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能预料到刘备必败、汉室必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司马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各路诸侯都广纳贤才,当时最为"吃香"的恐怕就是谋士了。"卧龙""凤雏"得一即可得天下,可见其谋士的重要性,那么你们知道诸葛亮庞统的师傅是同一个人吗?而且此人还教导过在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而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就说过一句话"孔明虽寻得其主,但却未逢其时"。后来这句话也得到了应验,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举全国之力东进伐吴,战败后白帝城托孤。而诸葛亮出祁山后北上攻魏也逝于五丈原,这些无一不是在实现当年的预言。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高人呢?竟然能把天下局势说的这么准确。

  一、"卧龙"出山,刘备打翻身仗

image.png

  1、"水镜先生"

  司马徽字德操,是今河南禹州人,精通兵法、天象、风水、八卦。世人称之为"水镜先生",在南阳收了诸葛亮、庞统和徐庶三位有名的徒弟。在刘备屯兵于新野,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之中,与刘备说了"卧龙""凤雏"二者得其一便可得天下的言论,直到现在还广为人传颂。

  2、三顾茅庐请"卧龙"

  后来刘备意识到自己最缺谋士给自己做军师,屡战屡败的原因也是如此,别的军队政权都是有着很多的谋士,而自己行军打仗都是靠兄弟三人来指挥,刘关张三人虽打仗勇猛,但在指挥上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得到"水镜先生"的指点后,得知这时候的"卧龙"诸葛亮就在南阳卧龙岗上,也离新野不远。

  刘备带着关张二人就开始了"三顾茅庐"之途,最后诸葛亮看刘备是有诚信来请自己出山的,而且还都是为了匡扶汉室,便自此开始追随刘备,为其出谋划策平定天下。

  2、"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也。"

  但是在诸葛亮临走的时候水镜先生却道出一语:"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也。"水镜先生为什么要说出这段话呢?首先在当时天下已经混乱已久,汉朝衰败迹象早已显现出来。如果不是各诸侯之间的明争暗斗和互相的较量恐怕汉献帝早就被废了,而汉朝还没彻底灭亡的原因很简单,曹操还需要用这个皇上来挟天子以令诸侯,

image.png

  这样才能巩固自己的政权,使自己的势力慢慢做大,而汉献帝这位名副其实的保护伞不仅让曹操每次发兵都是师出有名,还可以收编一些当时忠心于汉庭的能人志士。正是因为这些种种原因才导致了几百年的大汉王朝能够苟延馋喘。

  3、隆中论天下

  在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就提出了"连吴抗曹,天下三分"的论点,也就是著名《隆中对》内所阐述的一个论点,作为一篇千古名作它也是名副其实的。诸葛亮并未出山过,但在与刘备详谈的时候寥寥几句话就说出了当今天下的局势和以后的发展。刘备想崛起,必须要先拿下荆州,有了荆州才有那立足之地,才可与曹操和孙权周旋,在夺取荆州后要西进拿下益州。

image.png

  荆州是中原重地无论是战略位置上还是历史遗留问题上,而益州人壮粮足是一个屯兵养兵的好地方,正好荆州、益州两地呈犄角之势,一旦有一方受袭,另一方即可前来支援。稳固两洲之后即可秣兵厉马挥师北上进而拿下中原,此番构想在诸葛亮讲给刘备听之后,刘备就极为震撼,诸葛亮的战略远景和深谋远虑已经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在诸葛亮后来回应之后每日与刘备同床而眠,同食同寝,形如亲兄弟,后来把自己遇到诸葛亮说成"如鱼得水"。

  二、"水镜先生"认为刘备打不下天下

  1、认为汉亡是必然

  在刘备刚遇到"水镜先生"的时候就提出了要水镜先生出山相助共商大业的请求,但"水镜先生"以自己年老不愿再出山,不如在山里隐居起来做一位自在人,不再理会世俗之事。而且"水镜先生"在与刘备讨论到天下之事的时候就有谈论到如今的汉室,现在的大汉群雄并起,各路诸侯已成水火之势,这个社会的一切发展都是必然的,而几百年的大汉王朝到如今也是气数已尽,这是时代的必然,每个朝代的交替都是有其历史原因的,这是客观存在的规律,汉朝的灭亡是板上钉钉无法改变的。所以"水镜先生"在诸葛亮出山的时候也会道出"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时也"。

  2、刘备以失败告终

image.png

  刘备最后还是没有听进"水镜先生"的谏言,而事情的发展也正是如此所言,刘备在各路能人志士的帮助下慢慢的崛起。从一个小小的新野,慢慢的诸葛亮"巧借荆州",庞统智取"益州"一步步吞并西川其他的政权,天下形成了曹魏,东吴,和蜀汉的天下三分之势。眼看势头越来大,但后经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刘备不听劝阻一心要灭东吴给二弟报仇,然后导致被陆逊火烧连营,蜀汉之前的实力也大打折扣。之后刘备白帝城托孤对应了之前"水镜先生"说过的大道不可违之话,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般,一切都是在按着"水镜先生"的"剧本"在走着,大汉王朝是彻底的回不来了。

  在刘备死后,匡扶汉室的重任就落在了诸葛亮一人的肩上,在益州境内练兵养兵,诸葛亮《出师表》中就详细概述了如今北伐的意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开头这一句就详细写出了北伐的历史性问题还有必要性。先帝就是为了北上平定天下,而先帝还未打下来就已经去世,益州越来越军民疲惫,这是国家危急的时候,应该主动出击北上伐魏,不然以后魏朝发展起来第一个就是要先平蜀汉。但最后诸葛亮还是死在了伐魏的路上。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虽然说"水镜先生"的预言都实现了,人们为刘备和诸葛亮感到惋惜,但人之所以有魅力还不就是因为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这份决心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