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最初有三次转败为胜的机会 最后为什么都失败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南明和清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朝晚期,朝政已然腐败不堪,内部党争也日趋激烈,农民起义的燎原之势,严重消耗了明朝处理辽东战事的实力,从而为清军入关创造了机会,而驻扎在山海关的吴三桂也成了最关键的一把钥匙。他的倒戈,让清军成功入关直插北京,打得李自成落荒而逃。随后,顺治帝便将都城从盛京迁入北京,开始了统一中原的霸业。

image.png

  而南明王朝,作为明朝的延续,与清廷抗争了18年,最终还是摆脱不了被灭亡的宿命。在这18年里,南明王朝如履薄冰,被清军逼得一退再退,其实他们曾有过3次机会转败为胜,为何都失败了呢?

image.png

  第一次机会:金声恒、李成栋掀起抗清高潮

  这两人都曾被清廷招降,也都是因为封赏不公而又起兵反清。不同的是,金声恒原为明朝将领,降清后镇守南昌,后来举一省之兵掀起反清浪潮,虽然势力不大,但影响力确是甚广,带动了很多人参与到这场抗清运动中,其中要属李成栋的势力最大。

  李成栋本是李自成的部将,先是跟着高杰投靠了明朝,后又降清,在职期间为清朝攻下了浙江、广西等不少疆域,可见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抗清运动,因为他的加入,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而逐渐达到了高潮,也让曾经陷入困境的永历朝有了一线生机。

image.png

  如果此时他和南明政权能及时北上与金声恒连成一片,不说推翻清朝,起码能让南明政权在中原版图上有了一席之地。只可惜,当时的官员乃至李成栋都缺乏远见,并没有团结一致对外,而是忙着争地盘,最终被清军逐一击破,李成栋也在渡河时被淹死。

  就此,抗清运动的热潮逐渐消退,刚有机会能与清廷相抗衡,结果没想到这么快就被扼杀了。

image.png

  第二次机会:李定国的虎狼之师

  张献忠,虽为杀人狂魔,却也是抗清真英雄,尤其是调教出了李定国等一批坚定的抗清将领。他死后,李定国、孙可望带着大西军到云南休生养息,让云南成为坚定的大后方,大西军也扩大到了20万之多。

  1652年,李定国攻下了宝庆、桂林等16个郡,很快收复了被清军攻占的三千里土地,取得了“湘桂大捷”,其战神之名也从此响彻中原大地。他的势如破竹,让清廷为之震惊,虽然派出了不少人与之抗衡,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顺治帝因此还献出七个省,希望能议和。

image.png

  李定国怎么会为7个省而折腰,他的坚定态度,让清廷都动了退回关外的念头。只可惜坚如磐石的李定国,最后败在了自己人手里。

  李定国的节节胜利,名声过望,不料在孙可望的眼中却是心腹大患。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处处掣肘李定国的行动,甚至动了杀他的念头。李定国知道后,无比痛心,本想兄弟联手恢复大明江山,结果却被兄弟算计。最后他主动退出了湖南,回到广西。而孙可望本身能力并不强,所以不久后湖南就又落入了清军手中。

image.png

  而李定国本想同郑成功一起攻打广东,却不料与郑成功派出的部队没能成功汇合,于是他只能孤军奋战,虽然打到了城门口,但因为瘟疫的爆发,他只能逃亡南方。后来可想而知了,南明皇室内乱,加上清军的步步紧逼,渐渐到了末路。

  可以说,南明政权能延续如此之久,主要靠的就是李定国的部队,如果没有他,估计南明早就亡国了。

image.png

  第三次机会:郑成功北伐南京

  南京是明朝的陪都,自然也是富庶之地。当时满清的兵力几乎都集中在西南,意图消灭南明政权,而江南一带则防守空虚。如果拿下了南京,那么对抗清队伍也是一种鼓舞,说不准能将清兵到长江以北。因此,一直盘踞在东南沿海的郑成功决定北伐南京。

  1658到1659两年间,郑成功两次大举北伐南京,第一次因遭遇飓风而失败,第二次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直捣南京城下。却不料中了清军的缓兵之计,遭到突袭,导致郑成功兵败而退至厦门,从此也没再打回来。

  这场战役,先盛后衰,以失败而告终,若当时郑成功直捣南京城内,说不准又是另一番场景了。

image.png

  小结

  可见,在这十几年内,南明政权并非没有机会翻盘,三次机会两次都因为内斗而失败,若他们当时能上下团结一心,说不准能恢复大明江山,最差也能与清廷平分天下。其实说到底是皇帝能力不足,再加上身边又没有一个有远见的官员,所以最终导致与成功失之交臂,走向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