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为什么会重用司马懿 仅仅是因为司马懿的才华吗
2020-05-26 11:41:27 甄姬 轲比能 秦朗 陈泰 成济 陆抗

  对曹丕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三国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分为早期的诸侯争霸、中期的三国鼎立、晚期的三家归晋三个历史阶段。其中,中期的三国鼎立也是最为精彩和必不可少的一节。从建安十八年曹操汉献帝封为魏公,魏国始建开始,三国鼎立的历史阶段就拉开了帷幕。而在曹丕废汉自立的过程中,就不得不提及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他就是号称冢虎的司马懿。

  那么,曹丕为何会重用司马懿呢,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吗?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深入分享的话题,一切根源还得从魏国当时的朝局来看。

image.png

  一、司马懿与曹丕的渊源

  司马懿,字仲达,是三国时期司州河内郡温县人,也就是在现在的河南省。司马懿一生主要在曹魏军事集团效力,为曹操、曹丕、曹叡等多位主公服务过。后来,一步步走上了魏国权力中心,成为一代权臣,为后期西晋的建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司马懿出生于士族大家,身份显贵。他的高祖父是汉安帝时期的征西将军,祖父司马隽为颍川太守。父亲司马防官居京兆尹,且有八个儿子,当时号称司马八达。司马懿的祖上个个都是当朝重臣,而且还有七个兄弟作为支撑,可以说司马一族在颍川境内是一支重要的门阀势力。这一切都为司马懿后来结识曹操、曹丕提供了前提条件。

  司马懿生于士族,刚开始从心眼里就看不上曹操,而且曹操一直忙于征战,也没咋搭理他。但是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做了汉朝的丞相后,事情就发生了转机。曹操早就听过司马家族的大名,也了解司马懿是一个能人。做了丞相以后,曹操便用强制手段迫使司马懿前来效力,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曹丕,字子桓,是曹魏政权奠基者曹操的次子。历史上的曹丕与现在的文学作品形象是有一定出入的。我们看影视剧《三国》中描写的曹丕,既不会骑马打仗,也不懂诗词文学。除了性格坚韧以外,感觉一无是处。

  但是,历史上的曹丕不仅天资聪颖,而且还擅长骑射。年幼的曹丕已经熟读诸子百家之言和《五经》,六岁的时候学会了射箭,八岁的时候就懂得骑马,十岁就陪伴曹操南征北战。按我们现在的说法,曹丕既有理论学识,还有现实实践,是一个文武全才。

  本来,曹丕就算是再优秀,最多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臣子。毕竟,曹操的儿子不少,曹丕也不是最优秀的。曹操的长子曹昂去世以后,曹操就一门心思地想将世子大位传给环夫人所生的曹冲。就连曹丕登基以后,也常说自己不是曹冲的对手。

  《三国志邓哀王曹冲传》记载,文帝常言:“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

  但是在曹冲十三岁的时候,就不幸夭折了。这样一来,曹操世子大位空悬,其余的儿子与曹丕一样,能力水平都差不多,因此曹丕就成为了有力的竞争者之一。曹丕素来坚韧有大志,而恰逢这一天赐良机,怎么不搏一把?这个时候,在曹操身边效力的司马懿就走进了曹丕的视线。

  《三国》影视剧中就把这一环节描绘的很到位,司马懿由于曹操梦见三马同槽,所以在曹魏集团里颇受排挤,但是曹丕一直护着他。司马懿也就投桃报李,为曹丕出谋划策,争取大位。从此,曹丕和司马懿就结下了不解的渊源。

image.png

  二、曹丕重用司马懿的表面原因

  司马懿早期在曹操身边并没有得到重用,相反,还时时刻刻受到来自曹操等人的猜忌和监视,随时都有被除掉的危险。

  《晋书·宣帝纪》记载: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从《宣帝纪》中的记录来看,曹操曾经对曹丕打过预防针,告诉过他司马懿不会是一个臣子,肯定会干预曹氏一族,对自己建立的曹魏政权不利。作为曹丕而言,他不会不相信自己父亲的话,那么为何他还要重用司马懿呢?

  1.曹丕身边能人不多。

  自古以来,不管是打天下还是守天下。人才都是最为重要的。我们一直都觉得三国的人才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一点并不绝对。在曹丕这一代,他能使用的无非就是曹操留下的人才。

  但是,事实上曹操留下的很多人才都无法被他使用。

  《三国志·荀彧传》记载: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彧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由此可见,曹操手下以荀彧为代表的肱股之臣,大多数还是心向汉室。这些人是不可能支持曹丕废汉自立的,因此曹丕手下能用的大臣并不多。

image.png

  2.司马懿才智过人。

  司马懿能被曹操、曹丕先后看中,肯定是具有超出一般人的才华。在他幼年的时候,汉朝的尚书崔琰就对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说过,司马懿的成就在他之上。可见,司马懿从小就才气逼人。

  效力曹操后,他多次为曹操提供极好的军事思路和施政措施。比如在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曹操有了迁都避其锋芒的想法。但是司马懿知道以后力劝曹操此举不可,并向曹操献计利用孙权斩杀关羽,成功解决了曹魏的燃眉之急。这一举动有点类似曹操官渡之战的时候荀彧劝说曹操固守的做法,从而得知,司马懿的政治智慧不亚于他人。

  进入曹丕视野以后,司马懿更是显露出自己的奇谋良策,为曹丕争夺世子大位,登基为帝立下汗马功劳

  《晋书·帝纪》记载:魏国既建,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

  3.曹植逼迫过甚。

  我们都知道曹丕能成功当上世子,有三个人是障碍,他们是曹昂、曹冲和曹植。曹昂和曹冲都去世的比较早,剩下的就只有曹植了。而我们不管是看影视剧还是史书记载,都会发现曹植的文化知识水平比曹丕高很多。建安十五年,曹植在铜雀台写了一篇《登台赋》,主要表达了劝谏曹操登基的意思。从此曹操对曹植寄予厚望,以为他是最能成就大事的人。

  而在建安十六年,曹植主动随父出征,搏取了不小的军功。回来后没几年他就被曹操封为临淄侯,承担留守邺城的重任,身边更是有杨修等人辅佐。至此,曹植不仅在天子士子中有不小的地位,更有了实质上的权力。

  《三国志·曹植传》记载: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脩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

  可见,曹植此时已然对曹丕形成了绝对的威胁,将曹丕逼入到誓死抗争的地步。

image.png

  三、司马懿成为曹丕重臣的内潜因素

  虽然司马懿个人能力很强,但是在曹丕的身边聚集的能臣并不在少数。建康元年,曹丕登上了魏王的宝座以后,迅速提拔自己的心腹大臣。其中有太尉贾诩、相国华歆、御史大夫王朗等人。

  这些人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能人,可见此时司马懿的能力并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曹丕必须要重用司马懿呢?

  ①.赢得士族的支持。

  我们看三国,一定要明白士族的概念。在汉朝建立的初期,统治阶级为了大量选拔人才充实自己的队伍,采取了察举制这一选官制度。主要是安排地方大员从德行操守等方面考察某一个人,从而推举到朝堂做官。

  在刚开始的时候,这个制度还比较公正。但是到了西汉的后期,制度的运行就出现了问题。被选拔的官员由于对家族利益的考量,在任职期间利用各种方式不断提拔使用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并通过手里的权力大肆开展土地兼并,形成新的地主阶层。

  在西汉历史阶段,由于没有印刷术和造纸术,所以书籍和老师就十分的珍贵和稀缺。这些书籍想都不用想一定是被地主阶层所垄断。所以,在西汉末年逐步就形成了以政治势力庞杂、经济实力雄厚、文化资源垄断为特点的群体,也就是士族。

  前文也说过了,不管是帝王打江山还是守江山,归根结底都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士族对文化的垄断,就代表了大量的人才只能出自不同的士族。比如,荀彧就是望族颍川荀氏的代表,而司马懿的祖上为官者众多,更是司马氏的佼佼者。因此,得到司马懿的辅佐,就相当于得到了司马一族资源的支持。

image.png

  ②. 对抗曹氏亲贵势力。

  曹操此人出生寒门,所以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很注重培养不属于士族的势力。所以,他很乐于培养曹氏一族,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有曹仁、曹洪等人。这些人可以被称为曹氏亲贵,在曹操执政时期被大量安排在军政要治,替曹操分忧解难。

  但是,曹操晚年在选择继承人的事情上多次犹豫不定。所以这一批人不可避免的就陷入了夺嫡之争。曹丕取得最终的胜利以后,原先支持曹植的亲贵势力就变得十分棘手。曹丕对这部分敌对势力一直都在进行打压。

  《魏书·文帝纪》记载:夫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又不得横受茅土之爵。

  曹丕得到大位的过程其实很类似于清朝上演的“九子夺嫡”。而当了魏王甚至于登基为帝以后,对支持曹植的曹氏亲贵既不能痛下杀手,又不敢大胆任用。所以他只能选择一天折中的道路,就是扶持士族势力进行对抗。

  曹丕登基以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制定九品中正制,将百姓的家世作为选拔的主要依据。而士族在里面得到了巨大的利益,《请罢中正除九品疏》记载: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至此,士族得到飞速发展,逐步成为曹魏朝廷中对抗曹氏亲贵的绝对力量。

image.png

  四、曹丕重用司马懿对当时魏国朝局的影响

  曹丕重用司马懿是废汉自立,推动三国形势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而最后,以三家归晋为最后结局。可以说,司马懿在这过程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也对历史的走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影响一:有力的对抗蜀汉、东吴政权。

  司马懿的个人才干我们都是很了解的,在影视剧里他被塑造为抵挡诸葛亮的唯一人选。曹丕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曹叡即位,此时司马懿与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同为辅政大臣。

  而孙权得知曹丕病死以后,立刻率军前来讨伐。《晋书》记载:及孙权围江夏,遣其将诸葛瑾、张霸并攻襄阳,帝督诸军讨权,走之。进击,败瑾,斩霸,并首级千余。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司马懿面临东吴大军果断出击,并且大获全胜

  而后来,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六出祁山,本来势如破竹。但是在面对司马懿后,也是无力北伐,最后病死于五丈原。《宣帝纪》记载:诸葛亮寇天水,围将军贾嗣、魏平于祁山。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曹叡对司马懿说,只有你能抵挡蜀汉。可以说,曹丕重用司马懿这一步棋是对的,司马懿也没有辜负曹丕,在职期间有力得保证了曹魏政权的安全。

  影响二:增加了影响皇权的威胁因素。

  在封建历史时期,皇权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凡是成功的帝王都懂得权力制衡的重要性。曹丕即位之初也明白这一点,所以重用司马懿,扶持士族在朝堂里的势力来对抗曹氏亲贵。

  但是,九品中正制实施以后,朝堂中士族的官吏越来越多。尤其是曹丕设立中书省,将机要职权从尚书省移交过去,并由士族人员充任其官员,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在此过程中,原有的曹氏亲贵势力被逐渐削弱,权力的制衡被再次打破。由于曹丕英年早逝,所以尚未纠正这一点,而后继之君也没有扭转这一局面。所以以司马懿为代表的士族势力在曹魏朝政格局中愈发的庞杂,到最后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曹氏一族很难进行抵抗。

image.png

  五、曹丕重用司马懿引发的现实思考

  曹丕重用司马懿,除了渴求人才外,更多的是考虑到司马家族的势力。曹丕的成功离不开司马懿家族的支持,最后曹魏政权的失败也是其一手造成的。这一点颇具讽刺,对我们现在做事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凡事须得适度而行。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考虑一个可承受的范围,超出了这个范围,就必然会出现问题。曹丕当时使用司马懿,靠士族的能力对抗反对自己的曹氏亲贵。但是,就是因为曹丕没有把双方的对抗稳定在合理的范围,打破了力量均衡。

  最终,由曹操一手创立的政权被司马家族夺取。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做事也是这样,虽然目的和动机是好的,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操之过急。忽略了他人的可承受度,遭到别人的反感,最后受到层层阻碍。

  (2).提升自我才是王道。

  司马懿在曹操、曹丕时代为何不敢造反?最简单的一点就是曹操足智多谋,力量强大,而曹丕对司马懿有知遇之恩,而且也不是简单角色。所以,司马懿和他们动起手来想必也占不了便宜。

  但是后世之君就没有他们这么厉害了,在军事上不得不依赖司马懿,自然就无法对其完全掌控。因此,我们现在做人做事一定要懂得依靠自己才是根本。如果自己弱小了,难免在社会上处于被动地位,而自身的强大则会吸引优势资源为自己服务。

  (3).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司马懿在曹魏集团并不是一开始就位高权重,反而处处被针对。如果是我们现在的一些人在公司面临如此处境,可能早就离开了。但是,司马懿并没有,他一直在踏实干工作。所以曹操也无可奈何,而曹丕对他也十分欣赏,最后,一步步走上了权力中央。

image.png

  结语:

  没有谁天生就是成功者,只有不断付出、坚持自我的人才有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所以,为了得到理想的生活,我们就必须在年轻的时候努力拼搏,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只有这样,我们在经历了所有的苦难以后,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