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的帝王术到底有什么奥秘 皇帝是如何玩转皇朝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帝王术的事情,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我国古代封建时代,皇帝是天底下最好的职业,帝王作为一国之君,更是掌握几千万人生死的最高统治者,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多少王侯将相、平民百姓都幻想着有一天,如果自己荣登大宝,那该是多么辉煌的人生。

  也因此,作为帝王必修课帝王之术,从诞生之初就让很多人心生好奇,甚至每朝每代都有很多著名君王、政治家为帝王之术的修改和完善,做出极大的贡献;本篇文章就带大家追溯帝王之术的奥秘所在。

image.png

  历史上很多人往往只是看到,作为一个帝王可以享受到所有权益的一面,但作为一个帝王的另外一面却是鲜为人知,帝王之术这类政治技术,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的了,因为这其中很多限制皇帝的欲望、行为、言语、贪婪等人性特点,甚至有的名家说,真正掌握帝王之术的君王们,很多都是付出了极大的牺牲。

  他们就是这几千万人中唯一的“另类”;更有甚者则称帝王之术好似一本绝世武功,然而这功法却有两面性,要么牺牲自己,成功掌握;要么走火入魔,社稷崩塌。关键点就在于君王能否自我牺牲;那么帝王之术究竟是什么样的?制衡有术,驭臣有方,看古代帝王如何玩转皇朝:

  御天下者,必先御己;治天下者,必先修己

  一个皇帝可不是那么好当的,举一个例子,皇帝并没有为所欲为的权力,手下文武百官会看着,属下黎民百姓会看着;基本上皇帝一言一行,都会成为人们谈论模范的依据所在。因此,皇帝就是全天下的表率,这一点没有其他人可以替代,就连宰相都无法替代皇帝的表率作用,做好表率作用,那么下面的官员、百姓则可以积极效仿,民生康健。如果做不到表率作用,轻则军心涣散、百姓痛恨,重则亡国亡社稷。

image.png

  历史上表率作用做的最好的就是隋文帝杨坚,杨坚不仅有帝王之才,更有帝王之贤;从登基到驾崩,隋文帝几乎从未铺张浪费,并且说话做事都是极为谨慎、小心;对天下百姓报着怜悯之心,爱民爱吏。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修己”的表率

  杨坚在克制自己的情爱、贪欲、享欲、财欲上都做的十分到位,自己后宫独宠皇后一人,平时勤俭节约,鞋子还是皇后为他缝制的布鞋,文帝期间,全国几乎极少有宫殿建设或者翻修事件发生,宫廷里除宴请官员、重大节日,极少能够听到弦乐之声。

  隋文帝对钱财也是极为重视的,但他的重视更多的是把钱财存入国库,而非自己所用;曾经发生一个故事,杨坚后宫要裁减宫女,按照惯例,每个宫女返家需要给予一定的遣散费。这也是一大笔钱,这可为难了皇后,一次杨坚回宫后,看到皇后愁眉不展,就问她为何?

  皇后说明了缘故,杨坚哈哈大笑说:“这好办,打开国库拿出一些不就可以了。”谁知道皇后直接拒绝了这个提议,她认为创业艰难,国库是民生之本,只能用于国、用于民。隋文帝听后也是愁眉大展,最后俩人没办法,只能把俩人的积蓄给拿出来当宫人遣散费。

image.png

  杨坚况且如此,底下的臣子、百姓也是纷纷效仿,隋朝时期更是掀起了一股节俭潮流,开开皇之治,这也为隋朝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唐承隋制,唐朝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大部分都是隋朝打下的根基。

  帝王之术的实施关键点是帝王对自己的约束,御天下者,必先御己,治天下者,必先修己,这才是一个君王应该思考的重点所在。也是这一点,历史上无数的帝王做不到,或者是做到一段时期,却不能长久。对于压制人内心的欲望是极为艰难的,这也使得做一个合格帝王是一件极为坎坷的道路。克服自己才能统御他人,这就是帝王之术。

  均衡之术,平衡权力,平衡关系(简称三衡之术)

  帝王之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均衡;许多人都认为帝王一言九鼎,说出来的话,臣子们必须得听;然而,达到这种情况必须有一个前提保证,那就是朝廷权力平衡,属臣团体之间,处于一种制衡的状况下,那么这时候的皇帝的话语权才是最有效的。

image.png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臣下不是必须要服从于帝王吗?江山并不是帝王一个人打下来的,江山是帝王带着一群人打下来的,也因此,臣子的重要性其实远胜于帝王,但是帝王却是臣子之间连接的核心点,这就是帝王的作用。

  一个朝代,如果臣子们团结一心,没有互相平衡,那么臣子们的矛头则会指向帝王,因此,官僚之争则会变成皇权与臣权之争,出现这种情况是极为可怕的,一旦达到这种情况,那么就相当于朝廷有两位皇帝,一位真正的皇帝,另一个权势上的皇帝。

  权衡之术,把握不好,皇帝就成宰相的代言人

  一个皇帝如果把朝廷弄成这种状况,那么只能认为这个皇帝做的是极为不合格,历史上,汉朝和唐朝是极容易出现这类状况的朝代,其中汉朝末期甚至臣子的权力远高于皇权,直接就导致了皇帝成为了皇家代言人、吉祥物。而唐朝更多的是官员集团以宰相为核心,一直以来都和皇权进行争夺,后来就直接导致了唐朝的覆灭,很多人对此还是有很大的疑问,明明皇帝权力这么大,还是要搞制衡百官。

image.png

  弄清楚这一点,大家要清楚一点的就是皇帝毕竟是一个人,毕竟不是神,并且皇帝不能和文武百官走的太近,和某一个官员走太近,会直接影响到朝廷的稳定和皇权的威望。这也导致了,很多时候官员们更多接触自己最高层领导,宰相或者首辅大臣,就成为了官员们的核心代言人,一消一长中,大家就能知道皇帝如果不进行平衡,那么最终恶果是皇帝自己吃。

  明朝前期皇帝的制衡之术玩得最溜

  明朝前期是制衡之术玩得最溜的时代,从朱元璋朱祁镇这段时期,皇帝看到宰相、内阁首辅等官员权力的逐渐扩大,朱元璋就开始扶持起锦衣卫集团,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这一举动直接导致了,锦衣卫和文官集团互相牵制。

  可惜到了后期,锦衣卫势力太过强大,文官集团被压得喘不过气,后来锦衣卫一家独大,甚至在朱棣时期,还差点反了,篡夺皇权,平定锦衣卫之乱后,朱棣觉得文官是弄不过锦衣卫,那么怎么办?好办,扶持另一股势力,这股势力就是东厂,东厂的产生,直接就和锦衣卫、文官集团呈三权分立,朝廷的政治反而变得高效、清净起来。

image.png

  因为三权分布的好,直接导致了到朱祁镇时期,朝廷政局都是十分稳定;明朝这个制衡之术用的还是非常好的,不过明朝前面的皇帝个个都是比较精明、厉害的皇帝,他们从未考虑到后面的继承者能否继续这样制衡。

  明朝后期皇帝,能力不足,把握不好制衡之术,成为龙椅上的吉祥物

  后面的皇帝们,虽然个个也饱读诗书,但治理国家的帝王之术耍的还是不够熟练,后来压制不住,皇帝们又立一个西厂,搞得四权分立,后来甚至还弄出个内厂,权力游戏越玩越乱,也越来越激烈,最终东厂胜出,到魏忠贤时期,魏忠贤就是实质上的皇帝,而龙椅上那位就是一个吉祥物象征。

  崇祯上位后,魏忠贤被扳倒,并且西厂、锦衣卫早就被魏忠贤彻底压崩,反而文官集团韬光养晦,魏忠贤一死,文官集团立马反弹,皇帝又搞不定了,最终导致了明朝覆灭;君王制衡之术是一个高深的学问,明朝的灭亡就是制衡之术没玩透,直接搞得朝廷乌烟瘴气。

image.png

  其实制衡之术对于人智慧的要求极为高,你脑子够厉害,你能时刻看得懂局势,你才能够真正的玩得过大臣们,如果对自身制衡之术没有太大的信心,那么二权制衡是最好的选择,千万不要玩过火了,三权、四权这一个不小心,直接把自己也输进去了。

  阴阳调和、刚柔并进的驭臣之术

  君王之术,其实源于道家学说,其中君王对阴阳调和之术也是必须要掌握的;何为阴阳调和、刚柔并进呢?其实就是你需要懂得君子之术,也需要懂得小人之术,什么样的措施由什么样的人来办,什么样的黑锅,则需要哪些人来背,并不是所有黑锅都要君王来背,那么对君王的威望是影响极大的。

  有的人就会说:“这不就是腹黑吗?如果君王这样做,谁还帮他!”其实,一个坦坦荡荡的君王往往是做不长久的,啥事都自己一个处理,一人背负,首先不说压不压得住朝廷,就自己的身体那能承受吗?天下的事多的要死,皇帝都自己承担的话,还要官员干嘛啊?

image.png

  皇帝担功,大臣揽过

  这就需要阴阳调和,属下讨论处理,最终皇帝发出敕令,功绩都在皇帝这吧,劳累都在大臣这边;这就有点类似于现代的压榨劳动力,但对于古代社会,这样做反而更能让属下卖命,君王享受万千赞誉,而幕后奉献的属下,则由皇帝赏赐,这才是帝王之道。

  而不好的事,则需要属下来承担责任,如果遇到特大事件,属下无法承担责任,皇帝才需要承担责任,但一般而言,皇帝几乎是几年或者几十年承担一到两个黑锅,其余的都必须由属下承担。

  要明白一个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昌盛,作为皇权的代言人,皇帝不能是错漏百出,那么这直接的后果就是皇帝是不合格的,不合格的就需要让合格的人来当,叛乱的也会有理由。所以皇帝的阴阳之术也必须要玩的炉火纯青,该让手下背黑锅的就给手下背,好的功绩就让给皇帝,这一切不是皇帝的一己私欲,而是为了朝廷的长治久安。

  刚柔并济,君意不可测

  刚柔并进也是皇帝必修课之一,对待军事、对待政治、对待民生,既要有刚也要有柔,一个合格的皇帝,对外能够在各种场合下都恩威并用,刚柔并进,既能让别人感到畏惧,又能让别人感到亲切,让人捉摸不透皇帝真正的性格。

image.png

  皇帝只有让人捉摸不透他的性格好坏,这才能真正的杜绝一些有心之人的利用,所以这也是皇帝不能随便亲近某一个大臣的重要原因;能刚柔并进的皇帝,历史上其实并不多,汉武帝都做不到刚柔并进,历史上也就只有刘秀曹操、李世民、李隆基朱瞻基康熙乾隆等皇帝能够做到这一点,这也并不是一下子打倒其他皇帝,其他皇帝只是或多或少对刚柔之术有所欠缺。

  明朝皇帝刚性十足,不懂得迂回,导致亡国原因之一

  明朝是典型的刚太强,而柔太弱的朝代,我们都知道明朝的皇帝都很有血性,只要外敌入侵,管你什么的,打!并且对内高压政策过多,君王都是直接刚你,而很少怼完你还给你蜜枣。

  明朝从朱元璋开始,臣子的生活就异常的艰难,你说不贪一点吧?生活过不去,贪了吧?立马被皇帝给扳倒,皇帝们还一个个都刚硬的要命,涉及法规法律和国家安全,管你三七二十一,直接弄死你。

  明朝的这一做法其实也不能说错,只是说对下面的百姓太在乎,反而不顾及臣子们的感受,毕竟臣子们也是黎民百姓;明朝就是这样刚,把自己给刚没了,要知道官员们积蓄很久的压力,一旦获得解放,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

image.png

  崇祯帝一即位,明朝一直以来的恶果就显现出来,臣子们痛恨皇室,一旦掌权了,那么考虑的都是自己,反正皇帝从不为我们着想,自己不对自己好一点,那么在这一辈子图个啥?明朝就是这样一步步地覆灭了。

  小结

  历史有句话说得好,中国两千多年来之学,学在荀子,两千多年来政策,秦政也;荀子推崇孔子儒家思想,吸取百家之长,加上的“法”的要素,对后世者教育影响深远,特别是帝王之学的教育,虽然在思想上讲的是孔学,在行动上却按荀学做事。

  古往今来,帝王之术是把双刃剑,既能让帝王稳固的统率朝廷,也能让帝王顷刻之间灰飞烟灭,真正掌握帝王之术的皇帝,都是极为不容易的皇帝,这些皇帝们也一定是舍弃了自己人性最大的弱点——欲望,能做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不仅需要高超的智慧、高明的手段,更需要残忍的性格,这样的皇帝是对自己极为苛刻恐怖的,也因此,往往这样的皇帝是不长寿的,毕竟每天都让自己负重前行。

  参考文献:《道德经》、《荀子》、《资治通鉴》、《史记》、《明史》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