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追求“诗和远方”的大诗人,陶渊明都有哪些人生经历?
2020-06-20 11:33:17 梁山伯 皇甫谧 桓彝 新安公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每当听到高晓松写的这首歌时,笔者总爱联想起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他若泉下有知,不知是否会有些共鸣的感慨。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和1600多年以后的知音高晓松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去世以后又被敬称为靖节先生。他是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人,生活在东晋末年至南朝宋初年。他的曾祖父陶侃靠着军功当过东晋大司马(主管军事的最高长官),祖父陶茂、父亲陶逸也都做过一方太守,是个官宦子弟出身。但陶家门第不高,是庶族而不是谢灵运那样的高门世族。所以在特别讲究门第高低的魏晋南朝时期,陶家并不被世人看重,官场承袭的根基也不牢固。

image.png

  陶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境逐渐没落,到他二十岁的时候家里竟成了贫困户。这是从小就接受儒家教育的陶渊明不能接受的,他立下志向,要跟祖父辈一样干出一番事业,“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就是他当时的心声。

  不过,“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显然不适应官场游戏,从二十九岁初入仕途,到四十二岁辞官归隐田园,陶渊明在官场晃荡了十三年,只是当过祭酒、主簿、参军这样一些闲散的低级官吏。最后一次当彭泽县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直接挂冠而去,结束了自己的官场生涯。

  陶渊明显然不是一个愿意苟且的人,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蝇营狗苟,他既不擅此道,又不胜其烦。黑暗的社会现实他既无法改变,又不愿承受,“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理纠缠难断。最终“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逸四海”的猛志,他还是决然“做回自己”,去追求诗和远方的田野。

image.png

  在淳朴自然、恬静平和的田野中,陶渊明用他率真稚趣、情境悠长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传颂千年的生动画面。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多么真切入心的田园之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惬意自得的人生情趣。

  陶渊明远离苟且的生活,追逐诗和远方的田野,把自己成就为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本身就是一曲最励志的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