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代皇帝赵㬎:因写的一首诗引来杀身之祸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恭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常有人说:出身不由己,道路却可选择。可是,在历史上,有的人有时到底要走什么样的路,也不完全是由自己所能掌控的。南宋的末代皇帝宋恭帝赵㬎(xiǎn)的人生经历,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宋恭帝的人生一再错位,他从一个天真的幼童变身成为南宋的一国之君,又从一国之君变成亡国之奴,从亡国之奴又变成吐蕃高僧,最终又因自己写的一首小诗而引来杀身之祸。

  宋恭帝人生如此的反复折腾,而这一切却都不是他自己的选择,他完全是一个被动的受害者。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帝王中,宋恭帝的经历似乎是独一无二的,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帝王的无奈人生。

image.png

  赵㬎(1271——1323年),南宋的第七位皇帝(1274年8月12日-1276年2月4日在位),宋度宗次子,其母全皇后

  咸淳十年(1274年)七月,昏庸的宋度宗去世,让留下的孤儿寡母去面对风雨飘摇中的赵氏江山。

  在立新帝的问题上,虽然多数大臣认为应立一个岁数大一点的皇子为新君,但奸臣贾似道为了能继续控制朝政大权,而主张立赵㬎为新君,理由也简单,因为是他的嫡子,是宋度宗与全皇后生下的皇子。太皇太后谢道清也同意了贾似道的主张。

  于是,才三岁多的幼儿赵㬎就被抱上了大宋王朝的皇帝宝座,只是,这个位置现在已经不是那么好坐的了。

  两年之后,蒙古铁骑在伯颜的带领下,围攻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派人向伯颜乞和,却不料伯颜轻蔑地说:“汝国得天下于小儿,亦失于小儿,天道如此,夫复何言?”

image.png

  伯颜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初你们宋太祖赵匡胤是从后周世宗柴荣遗下的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天下,如今又从幼帝赵㬎的手中失去天下,只是天道循环,报应而已。

  谢太后无奈之下,只得脱下赵㬎身上穿的龙袍,并代替赵㬎宣布退位后,向伯颜正式投降。

  年仅5岁多的赵㬎就这样从一国之君变成了蒙古的俘虏,随同谢太后及其生母全太后一同被押往元大都(今北京)。

  忽必烈在元大都召见了赵㬎一行南宋降臣,忽必烈十分清楚,赵㬎虽然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幼儿,但他存在的本身,即是一个危险,难免有人会利用他起兵反抗;但另一面却又是一面旗帜,此时的南方还未平定,反元的力量还很强大,他不得不对南宋宗室表示优待。

  于是,忽必烈降封赵㬎为瀛国公,以期利用这个正统的“小人物”来招揽那些尚未归顺的南宋遗民。

  后来,在南方积极抗元的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忽必烈很想让文天祥做元朝的丞相,他派人多次劝说文天祥投降,均遭到文天祥的拒绝。

  忽必烈又派赵㬎去劝降文天祥,你不是很忠君吗,那“小皇帝”的话你听不听呢?

  赵㬎奉命来到拘押文天祥的地方,一看到文天祥,竟然忘记了忽必烈吩咐给他的话,只说文丞相怎么也来了呢?

  文天祥看到年幼的“先皇”一见自己就叫文丞相,说明在他那幼小的心灵里还留有微弱的印象,想到昔日的君臣,今日却同为阶下囚,一时悲上心来,从不流泪的他,此时跪在赵㬎面前,痛哭流涕地说,我知道您此来的用意,但我永远是大宋的丞相,圣驾请回罢。

  赵㬎呆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好,只得回去如实向忽必烈禀告。忽必烈这才彻底打消了劝降文天祥的念头,并在不久之后在菜市口处决了年仅47岁的文天祥。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政权的最后一支军队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击败,左丞相陆秀夫背着年仅8岁的宋末帝赵昺跳海而亡,南宋政权彻底覆灭。

  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冬天,忽必烈担心赵㬎留在中原会给南宋的遗民带来反叛的希望,因而诏令赵㬎去遥远的吐蕃去出家为僧,要他从此遁入空门,不得涉足红尘半步。

  赵㬎此时已经18岁了,他身不由己地接受前往吐蕃去学佛。据说他的生母全氏,也被忽必烈勒令出家为尼,从此母子两人天隔一方,骨肉分离,再也没见过面了。

  赵㬎出家学佛的地方在吐蕃,即今天的西藏。从此,在汉文的史籍再也没有了赵㬎的记载。

  在藏文的材料中倒还留有赵㬎的踪迹。19岁的赵㬎到达吐蕃后,正式在喇嘛庙里出家,并得法号“合尊”。

  此后,赵㬎潜心学习藏文,了解当地藏民的风俗,然后开始精研佛法,剖析密宗,又参悟禅宗。

  皇天不负有心人,不数年,赵㬎就在藏佛界崭露头角,不仅成为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并且还成了萨迦大寺的总持,成为当时西藏的佛学大师。

  后来,赵㬎四处讲经、潜心研究佛学,一生如此。他还翻译了《百法明门论》,还有深奥的《因明入正理论》,并还在扉页留下了题字,自称“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赵㬎因此被藏族史学家列为翻译大师。

  在赵㬎的晚年,他云游之际,曾写了一首小诗:

  寄语林和靖,梅花几度开。

  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赵㬎此诗可能受到唐末五代初贯休和尚(832-912年)的《陈情献蜀帝》一诗的影响:

  《陈情献蜀帝》 贯休

  河北河南处处灾,唯闻全蜀少尘埃。

  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万山得得来。

  秦苑幽栖多胜景,巴歈陈贡愧非才。

  自惭林薮龙钟者,亦得亲登郭隗台。

  诗的最后一句里的“郭隗台”,出自燕昭王的典故,说的是燕昭王即位之后,为报齐国破燕之仇,便命郭隗台广招有识之士,准备讨伐齐国。为此,特筑黄金台以招揽人才。后来,果然人才纷纷而至,终于打败了齐国。

  当时的贯休尽管已经是老态龙钟的和尚了,但还是不辞辛苦长途跋涉,前来投奔前蜀王建,所以在他的诗里说“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万山得得来”,蜀主王建看了大为赞赏,因而称他为“得得来”和尚。

  也许是巧合,赵㬎写这首诗时,正好也是老态龙钟的老僧人,因而他也称自己是“黄金台下客,应是不归来。”

  然而,令赵㬎没想到的是,就这么一首小小的诗,竟然要了自己的命。

  当时的元朝皇帝元英宗,他读了此诗后,认为赵㬎分明是在“讽动江南人心”,旨在煽动汉人叛乱,因此,将赵㬎赐死于河西。据《佛祖历代通载》汉文版记载:“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

  赵㬎的一生其实是悲剧的,他在大厦将倾之际以幼儿的身份登基成帝,两年后却成了亡国之君,在忽必烈的软禁生活下长大成人,却又被迫西行入藏,成为荒漠中的苦行僧,后来总算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藏传高僧后,却又因一首小诗而被害死于异国他乡。

  赵㬎的一生正如后来的顺治帝所叹“朕乃西方一衲子,如何落入帝王家?”(一说是康熙所云),大概这也是有些帝王的无奈与悲哀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