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经历两千多年都不长草 秦始皇当初为何要修这么一条路

  对秦始皇修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朝是一个奠定中华文化基础的朝代,在那个时期,秦始皇依靠着祖先积累下来的威势,第一次把中国大地整合到了一起。这其中必然少不了秦国的武力和国策的优势,但是始皇帝的统一并非一劳永逸,强大的武力可以将天下聚合在一起。

image.png

  但是过度用力就会使其治理问题上产生严峻的问题,秦始皇治下的帝国就是这样一个现状。为了更好地使关东诸民融入秦国,秦始皇下令修建了通往四方的直道。到现代社会,秦直道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霜打磨,却依旧没有长草,到底是为什么呢?

  修建秦直道的目的

image.png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后,整个秦帝国的凝聚力其实是十分松散的。因此始皇帝不断的寻找各种办法来增加秦国故地与山东六国的联系,试图从某一个方面把关东六国的百姓和秦国百姓这个概念捆绑在一起,让他们真心实意地为秦国效力,加入"秦国国籍",让他们以秦人的身份而自豪,而不是一味地去怀念那些已经消亡的故国。

image.png

  为此秦始皇也做出了许多让步,他不仅在刑法赋税上面尊重当地习俗,还让关东之民信仰的儒家思想进入秦朝的朝堂。

  从当时的朝堂意见来看,秦始皇其实是冒着很大的压力的。因为秦国的治国传统从来都是法家思想,这种从秦孝公商鞅变法时期就已经固定下来的治国传统,到秦始皇的时候,他曾经试图去改变,也给过关东六国儒学之士机会。可是这些关东的儒学之士从心底里便不认可秦始皇的统治,甚至配合六国进行"疲秦之计",以至于让当时还是秦王的始皇帝对六国学者倍感失望,下达了逐客令

  既然关东六国的文化氛围不那么欢迎秦国的融入,为了防止六国作乱,那秦国便强行修筑直道,不服秦者,秦军可沿着直道火速运兵作战。

image.png

  目当时方士卢生甚至自称带回仙书,上面记载"亡秦者,胡也。"秦始皇认为胡指的是北方的胡人,对此颇为忧心。他纵观历史,也明白了中原最大的敌人除去内斗之外就是四方夷狄了,那个时候的东夷已经被同化,楚蛮也已经成为冠带之国,只剩下北方的匈奴和西方的羌人了,羌人一直是秦国奴役的对象自然无需担忧。

  而逐渐统一的匈奴便成为了秦始皇的心头大患。为了对付北方的匈奴,直道不得不修。

  秦直道的修建过程的具体原理

image.png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修建秦直道的确是一个庞大的工程。而修建这样的大工程必定是要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

  当时秦始皇把这项目重任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武将,三代服秦的蒙恬。他率领了十万人马,用两年半的时间就开通了从咸阳到北方九原的道路。整个路程长达1500多里。这是秦朝时期与长城,灵渠相齐名的三大人力工程,它代表着先秦以来对于道路修建技术的发挥与体现。

image.png

  秦朝对于工匠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每一件官方出产的器物上面都会铭刻制作时间和制作人的姓名,然后把这些信息备份在库房里面,万一以后这些物体出了问题就可以追查责任到每一个工匠身上。这一点从很大程度上面保证了秦朝工业生产质量的稳定性,在那个时代几乎没有假冒伪劣产品,秦直道的修建也是这样的。

  修建秦直道的泥土都不是普通的土,首先选用的是当地质量十分过硬的黄土,到现在关中地区制作土灶的时候还是采用黄土,这种土制作的烧火灶台越烧越紧。当时秦直道的黄土就是这样,先从当地挖掘出来,再命令士兵砍伐树木,揉碎成细土沙子状在铁锅之中炒熟。这种方法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加强土与土之间的固定性,更是利用高温杀死了泥土之中可能蕴含的植物种子,从本质上面杜绝了植物在春天再度复发的可能性。

image.png

  夯实硬化土平面,把熟土和白石灰混合在一起,分多层铺设,每一层都派遣专门人士用高压夯紧,这使得即使到了来年的春天,植物的种子也很难在这样的道路生根发芽,因为道路里面的白石灰本身就是一种除草之药,再加上路面的硬化和高温杀菌使得这样的土地根本没有养分可言,植物完全不具备生存下来的条件。

  两千多年前的工程技术是秦朝工匠的智慧结晶,它在中国历史之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秦汉时期,是皇帝巡游天下的重要出行路线。不过在一方面也给了刺客安排刺杀君主的机会,另外一方面,秦直道对于中央王朝重要的军事作用是秦汉两个朝代使用骑兵对匈奴作战的重要依托,它往往能够让匈奴始料不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