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承嗣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没有当上太子

  每当一提起武承嗣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我们前面说过武则天在当皇帝之后,之前的皇帝李旦就被降成了皇嗣,原来的皇太子也变成了皇孙。

  大家注意一点,李旦被降成的是皇嗣而不是皇太子,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差别,只是换了个名字而已,但是实质却是大不相同。

  太子是什么呀?那是皇帝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呀,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那么在皇帝百年之后那就是新的皇帝。而皇嗣呢,他只是承认皇帝儿子的身份,并不一定能够继承大统。

  但是在武则天称帝之后却是迟迟没有立下太子,没有定下确定的继承人。在继承人的选择上武则天为难了,武则天确实是遇到了一般皇帝没有的难题。这个时候的她有两种选择:

image.png

  一是选择把皇位传给皇嗣李旦(这个时候改名叫武伦),但是她又想如果传位给武伦,那么日后武伦登基称帝以后必定复姓李,那么天下就再是她们武家的天下了,这当然是她不愿意的。

  二是把皇位传给她武家的侄子,如此一来江山便可以在武家流传下去。在她的心里她也是更倾向于把皇位传给侄子,而她心目中的继承人就是武承嗣。

  武承嗣对武则天的称帝也是立过功劳的人,加上本人又对武则天百般逢迎,所以深得武则天喜爱,是所有侄子辈中与武则天最为亲近的人。他不仅官居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宰相),还被封为魏王,并兼修国史。可以说是深得武则天的器重。

  为了得到皇位,武承嗣也在积极的奔走、争取,可是却因为一个的几句话他不仅做太子无望,还被免了宰相的职位。这个是谁?他又对武则天说了些什么呢?

  他就是李昭德,也是当时的宰相之一。在天授二年(691年),在武承嗣的推动下王庆之带领着几百民众,多次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册立魏王武承嗣为皇太子。

image.png

  武则天不胜其烦,于是就让李昭德去教训一下王庆之。李昭德的心里是向着大唐朝的,他一直想着武则天以后能将皇位传给皇嗣,想着恢复李唐王室的,今天碰到了一个支持武承嗣的,那可不就是他的政敌吗?所以他就毫不留情的把王庆之当场杖毙。

  后来他又对武则天说了一段话:“自古有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乎?以亲亲言之,天皇,陛下夫也;皇嗣,陛下子也。当传之子孙为万世计。陛下承天皇顾托而有天下,又立承嗣,臣见天皇不来食矣。”

  这段话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说,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侄子当了皇帝给姑姑立庙祭祀的。即使你立你的侄子为太子,但是如果你的侄子日后当了皇帝他只会为自己的父母立庙祭祀,不可能为他的姑姑立庙祭祀的;

  第二层意思是说,如果以亲近的关系来论的话,高宗李治是你的丈夫,皇嗣是你的儿子,你应该把你的皇位传给你的儿子、孙子,这位才能长远,才能千秋万代;

  第三层意思是说,你的皇位是来自于高宗李治,你如果立下武承嗣做为太子,那么即便武承嗣可以为你立庙祭祀,但是他怎么的也不可能再祭祀高宗李治。

  这几句话可以说是既入情又入理,一下子就说到武则天的心里去了,武则天听的觉得说的很对,于是就放下立武承嗣为继承人的念头。

image.png

  不仅如此,在说 寿的元年(公元692年),李昭德又再一次向武则天进谏了,他对武则天说什么呢?他对武则天进谏的主题就是武承嗣的权力太大了,你不应该给他那么大的权力。

  武则天就说了,武承嗣是我的侄子呀,我相信他所以才给他那么大的权力。

  李昭德就又说了一段话:“武承嗣已然封王,不宜再任宰相。自古帝王,父子之间,犹相篡夺权力,何况姑侄?”

  这段话什么意思呀,意思是说:“武承嗣既然已经是魏王了,就能合适做为宰相了。自古以来,父亲和儿子之间还相互的篡位夺权呢?何况是姑侄之间呢?”

  就这么一句话,武则天听了以后,心理可就琢磨开了,武则天可是从一个才人一步一步登上皇位的,这个过程中她对这种争权夺利的事情经历多少?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她自己不就和老公李治,和自己的儿子都争过权吗?对于这种事情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她必须采取防范的措施。

image.png

  于是在不久之后,武则天将武承嗣罢为太子少保(虚衔),不再让他担任宰相的职位了。并且任命了李昭德为宰相,拜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就这样本来可能被立为继承人的武承嗣因为李昭德的几句话不但继承人没有当成,后来连宰相的位置也被罢免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