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闰章:清初政治家、文学家,著有《双溪诗文集》
2020-10-02 15:10:34 南怀仁 郎世宁 白晋 汤若望

  施闰章(1619年—1683年),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后人称施侍读、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清初政治家、文学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施闰章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进士及第,授刑部主事。顺治十三年(1656年)出任山东学政。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任江西布政司参议,后裁缺归田。康熙十八年(1679年),应召博学鸿词科,御试授翰林侍讲,修《明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升转翰林院侍读,充太宗圣训纂修官。同年病逝于京斋,享年六十六岁。

  施闰章博览经史,工诗词古文学。其文意朴而气静。其诗以辞清句丽见长,号“宣城体”,与高咏主持东南诗坛数十年。并与宋琬齐名,有“南施北宋”之誉。著有《双溪诗文集》《愚山诗文集》等十余种。

image.png

  人物生平

  早孤伶仃

  明神宗万历四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619年1月6日),施闰章出生于江南宁国府宣城双溪,,其家为“一门邹鲁”的理学世家。

  明天六年(1626年),施闰章九岁时,父亲施詧病逝,施闰章成了真正的孤儿。他的成长主要依靠他叔父施誉。施誉待闰章如同己出,在生活上,对他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学习上,施誉不仅严格要求,还为施闰章挑选最好的老师来教他。

  后来,施闰章受业复社名士沈寿民,勤学强记,少年即有文名,曾去北京,与宋琬、严沆、丁澎、张谯明、赵锦帆、周茂元等以诗相和,时称“燕台七子”。

  求学之路

  崇祯三年(1630年),十三岁的施闰章师从业师刘伯阳,六年后才离开,接着他来到离宣州双溪几十里外的水阳王念祖处求学。叔父施誉在为他择师时十分慎重,希望严师出高徒。后来施闰章又到泾县师从章先成游学。

  崇祯七年(1634年),施闰章娶梅氏,回家读书,身体虚弱,但意志坚定,发奋苦读,有诗云:“十八病且婚,生计日转拙。寒帏膏火明,索壁图书列。”

  叔父也时常指授为文法度。施闰章此时在老师、叔父的辅导下,一边认真读书,再加上自己的不断努力,他的学问、诗文大有长进,一边又积极准备科举考试,因而再次游学,先从本邑沈耕岩游,再从金沙周鹿溪游学,为他后来考中功名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也获得诸如余庚之、周鹿溪等人的赞誉。

image.png

  崇祯十一年(1638年),时任宣城知县余颺对施闰章非常赏识并予以鼓励。三年后,余颺丁艰离任,便道过双溪握别施闰章,泪流满面的对他说:“你不用担心不会成名,可惜的是那一天我已经看不到了。”施闰章与他交往多年,也自感受业非浅。

  清顺治二年(1645年),施闰章参加道试,补博士弟子员(县学生)。随后参加县试,位列一等第二名,受知于江北学政高去奢。

  顺治三年(1646年)八月,施闰章再次参加乡试,以义经第一、易第四的优异成绩,中举第十八名,受知于同考试官苏州府长洲县令田本沛和主考官张端、副考官吕崇烈。[16]之后施闰章文章迅速地传播开来,盖自童子时已持名矣。

  顺治四年(1647年)春,三十岁的施闰章赴礼部会试,病未终闱而归。

  初入仕途

  顺治六年(1649年)春,施闰章参加礼部会试,中第一百九十二名。随即参加殿试,位列二甲第二十六名,受知于翰林院检讨刘泽芳等人,在刑部见习。不久,施闰章因身体欠佳而回老家双溪养病。回到家中后,叔父施誉听闻他中进士的消息,喜极而泣,对他说:“可惜你的父亲来不及看见你中进士这一天。”

  顺治八年(1651年)春天,施闰章从家出发赴京就任。当时清政权初步稳定中原,要派使诏赦天下,而当时并无专使。清廷便派遣施闰章以刑部主事的身份于同年秋出使广西桂林,他顺道回宣城看望家人,冬经芜湖,沿长江西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