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负荆请罪之后过得如何?他最后什么结局?

  说到廉颇,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廉颇负荆请罪的典故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作为战国时期赵国的猛将,廉颇勇猛异常,屡建战功,绝对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将才。而他与蔺相如之间“将相和”的美谈更是传唱千古,所谓文臣武将和谐,可拒敌于千里之外,至今都是国家治理的智慧之谈。

  只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廉颇在负荆请罪之后,其实并没有彻底改过自新,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问,不是后来都“将相和”了吗,怎么还说廉颇没改过,要把这个事情摆清楚,我们就要重新来看看当如廉颇负荆请罪这件事情的由来根源。

  我们知道廉颇之所以向蔺相如请罪,是因为他知道了蔺相如躲避他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和谐,因此感到惭愧不已。而蔺相如为何当初要躲着廉颇跑,才是廉颇真正需要改正的地方所在,骄傲易怒,看不上蔺相如,对其官职高于自己耿耿于怀,进而口出狂言

  所以从整个事情的逻辑上来看,廉颇负荆请罪这件事情的发源点就在于廉颇骄傲自大,爱发怒抱怨的行为上,而廉颇请罪更多的只是觉得蔺相如心胸宽广而自惭形秽,或者换种角度说,是蔺相如用他的智慧和胸怀化解了廉颇心中的怒气,而对于自身骄傲抱怨的行事风格,廉颇则并没有做出多大的反省和改过,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廉颇在另外几件事情中的表现就可以端倪一二了。

image.png

  我们读史记就会发现,廉颇一直是一个爱发怒,怨气比较大的人,倒不是说廉颇爱嫉妒,反倒是因为太过优秀而变得傲慢抱怨,无论事情对不对,只要心里觉得不爽,廉颇都要在心里抱怨好久。

  比如由于在长平之战中被赵括换下,廉颇在往后几年里都没有得到重用,相当于是赋闲在家,家中宾客也只好四下散去,因为留下来人养马喂,还要给大家发工资的,大家也不好意思给廉颇添加太多麻烦,所以离开也是人之常情。

  过了五年后,燕国派粟腹进攻赵国,赵国经长平之战后一时也是缺兵少将,于是赵王又重新用老将廉颇,而廉颇也不负众望,一举击溃燕国,最后逼得燕国割让五城言和。

  而听说廉颇打了胜仗后,之前的门客都纷纷跑回来投靠廉颇,廉颇一看,顿时满腹怨气,大手一挥喝到:“客退矣”,都给我滚回去。其实相隔五年,人家还愿意回来投奔你,恰恰也说明人家对你还算是有情有义,可廉颇不这么想,这几年搞得我门庭冷落,让骄傲的我丢尽脸面,心中早就对此充满怨念。

image.png

  乐乘

  由此可见,在负荆请罪后,廉颇并没有实质上的改变,一如既往地爱发怒,爱抱怨。而他的傲慢与抱怨,也在冥冥之中注定了廉颇孤独落寞的命运结局。

  赵悼襄王继位后,把原先是廉颇下属的乐乘提拔了上来,替代了廉颇的职位。接到调岗公文后,廉颇的反应跟当初听到蔺相如当上上卿大夫时如出一辙,顿时怨气冲天,一怒之下竟然带兵攻击乐乘,把乐乘给打跑了。而廉颇事后也觉得事态无法挽回了,于是索性投奔到魏国带兵去了。

  其实老板给你调换下岗位,自然有他的考虑,也没说不让你干了,属于正常工作调动,换作普通人完全不至于抱怨如此,而廉颇为什么做出如此过激行为,根源还是在他身上那傲慢和易怒的本性上,他觉得让曾经的下属乐乘替代自己是种耻辱,因此心生怨念,怒发冲冠,最终导致与赵国决裂而流亡他国。

  廉颇投奔魏国后,后来又奔走到了楚国,却始终不再得到重用,在楚国临终之前,廉颇曾经发出感叹:“我思用赵人矣”,我还是梦想着带赵国的兵,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廉颇一代战神,固然威名千秋,负荆请罪也是千古美谈,只是自始至终还是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倘若廉颇身上能够少去一些傲慢与怨气,多一些谦虚与宽容,或许他最终的人生境遇又会是另一番景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