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生前都清朝都没有大乱 慈禧死后平衡为什么会被打破
2020-08-19 07:31:31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大乱,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慈禧在清朝历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当时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国,而慈禧就站在中国的权力中枢。在清末革命的呼声愈发强烈,慈禧以其极强的政治手腕,游走在改良与改革之间。在内忧外患之间,虽然清朝摇摇欲坠,但慈禧在世时仍能保持相对的团结,而慈禧离世时却乱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慈禧与官员之间的关系微妙,虽然说官员手握大权,但对慈禧仍有畏惧。

image.png

  说同治的一生完全处于慈禧的阴影之下,这一点毫不夸张。1861年,奕訢配合慈禧除掉咸丰皇帝留下的八位顾命大臣,整个清王朝大权完全旁落于慈禧之手。大清朝内部正值太平天国捻军等起义,架空皇帝的慈禧在危急的形势下表现出出色的能力。晚清四大名臣几乎都是因慈禧崛起,而太平天国运动等起义皆是因慈禧运筹帷幄而平定。慈禧虽然是太后,但无疑成为清朝实际掌权人,成为清朝主心骨,而且最重要的是在臣子心中名副其实

image.png

  慈禧虽然能力很强,但是天朝上国的高傲也残留在慈禧的思想之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慈禧完全没有认识到清朝竟与西方国家存有差距。而这个惨痛的认识来得太晚,百姓对清政府已经失去了信心。清朝走到了改革的边缘,甚至被迫革新。在慈禧的掌控下,再一次作出符合发展大潮的决定——洋务运动。晚清虽然受尽欺凌,但晚清四大名臣崛起带来的是政治、经济、教育、现在工业、军事等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在洋务运动之后,与法国的战争中,多次将其击退,可以说洋务运动为清朝再续国祚几十年。

image.png

  除此之外,慈禧最大的成功便是重用袁世凯。破败的晚清经过几场战役之后,能够领兵的将领伤的伤,亡的亡。慈禧面临了无人可用的境地。而清朝起家所依靠的八旗子弟到了慈禧这已经不成气候。慈禧明白,在船舰利炮面前只有现代军事人才及装备才能抵抗。在晚清面临的起义中,袁世凯的能力及手中军事力量备受慈禧关注。袁世凯原本就手握重兵,在慈禧的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可以说慈禧在世时,晚清虽摇摇欲坠却没有大乱,一定程度上与慈禧知人善任的能力离不开。

image.png

  在慈禧的眼中,虽然汉臣能力突出,但是掌控困难,“制衡”便成为慈禧手中的法宝。在任用曾国藩培养湘军的同时扶持淮军崛起便是最明显的例子。而淮军得到发展时,左宗棠又成为慈禧重用的大臣之一。虽然说左宗棠能力强脾气大,确实达到了与李鸿章抗衡的目的,但慈禧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关键时刻却也转向支持李鸿章,将左宗棠及时召回。慈禧最大的成功就是,将所有人的实力管控在可把控的范围内。晚清名臣鳞次栉比,却也相互之间形成抗衡。殊不知“鹬蚌相争”,能力最强的还是慈禧。

image.png

  载沣与慈禧曾经干过同一件事,那就是压制袁世凯,但是相比之下,载沣的行为显得幼稚的多。慈禧死后,载沣成为大清朝实际掌权人。而面对来自于袁世凯的威胁,载沣做了十分干脆的一件事,让其告病回乡。此时的袁世凯早已功勋卓越,虽然没有直接起兵反叛,但他心里清楚北洋军队的实际掌权人并非是皇帝,而是他自己。如果自己不发下命令,北洋军队谁也休想动分毫。

image.png

  而反观慈禧则不同,慈禧在世时对袁世凯也心存忌惮。但慈禧的行为并非将其罢黜,而是让岑春煊与其抗衡,而且有趣的是得到的结果比载沣强得多。慈禧得到了想要的结果,各个权臣对其还心怀感激,反观载沣,武昌起义爆发后载沣求着袁世凯出山,袁世凯知道,他的能力大可不必屈尊于溥仪之下。虽然载沣请袁世凯出山出于诚心,可是得到的结果却是清帝被迫退位。袁世凯的心已经不在清朝,而其中重要的原因便是慈禧已经不在了。

image.png

  慈禧对晚清重臣的掌控看似无力,实则有为。在慈禧活着的时候,能够使大臣之间相互抗衡,使其仍是爱新觉罗的家奴。在重臣的努力之下,晚清虽然岌岌可危却也苟延残喘。然而慈禧死后,载沣的无知直接打破了权臣之间最后的平衡,手握重兵的众人已经不必忍受清王朝的驾驭,清王朝的灭亡也就情有可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