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上朝到底是什么样的 他们为何大多数都是步行上朝的
2020-10-14 11:35:24 李臣典 南怀仁 钱沣 黎简

  对清朝上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清代官僚群体中,最穷的应该是京城中那些中下级的官员,别看十年寒窗好不容易换来了一个顶戴,其实大部分京官的日子并不好过。我们知道,京官俸禄不高,也没有养廉银,更无外官们的那些名目繁多的灰色收入,因此生活大多比较拮据。

image.png

  京官的开支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住房、应酬和交通。前面两个可以理解,为了维持官员的体面,不得不到处借钱。可不能忽视的是,交通费用仍然是京官们的一大负担。清代时,京城的道路都是土路和石子路,交通不便,特别是下雨天和刮风天,常难以行走。加上衙门离住处又有一段距离,所以官员们都选择乘轿、骑马或者坐车出行。

  清代为保持满人尚武的传统,规定满族官员上朝、出行需骑马,王公、贝勒、贝子和六十岁以上的官员方可坐轿,而汉人官员不论年纪品级皆可乘轿。当然,官轿也是要根据职位高低有明确的区分的,如尚书、侍郎、督抚一类三品以上官员,可以乘坐绿呢大轿,以下乘坐蓝呢大轿。

  不过,据学者的考证,京城的绿呢蓝呢,其实要求并不那么严格:“王公大臣许坐四人肩舆,或蓝呢,或绿呢,无甚区别,非如外官,必三品坐绿呢轿也。”

  比较而言,做轿显然是比坐车或骑马要气派和舒服。但是大部分京官还是选择坐车,这倒不是说他们不喜欢排场,而是开销太大,不是家庭经济条件好的,一般都负担不起。买轿子和雇轿夫可不是普通官员所能承受的,如一个高级官员一年坐轿,就要花费银八百两,因为必须雇有两班轿夫,还需要引马,后有车辆。以此算,一个普通官员十余年的年俸才够乘轿一年的费用。

image.png

  《春明梦录》对此也有记载:“缘坐轿,则轿夫四个人必备两班三班替换,尚有大板车跟随于后,且前有引车,后有跟骡,计一年所费,至省非八百金不办”。

  曾宝慈的记述则更直观。他说曾广汉作户部侍郎时,“均须值日,至颐和园路程很远,骡车跸路上走颠簸,时间不短,因此侍郎以上,多乘四人大轿,大学士则乘八人大轿,即绿呢轿,下有红拖泥。轿夫都是久经训练的壮丁,上身不动,两腿迅速而步子极小,既快又稳。每轿两班,四人一班,每个人的工资月银一两,轿夫约走百公尺即换班,行走如飞。换下来的轿夫叫跳上二套车休息”。如此算来,轿夫八人,每人每月一两,则全年的开销便是九十六两。

image.png

  因此,京中那些高级大臣也有许多是选择坐车的。雍、乾以后,很多京官都改乘骡车,至同治时期,在京三品以下无乘轿者,光绪、宣统时期,贵人皆乘车马。

  从经济角度出发,坐车比做轿的成本最少要降低一半:“若坐车,则一车之外,前一马,后或三马足矣,计一年所费,至奢不过四百金。相差一倍,京官量入为出,不能不斤斤计较也。”当然,也有强撑体面的官员,才花钱去轿行雇轿夫来临时抬轿。

  坐车也分两种情况,有雇车与自备车之分。大部分中下级京官连车都买不起,只能是经常雇车。曾在京任职的何刚德说:“余初到京,皆雇车而坐。数年后,始以二十四金买一骡,雇一仆月需六金。后因公事较忙,添买一跟骡,月亦只费十金而已,然在同官汉员中,已算特色。盖当日京官之俭,实由于俸给之薄也。”最穷困的京官是极少雇车的,而是选择步行,因此不要以为当了官就威风了,其中还是有很多人连交通费都应付不了的。

  再来说一说曾国藩的情况。如果了解曾国藩的大抵都知道他家的经济情况还算可以,至少是富农、小地主这个档次。可他在京为官期间,日子过得也是紧巴。置办轿子是不现实的,买车也不允许,他也只能是隔三差五雇车,就这,也是一笔相当大的开销。

image.png

  曾国藩升为翰林院侍讲后,开始自养马车,他在家信中说:“寓中已养车马,每年须费百金”。也就是说,曾国藩每年需花费在交通上的费用,至少是一百两银子。而对于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京官来说,步行上班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