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上奏讽刺宋高宗,为何高宗却不予理睬呢?

  1138年(绍兴八年)二月,岳飞还军鄂州,坚持“戮力练兵”,“日夜训阅”。高宗为“屈己求和”,进一步重用秦桧,并令其与金接通关系。韩世忠、岳飞对和议一事都表示坚决反对。岳飞在临安朝见时对高宗说:“夷狄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议。”高宗不听。

  十一月,金廷派出江南诏谕使张通古、萧哲,携带诏书,来同南宋“讲和”。金人不称宋朝而称“江南”,不说“议和”而说“诏谕”,把南宋完全置于藩属地位,消息传开,朝野上下,舆论沸腾。宋廷诸大臣对此议论纷纷,多有反对者,然而这些主战派人物如枢密副使王庶、枢密院编修胡铨等,或被罢官,或被贬谪;赵鼎也被罢相。

  十二月廿七日,秦桧以宰相身份代表宋高宗跪在金使脚下,答应取消宋国号,作金的藩属,并每年纳贡,南宋与金的第一次和议达成。

  1139年(绍兴九年)正月,宋廷宣布大赦天下,以庆贺"和议"的成功。岳飞接到赦书之后,让幕僚张节夫起草了一份《谢讲和赦表》,表明自己不趋附和议,誓要"唾手燕云,复仇报国"。岳飞的“贺表”传出来后,立即被四方传诵。岳飞对朝廷加封的开府仪同三司官衔,虽三诏而不受,他在辞书中说:"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高宗特下“温诏”,岳飞才不得已受之。

  “和议”告成,高宗自然要派人去皇陵祭奠列祖列宗。朝廷于月底派判大宗正事的赵士信和兵部侍郎张焘一同去执行此神圣的任务。二月旬,赵士和张焘从临安出发,经由武昌、信阳、蔡州、颍州到达皇陵所在的永安县(今河南省巩义市)。由于沿线所在地区全在岳飞的辖区,高宗在赵、张二人出发前便下令给岳飞,要他负责供应修理诸陵墓所需的一切物料。

image.png

  赵、张二人抵达鄂州后,岳飞又一次上奏高宗,请求亲自带兵前去祭奠皇陵。岳飞之所以请求一起去祭奠皇陵,真实的目的是借随宋使至西京洛阳谒扫帝陵之机,以窥探金国虚实。

  高宗和秦桧在了解岳飞的真实用意后,立即下诏给岳飞,以鄂州军营离不开岳飞的理由,断然否决了他亲自祭奠皇陵的请求,只允许派一员部将带部分兵士陪同赵、张二人前往。其目的自然是害怕岳飞再做出破坏“和议”大局的事情。

  反对“议和”的建议不被接受,祭奠皇陵的请求又被拒绝,岳飞苦闷、愤怒、无奈情再也难以压抑,于是于二、三月之交,上了《乞解军务札子》的奏疏,以眼部和脚部都有疾病为由,请求解除自己的军职。

  但是,岳飞又在该奏疏中写下了寓含讥讽的话语:“修盟漠北,割地河南,既不复于用兵,且无嫌于避事…令臣解罢兵务,退处林泉,以歌咏陛下圣德,为太平之散民,臣不胜幸甚。他日填沟壑,复效犬马之劳,亦未为晚。”意思是说您既然已经放弃了收复失地的打算,那就让我解甲归田吧!也让我也加入歌功颂德的队伍吧!

image.png

  收到岳飞的奏疏后,高宗和秦桧虽然恨得咬牙切齿,但也只能采用不予理睬的方法。不见回音,岳飞又上了《乞解军务第二札子》的奏疏,仍然以患病为由,请求解除自己的军职,语句中仍然有讥讽的话语。

  高宗不得不回复上奏了。他以岳飞身体很好为由,拒绝了岳飞辞职的请求。岳飞只能留在鄂州军营,哪也去不了了。

  岳飞连上二道奏疏,要求解除自己的军职,字里行间对和议之事不无讽剌之意,高宗、秦桧先未予理睬,后批示不允所请,这在岳飞的罪名簿中再添上了重重的一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