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的淘汰顺序是怎样的?真正让康熙给予厚望的是12岁的弘历
2020-08-10 14:57:48 玉嫔 孝德显皇后 慈安 咸丰 慈禧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九子夺嫡事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经过“九子夺嫡”的残酷洗礼,康熙帝皇四子胤禛成功杀出重围,继位为帝,是为雍正皇帝。可刚一接过康熙皇权,雍正皇帝就立即被“继位合法性”的质疑声音包围;再加上昔日夺嫡政敌的添油加醋,这种质疑声音几乎影响了雍正皇帝的整个执政生涯,甚至直到现在仍有不少历史学者仍对其继位真相抱有怀疑态度。

  这种质疑声音之所以出现,和雍正皇帝在“九子夺嫡”过程中奉行“曲线夺嫡、隐忍不发、坐山观虎斗”的夺嫡政策有关;和雍正皇帝潜邸期间一直自诩为“天下第一闲人”,无心夺嫡的形象有关;更和其余势力强大、继位呼声较高的夺嫡政敌有关。

image.png

  “九子夺嫡”的淘汰顺序

  康熙四十七年,行围途中的康熙皇帝召集诸王公大臣,宣布“胤礽不孝不仁,太祖、太宗、世祖所缔造,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九子夺嫡”事件正式拉开帷幕。

  康熙四十七年,皇长子胤因奏请康熙皇帝诛杀胤礽,并因“魇镇皇太子及诸皇子”的罪行败露,而被康熙皇帝下令削爵、圈禁,退出夺嫡之争。

  康熙五十一年,太子胤礽二次被废,皇三子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夺嫡之争。

  康熙五十三年,“毙鹰事件”爆发,康熙皇帝暴怒,甚至发出了“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的绝情言辞。自此,党羽势力最大、夺嫡竞争力最强的皇八子胤禩彻底失去继位可能。

  康熙五十七年,西北叛乱再起,康熙皇帝任命皇十四子为“大将军王”;再加上其在西北前线的卓越表现,胤禵一跃成为继位呼声最高的皇子。根据藏语文献的记载,此时的皇十四子胤禵甚至被西北地区王公公开称为“皇太子”。

  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的身体状况明显大不如前,不得不认真考虑皇位传承问题。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康熙皇帝以“面授西北方略”为由,召皇十四子胤禵来京。就满朝文武和诸位皇子看来,这明显是康熙皇帝打算传位于皇十四子胤禵的表现。

  自此,“九子夺嫡”逐渐变成了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这对“一母同胞”之间的角逐。

  康熙皇帝在胤禛和胤禵之间的犹豫

  在整个夺嫡过程中,皇四子胤禛虽然一直隐忍不发,一副无心夺嫡的闲散模样,但其背地里一直在积蓄力量,笼络党羽势力。随着皇十四子胤禵的继位呼声越来越高,尤其是康熙六十年,皇十四子胤禵被召回京城以后,皇四子胤禛明显开始慌了起来。

  根据《清实录·圣祖实录》的记载,皇十四子胤禵于康熙六十年十月回京,抵达京城已经年底。毫无疑问,此时的胤禵还是继位呼声最高,甚至是康熙皇帝认定的皇位继承人。可等到康熙六十一年三月,满心期待皇位传承的皇十四子胤禵却接到了康熙皇帝令其返回西北前线的命令。

  也就是说,仅仅三个月的时间,康熙皇帝就突然改变了皇位传承的决定,放弃了皇十四子胤禵而选择了皇四子胤禛。

  从康熙六十年年底到康熙六十一年三月的三个月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会让康熙皇帝改变了皇位传承的决定?

  或者,在这三个月时间里,内心焦急、准备做出最后一搏的皇四子胤禛,究竟使出了什么杀手锏,才会让康熙皇帝毅然选定了自己为皇位继承人?

image.png

  小弘历的惊艳出场

  根据乾隆皇帝的自述和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我们能大致得出皇四子胤禛于康熙六十一年的行动脉络:

  1、乾隆皇帝晚年所作御诗——《游狮子园》中,有一段这样的注解:

  康熙六十年,朕龄十一,随皇考至山庄观莲所廊下,皇考命我背诵所读经书,不遗一字。当时皇祖近侍皆在旁环听,皆惊异。

  也就是说,皇十四子胤禵回京的康熙六十年年底,皇四子胤禛就开始让其杀手锏——第四子弘历出场。让弘历在康熙皇帝贴身侍卫面前背诵经书,其目的很明确——“皇考始有心奏皇祖令我随侍学习”。

  2、根据《清实录·圣祖实录》的记载: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丁酉,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恭请上幸王园进宴;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庚戌,皇四子和硕雍亲王胤禛恭请上幸王园进宴;

  根据《康熙起居注册》记载和乾隆皇帝的自述,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皇帝第一次临幸圆明园,皇四子胤禛便为其引见了四年12岁的弘历。第一次见到弘历,康熙皇帝“见即惊爱”,并主动要来了弘历的生辰八字。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康熙皇帝第二次临幸圆明园,主动要求见见弘历的生母——钮祜禄氏并连升称其为“有福之人”并作出了“命弘历宫中养育,亲授书课”的决定。

  对于皇四子胤禛的一系列安排,和康熙皇帝的具体表现,乾隆皇帝晚年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康熙六十一年,皇考敬奉皇祖临幸观花,慈颜有责,因于燕喜之次,以予名奏闻,爱抚备至,是为承恩之始。仰惟付托之重,默契圣心,投艰遗大,似即肇基于此。

  也就是说,乾隆皇帝也认为这是雍正皇帝积极夺嫡的有效行为,是康熙皇帝选定自己为隔代皇位继承人的重要标志。

  12岁的弘历,几乎直接影响了康熙皇帝的选择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在康熙皇帝决定将12岁的弘历“养育宫中”以后,正在当代承继皇位的皇十四子胤禵却被康熙皇帝命令返回西北。时间上的紧密契合,因果关系上的顺理成章,让人不得不相信康熙皇帝是因为看中了弘历,而选择了皇四子胤禛,从而放弃了皇十四子胤禵。

  除了清朝官方文献的记载,《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也能直接证明乾隆皇帝的说法并非虚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临终对大学士马齐留有遗言:

  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康熙六十一年,皇四子胤禛的前三个儿子均已夭亡,其第三子弘时也就成了实际上的长子,弘历自然是实际上的第二子。也就是说,康熙皇帝之所以选择皇四子胤禛为皇位继承人,和其子弘历有着直接关系。

image.png

  后记

  就“九子夺嫡”的整个过程而言,皇太子胤、皇长子胤褆、皇三子胤祉和皇八子胤接连出局,和皇四子胤禛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康熙皇帝的主动选择。夺嫡的最后时期,同皇十四子胤之间的角逐才是皇四子胤禛的真正发力,而胤禛之所以能够赢了胤禵,却直接得益于12岁的弘历。

  至于“世宗之立,内得益于隆科多,外得益于年羹尧”,只是皇权更迭过程平稳进行的充分保证;真正让康熙皇帝下定决心选择皇四子胤禛的原因,却是直接来自于弘历。

  诚然,康熙朝晚年的诸多弊政已经严重阻碍了清朝的健康发展,康熙皇帝必须选择一位有改革精神、开拓精神的“孤臣”才行,但此时的皇四子胤禛毕竟已经45岁,已经踏在了晚年的边缘。所以,真正让康熙皇帝寄予振兴大清厚望的帝王,并非雍正,而是隔代指定的乾隆。

  所以,这个当年仅仅12岁的孩子,几乎直接成就了雍正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