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有光复汉室的决心,为何最终还是效忠了曹操?
2020-09-14 10:33:21 荀彧 曹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趣历史小编来说说荀彧的故事。

  荀彧,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祖上忠于汉室。其一生主要成就是为曹操策划军事战略方针,也因此获得"两面派"的称号。所谓两面人,就是指荀彧背叛了汉室,反而效忠起曹操这样的"奸臣",并且人前人后两副面孔,其行事作风堪称伪君子,这样的人就是两面派,那么荀彧到底是不是两面人呢?

  身不由己的"两面派"

  其实,历史上的荀彧虽然确实有"两面派"的称号,但事实却并非尽如传言一般。古代参政人员,往往面临着复杂的社会关系,混乱的时代背景,在这些因素的双重影响之下,荀彧的选择往往不能代表他个人,甚至还会陷入诸多身不由己的境况中去。

  但凡史书中记载荀彧是伪君子、两面人的,其作者思考问题的角度,往往是根据历史事件最终的结果而下定论的。荀彧虽因光复汉室而追随的曹操,但从历史长河中看,确实也起到了推波助澜、养虎为患的作用,这也是历史上对荀彧评价褒贬不一的缘由。

  诸多著作中对荀彧截然相反的评价,实在值得驻足思索一番。

  在毛宗岗编订的《三国演义》中提到,荀彧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原本可与忠臣张良并驾齐驱的,只可惜半路追随曹操而去,成为汉朝的灭亡的风中动力,这种人不配称之为忠臣,死后也无颜面对汉朝君王。

  而在更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对荀彧的评价又有着不同的见解,这本书中对荀彧的态度是正面的、惋惜的。首先荀彧的任何一个决策,几乎都是当时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可以说是两条绝路中,挑选一个后果比较轻的,要怪就怪曹孟德临时改变了策略,原本光复汉室的决心变得野心蓬勃,最终导致荀彧满腔忠心怀恨而亡,天下之人无不为其惋惜。

  其实,据更多的典籍记载,自相矛盾、前后不一的并不是出谋划策的荀彧,而是谋权篡位的曹操!不信,来看一下荀彧是如何死去的。

  从荀彧死因辨其"挺曹"还是"挺汉"

  相传历史上荀彧一共有四种死法。

  第一种死法,忧病而死。《三国志》记载:"荀彧疾留寿春,以忧薨。"简简单单的三个字便把荀彧的死带过,曾被裴松之吐槽,认为陈寿有失偏颇。有人对荀彧的"以忧薨"加以赘述:曹操东征孙权,舟车劳顿,再加上荀彧年事已高,老想着自己帮曹累汉的事情,于是在路上便郁郁而终了。

image.png

  第二种死法,绝望自杀而亡。说是荀彧有疾在身,于是在去东征孙权的路上,留在了寿春,在此期间想到曾经与曹操一起光复汉室的决心,和后来和曹操走向对立面,就不停的忧心曹操不会放过自己,与其让曹操有机会虐杀,不如自己饮毒自尽。

  第三种死法,也是大家多为认可的死法,曹操送空食盒逼死荀彧。

  第四种死法,曹操用投名状逼杀荀彧。《献帝春秋》记载,曹操让荀彧拿投名状去杀伏皇后,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忠心,荀彧没有这么做,因此自杀而亡。

  四种死法记录在不同的典籍之上,相同之处皆是曹操连累、逼迫致死的,并且可以从中看出荀彧的正直和刚正不阿、宁死不屈、死守汉室等品质和言行,因此说他是坏事做绝的伪君子实在草率而有失偏颇,下面举一些史书中对荀彧的评价进行分析。

  《三国志》判荀彧罪名:曹魏之谋主

  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曾在的《三国志》中为荀彧列传。

  荀彧作为汉末的朝中重臣,自然是有些过人的本领,诸多著作都肯定了荀彧的"王佐之风。"陈寿的《三国志》也不例外。然而陈寿想强调的重点却并非是荀彧的才干,而是对其才干之下的眼光有所怀疑。此话怎讲?陈寿认为,既然荀彧都这么厉害了,又怎么会看不出曹操的狼子野心呢?一定是故意而为之,称一声魏臣不为过吧。

  在当时的市井传言中,荀彧也大多被批评是魏臣,但这多半是未知全貌的世俗偏见,人们往往只看结果,而没有设身处地的为荀彧着想。

  当时政权分崩离析,董卓祸乱朝纲,在朝中几乎一手遮天,群臣非但没有稳固政权,反而从中捞取好处,汉室早就名存实亡了,满目疮痍最后交给谁来解决?

image.png

  只有荀彧挺身而出,不畏强权势力,铤而走险,先后辅佐各大势力,企图为汉王朝力挽狂澜,然而效果微乎其微,实在没有办法后,荀彧选择住追随有实力、同样具有光复汉室理想的曹操。东汉因此得以延续近20年,只是后来曹操违背了初衷,荀彧无力对抗,这才导致了最终的结果,这难道能把荀彧放在忠臣的对立面?

  《后汉书》:荀彧乃汉之忠臣

  在《后汉书》中,范晔极力为荀彧正名,忠臣不该获得如此下场。

  荀彧不畏强权、一心只为匡扶汉室,范晔在《后汉书》中补充了《三国志》中不曾记载的内容,那便是荀彧投靠袁绍、曹操的初衷都是为了匡扶汉室,而荀彧死后,汉帝也十分认可荀彧的忠心,这便强有力的证明了,荀彧帮助曹操仅仅是为了制衡权势。

  在传统的历史观念里,凡事讲究名正言顺,有的时候名不正言不顺,即使好心却办了坏事,人们只会用道德绑架你,荀彧就是一个典型被道德绑架的人。跟曹操此等奸雄打交道,本身就是把双刃剑,一不小心就将万劫不复,但当时荀彧别无选择,或者说当他知道曹操的狼子野心时,为时已晚,最终落得个不甚美好的名声。

  但荀彧这种坚韧强势的臣子,对那些狼子野心的人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使他们不至于做事毫无顾忌,帮助汉室延续了20余年,但最终还是国运不可逆转,最终杀身成仁了。

  荀彧不辅佐刘备转而追随曹操的原因

  有人说同样是光复汉室,为何荀彧选择了追随风评较差的曹操,而没有选择辅佐"仁德"的刘备呢?

image.png

  荀彧不辅佐刘备的原因有二,其一:虽然当时刘备仁义知名满天下,但居无定所,手底下无一块稳定的城池,并且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支撑,相较于曹操、袁绍、甚至东吴,那都是没有招架之力的,徒有一副空架子。

  其二:刘备本身是汉室宗亲,万一他之后想将王室据为己有怎么办,这与辅佐曹操是有本质区别的,曹操实打实的是朝中重臣。并且要在一开始便下定了光复汉室的决心,荀彧与曹操志趣相投,互相视为知己,两人合作撑起整个汉室,这是荀彧的愿望。

  只是没想到,当曹操权倾朝野之际,竟然想自封魏王,这与他们当时的初衷相违背,荀彧自然是反对的,曹操因此给荀彧送去了空食盒,意思是,此处无汉禄可食,荀彧最终服毒自尽了。

  以上是能够表达荀彧忠心于汉室的内容,此外曹操在《己亥令》中也提到过和荀彧志向相投的话:欲讨贼以立功。只不过在后来的权势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初衷,这与初心还在的荀彧有所冲突,最终导致荀彧以身殉国、舍身取义了。

  因而,并非荀彧是前后不一的伪君子,好话说尽坏事做绝,而是曹操半路违背初心,与忠心于汉室的荀彧分道扬镳了!至于邀名于后世,那更是无稽之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