常有实力的帮派、部落。

  为了缓解少数民族的日渐强大给国家所带来的危机感。

  在隋文帝时期,他就想到了招抚安攘这样的政策,希望这些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可以自愿前来归顺中原。

  这一策略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至此,岭南这一带都归顺了朝廷。

  到了后来的唐太宗时期,他非常赞同隋文帝的这一政策,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再结合了实际情况之后,唐太宗又提出了这样的策略。

  “因其俗而抚驭之”

  唐太宗曾经到云南地区宣抚,希望处于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们都可以归顺朝廷,接受朝廷的管理,与唐朝朝廷可以友好和平的往来。

  但是由于云南所处的地区到中原的距离非常遥远,当地居民的种种生活习惯都与中原地区的百姓有很大的出入,再加上在当时交通工具非常落后,基本上靠的都是马匹的力量。

  云南地区的首领想要来中原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提出这样的政策,对于少数民族来说更加具有人性化,实施起来也更加具有可行性。

  历史上自古以来就有和少数民族和亲的例子,和亲这一影响意义深厚的特殊政策对于唐朝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image.png

  在唐朝,通过和亲来增进和巩固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情可以说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现象了。在唐朝,首次与少数民族和亲的公主是与回纥可汗和亲的宁国公主,她在远嫁回纥和亲的时候,年纪还非常小。

  回纥和唐王朝的感情也非常的深厚、忠贞,曾多次帮助唐王朝平复战争之扰,这样的姻亲关系可以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宗在送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时也说蕃赞普时也说:"金城公主,联之少女,岂不钟念。但为人父母,志息黎元,若允乃诚祈,更敦和好,则边土宁晏,兵役服息,遂割深慈,为国大计。"

  还有当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之间的和亲,也是使唐朝与藏族之间的关系更加的亲密、牢靠的一次联姻。

  2、 唐朝对于少数民族经济上扶持

  在唐朝时期,少数民族大多在远离中原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气候条件恶劣,生活条件地下,综合实力也比较低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的统治者们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最终采取减少少数民族赋税的方式,来缓解它们的经济压力,解决它们因为过于沉重的赋税所带来的社会矛盾。

  唐朝的统治者为了进一步缓解各个少数民族自身的压力,还推行了均田制,这一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减轻了少数民族人民肩上的重负。

  一般情况下,经济上的改善是与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一个地区的贸易越发达,其经济程度也更发达。

image.png

  因此,唐朝的统治者不仅在税收调整方面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发展的硬性需要,更是将推动少数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往来作为带动少数民族经济水平的又一重要策略。

  “四面穿堑及篱垣 , 遣人守门 , 市易之日 , 卯后 , 各将货物畜产俱赴市所。官司先与蕃人对等物价 ,然后交易 。 ”

  在公元六百四十年,在当时,高昌与外界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道路被封锁。

  唐太宗带兵出征取得了这条道路的贸易自由,从此以后,高昌得以与外界自由的进行贸易的往来。

  为了促进各个少数民族之间贸易的动力,唐代的统治者还设置了互市对于少数民族的贸易进行管理。

  这些严格有序却又极具促进作用的制度,大大增加了少数民族之间贸易的活性,这对于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 唐朝民族管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在唐朝之前,虽然很多统治者对少数民族也采取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政策。

  但是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其目的更多的是仅仅为了保护中原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接受少数民族的存在,也没有采取平等的礼节来对待这些少数民族,甚至在思想上对少数民族持有一种高高在上,非常瞧不起它们的态度。

  而到了唐朝时期,由于唐太宗本人就和少数民族又着非常亲近的血缘关系,在加上最初唐朝取得政权的时候,和少数民族无私的帮助和支持是密不可分的。

  这也使得在后来唐朝对于少数民族的态度有不同于前朝的这些方面。

  对于以前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非常瞧不起少数民族的思想观念,唐太宗则认为少数民族与华夏民族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其情谊也是非常深厚真挚的。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依朕如父母”

  在贞观八年的时候,各个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都来到未央宫庆祝,在当时,南越地区的首领就现场做出一首诗来讴歌南岳与中原地区深厚而有真挚的感情。

image.png

  这些都能够能反映出在唐朝时期,统治者们对于少数民族是真正的做到了心理上的接纳与尊重。

  同时,在体制这一方面,唐朝对于少数民族则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唐朝为了能够处理起少数民族地区事务时更加具有效率,特意在原有的三省六部的基础上设置了少数民族事物的相关处理机构,比如说礼部司。

  在此基础之上,唐朝同时还设置了具有特色的地方机构,在少数民族所聚集的地区设置了都护府,这一部门对于治理少数民族的作用也是非常之大的。

  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护府的长官都是由当地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或者是有重要身份的人担任,他们对于当地的风土人情,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更加熟悉和了解。

  "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

  因此,让他们来担任都护府管理者,对于少数民族的治理来说是最合适的。

image.png

  结语

  在唐朝时期,少数民族的数量非常多,各个民族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风俗与文化。

  针对这样的特点,唐朝在对少数民族进行管理的同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可以说是非常的灵活多变,具有地方特色。

  首先,在当时的唐朝,南方的少数民族与北方的少数民族差别就非常的大。北方少数民族所在的地区大部分都在沙漠、戈壁等比较干旱的地方;而南方少数民族主要所在地区为山区丘陵这样的地带。

  两相比较而言,南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势力也非常悬殊,南方少数民族的势力往往都很薄弱,而北方少数民族则非常的彪悍、狂野。

  针对这样悬殊的南北差距,唐朝的统治者也采取了不同的战略战术。

  对于南方这些综合实力比较弱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主要采取的是招抚的手段,是它们归顺中原;而对于实力强劲的北方少数民族,所采取的往往的联盟的战略战术。

  根据不同的少数民族的情况,所采取不同的外交方法,这是当时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策略的一大闪光点和成功之处。

  同时,唐朝统治者采取多种手段来维护各个民族之间的感情,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灵活自由的,不拘泥于一种死板的方式,以此来解决各民族之间所存在的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