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生前作恶多端 死后皇帝为什么还为对他恩怀有加

  今天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王振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历五世,经“洪武之治”,“永乐之治”,“仁宣之治”,明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史称大明帝国。传至第六世明英宗朱祁镇时,年号正统,但主少国疑,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操持,朱祁镇为夺取权力,便宠信以王振为首的宦官集团,对抗朝野的文官集团。

image.png

  时明朝北部边外驻扎有蒙古瓦剌部落,正统十四年,瓦剌大举犯边,好大喜功的朱祁镇听从王振的建议亲自带领五十万大军出征塞外。明军刚到达大同就接获太监郭敬的密报,得知瓦剌已做好准备,明军立即从大同班师东返,计划从居庸关回京。途中,王振为向家乡人炫耀便邀请朱祁镇至其老家蔚州,又恐大军毁坏庄稼,遂改主意,从宣化回京。大军如此绕弯,耽搁了返回时机,到达土木堡时,瓦剌追兵已至,明军大败,王振死于乱军之中,朱祁镇也被生擒,大明国力遭受重创。然朱祁镇被瓦剌放回北京,苦熬七年,终于又夺权复辟重做皇帝。朱祁镇不仅不怨恨王振所造成的苦难,反而为其祭祀、招魂,甚是怀念,并题匾额“旌忠”挂于王振祠堂。

image.png

  按理说王振是千古奸臣,民族罪人,但为何朱祁镇却对其恩怀有加?实际上,土木堡之变并不能全怪王振,更大部分败因是如下所致:

  第一,军事战术上的失误。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从朱祁镇决定亲征到军队出征祭旗之日,仅仅时隔两天。短短两天如何准备五十万大军的粮草供给,更别说其他军需物资的准备。由于军需紧缺,明军部队在到达大同府之前,补给就跟不上了。加之天气寒冷,很多士兵被冻伤冻死,明军的战斗力未战便已下降。

image.png

  第二,对瓦剌部队的轻视。自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伊始,先后派遣大将军徐达、蓝玉先后进行七次大规模北伐。成祖朱棣又五次亲征漠北,打得北元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两个部落。所以可以说在明英宗之前,汉族军队是进行主动出击的。而正统十四年,瓦剌主动进攻明朝,无疑让明朝统治集团认为瓦剌是来送死的。但明朝经过成祖朱棣之后二十多年的和平发展时期,减少了对外征伐的次数,军队战斗力自然不比太祖、成祖皇帝时期,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对敌人的轻视,无疑是明军败北的重要原因之一。

image.png

  第三,集权制度下的恶果。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专制主义比较发达的朝代,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这时候,皇帝的素质好恶决定的就太多了,所以说土木堡必须说明英宗,明英宗早期励精图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期宠信王振,好大喜功,导致了宦官专政,集权制度下,大臣们也只能听之任之,不敢怎么样,太监就可以代表皇上行使权利,所以才有王振下令改变行军路线,酿成土木堡之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