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王平是怎么改变三国走向的
2020-08-19 11:11:59 武圣人 张飞 刘备 关羽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王平和三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王平本是三国时期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是,随着王平投靠了刘备,曹魏阵营中最擅长山地作战的賨民(即板楯蛮)开始由依附曹魏转而支持刘备。正是这支力量的加入,刘备和曹操在汉中的力量才开始反转,最终在汉中战胜了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曹操把賨民首领作为人质的失误那么,王平投靠刘备,真的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吗?赞成者有之,认为言过其实者有之。笔者认为,认为王平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这个评价一点也不夸张。理由如下: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西征汉中,张鲁投降。曹操本欲乘胜攻击益州刘备,可是东吴趁着曹操攻打汉中之际,出兵攻击合肥。

image.png

  同时,汉献帝身边那些仍然忠诚于汉朝的大臣们也蠢蠢欲动,北方鲜卑柯比能也欲率军南下。无奈之下,只得拒绝了司马懿的建议,以“得陇不望蜀”为借口退兵。但是,曹操在此时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賨民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全部带回洛阳,王平也在此时跟随杜濩、朴胡、袁约等人到了洛阳,并被任命为假(代理)校尉。曹操此举自然有其深意,他把賨民首领迁移到洛阳,就是把他们作为人质,并以此为要挟,让那些被曹军编入作战部队的賨民,即板楯蛮们为其效死力。王平为什么要投靠刘备建安二十二年,汉中战事又起,镇守汉中的曹军将领夏侯渊、曹洪和张郃等不是刘备的对手。

image.png

  于是,曹操再次率军来到汉中,王平作为世居宕渠的賨民,因为深晓汉中地理,也随军前往汉中。但此时,随着夏侯渊被杀,定军山失守,曹军在汉中已经大势已去,曹操此时来汉中与其说是指挥作战,还不如说指挥撤退来得确切。封建社会的战后在评定军功的时候有三条标准:其一、得地得人,上功;其二、得人,中功;其三、得地,下功。曹操见大势已去,为了让刘备一无所得,下令把宕渠、下辩地区的賨民全部迁移到关中地区。正是曹操的这次移民,最终使得王平和賨民们彻底投向了刘备。賨民们本来对曹操没有意见,甚至说还比较倾向于曹操,因为曹操此时毕竟担任着汉朝的丞相,这使得一贯忠诚于汉朝的賨民们对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image.png

  这也是賨民们在汉中之战时为曹操卖命的原因之一。可是,曹操此次的移民政策,却完全没有考虑賨民们安土重迁的特性,把他们安置在人身地不熟的关中地区,这就激起了賨民们激烈的反弹。而且,作为賨民信仰的五斗米道的精神领袖张鲁作为人质被安置在邺城,民族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人作为人质被安置在了洛阳,本来就引起賨民的不满,曹操迁民的命令恰似火上浇油,已经突破了賨民们的底线。总结笔者认为,王平是曾经跟随賨民首领杜濩、朴胡、袁约等赴洛阳的人,应该是賨民首领们的亲信,曹操有可能派王平做过賨民们移民的思想工作。可是,曹操的命令也激起了王平的不满,或者说,杜濩、朴胡等人作为人质居住在洛阳的境遇也不是很好,也引起王平的反感。

  因此,王平不仅没有听从曹操的命令,反而鼓动大家离开曹操,投奔刘备。正是王平率领的賨民们的反戈一击,使得本来就处于下风的曹操更是难以招架刘备的攻势,只得退出汉中的争夺战。这场准备了半年的汉中之战,只打了两个月就仓皇收场。汉中被刘备占据后,益州的北方危机解除,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在这个意义上来说,王平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