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恶不作的隋炀帝,为何说他是历史贡献最多的皇帝?
2020-07-14 15:36:24 窦线娘 释法泰 王颁 杨爽

  隋炀帝一个人做了几代人的事情,开大运河、开科举,算千古一帝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杨坚独孤伽罗一共生了10个仔,5男5女,果真是十全十美杨广在里面排行老二,所以一般都叫他杨老二。

  杨老二和媳妇儿萧丫头通过欺骗的手段,博得了独孤伽罗的欢心。独孤伽罗枕边风一吹,杨坚马不停蹄地就把老大杨勇的太子之位给废掉了。从此杨老二稳坐钓鱼台,杨坚嗝儿屁以后,杨老二便登基成了著名的隋炀帝。

  都说能力越大,争议越大。隋炀帝绝对是历史上饱受争议最多的一个皇帝。有人说他是杀父弑君、无恶不作的昏君,也有人说他是雄才大略、堪比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那么哪一种说法更加中肯呢?

image.png

  隋炀帝的确做了不少大事情。

  我们动用地下的石油,有了火车、飞机等一系列交通工具,目的是什么?缩短了两地之间的距离,变相地节约了不少时间。

  古时候路很长,车马很慢,时间是很难缩短的。隋炀帝希望在短暂一生当中,做出几代人都无法完成的丰功伟绩。也是变相地在缩短时间。

  吐谷浑是游走在青海、河套一带的国家,祖先是鲜卑慕容涉归。河套和西域地区,隋王朝哪里能放弃呢?所以杨广设下了一个计谋,要夺取这个地区。杨广自己先不动手,让裴矩出使高车,以高车的名义出兵攻打吐谷浑。这吐谷浑小日子本来过得好好的,压根就不想打仗。结果却惹了一身骚,无奈之下只能向杨广求援。

  帝征辽东,命玄感于黎阳督运。于时百姓苦役,天下思乱,玄感遂与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谋议,欲令帝所军众饥馁,每为逗留,不时进发。帝迟之,遣使者逼促,玄感扬言曰:“水路多盗贼,不可前后而发。”其弟武贲郎将玄纵、鹰扬郎将万硕并从幸辽东,玄感潜遣人召之。---《隋书》杨广呵呵一笑,大笔一挥,派遣了大军前往。吐谷浑以为有了救星,没想到人家跑来把吐谷浑给灭了。这计谋有点类似三国时期,袁绍公孙瓒出兵冀州,继而吞并韩馥的计策。

  高句丽那时候生活在咱们的大东北以及现在的朝鲜地区。这地方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中原王朝的一份子,高句丽与中原王朝你来我往折腾了700年左右,隋炀帝特别想占领这块地方,毕竟老山参吃起来很补身体。

  第一次出征,杨广调集了113万大军前往征讨高句丽,分水陆两路大军,水军从山东莱州出发,陆军从北京出发。此外还有200多万民夫运送各种物资。打了5个月时间打不下辽东城,大败而归。

  第二次出征,杨广再次调动了大军,并且御驾亲征。打了20多天没拿下辽东城,双方伤亡惨重。这个时候负责粮草的杨玄感却造反了,杨玄感是杨素的儿子,颇有声望。隋炀帝不得不重视,所以赶回去平叛了,这一场征讨也是无疾而终。

  第三次出征,不得不说杨广的心很大,国内到处都是农民起义军,杨广却依旧想要征服高句丽,看来跟高句丽是不死不休的关系。高句丽王高元实在是被杨广给打怕了,只能选择投降隋炀帝。结果人家没来朝见杨广,而此时杨广再也无法发动第四次征讨了。

  这三次征讨高句丽,消耗了数百万人力,财力更是不计其数,无数人死在了运送物资的路上。人都用来干这些了,谁还有空种粮食呢?所以中原地区大量土地也荒废掉了,对隋朝的经济打击那是相当大的。

  不过这三次征讨,为后来唐朝灭亡高句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竟隋炀帝凭借举国之力,把人家消耗的也够呛的。

  老杨家父子俩,对水利工程,都比较感兴趣。早在杨坚还活着的时候,就曾经将渭水和黄河给打通了,修建了150多公里的永通渠。四年春正月乙巳,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书》有了老爸留下的开渠人才,隋炀帝挖河渠的想法,自然也是可以得到实现的。不过他的志向比老爸要宏大的多,他要开凿一条南北贯通的大运河。

  刚登基,隋炀帝就挖了通济渠,又把三国陈登当年挖的邗沟直道给修筑了起来。4年以后开始动真格的了,他调动了上百万民工,开始疏通各种古运河。

  疏通了汉代屯氏河、大河故渎、白沟为永济渠,两年后疏通了吴运河、丹徒水道、南朝运河为江南河。这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就这么被开凿完成了,他将各处河渠连在一起,从北京一直到余杭,连成了一条长达5000多公里的大运河。

  这就好比现在的京沪高速、高铁一样,彻底改变了古人们的出行方式。过去从北京到江南,需要绕道洛阳,现在完全没这个必要了,乘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没什么风浪,十分稳当。

image.png

  科举制度是谁创造的,本身是有争议的,有人说是隋文帝,有人说是南北朝时期就有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隋炀帝将科举制度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方式。

  与此同时,隋炀帝还设立了进士科,此后沿用了一千多年时间。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因为过去不管是两汉的察举制度,还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都是贵族官僚们垄断了官场,寒门子弟根本就没有任何机会涉足官场。科举制度告诉大家,只要大家好好学习,那就有机会当官。这给了民间读书人奋斗努力的希望,历朝历代,对科举制度是非常重视的。

  因为他们也意识到了,官僚垄断官场,不利于王朝的发展,只有科举制度,才能够选拔出一帮安邦治国的人才。而且这帮人才没什么背景,不容易制造朝廷的混乱,也很难结朋党关系。可以说是最科学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现代的高考也是参考学习了科举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