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溥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话说,明成祖(朱棣)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农历闰九月,朱棣北征结束,率师回京。
皇帝北征归来,接驾自然是必须的程序与仪式。
于是,留守京师的皇太子朱高炽(即明仁宗)派遣使者,前去迎接圣驾。
接驾之事,不知道是什么环节出了差错、或者就是朱棣看皇太子不顺眼、或者根本就是朱棣在没事找茬。
最终,朱高炽的这次迎驾,被朱棣认定为是稍嫌迟缓。
另外,朱棣还认为迎驾之时,上呈的书奏言辞不当。
古往今来,接驾稍嫌迟缓,无论在怎样的在当权者的眼中,一般而言,肯定都是大事。
因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无论出了什么状况,对迎送迟缓的解读,都会认为其中包含有大大的不敬。
不要说接驾迟缓会被认定为不敬;就是普通的接人迟缓、接车迟缓,都会被认定为不重视、不尊重。
当日,所谓的迎驾迟缓之事发生后,汉王朱高煦(朱棣次子,母仁孝文皇后徐氏)马上抓到把柄,遂借机大力对太子进行谮毁。
试问:为什么会是朱高煦?
为了说明相关情由,这里就来看一看朱高煦的一些情况:
明惠帝(朱允炆)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起兵,进行所谓的“靖难”,以对抗朝廷。
出兵之时,朱棣命令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他携次子朱高煦亲自出征。
后来,朱高煦经常作为前锋,征战沙场。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的白沟河之战,朱高煦率领精锐骑兵冲锋陷阵,斩杀都督瞿能父子。
随后,朱棣兵败东昌(今山东聊城)、大将张玉战死,是朱高煦率军赶至,击退朝廷军队,才将其父朱棣救出。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朱棣在浦子口被朝廷军队击败,朱高煦率众及时赶到,朱棣见此大喜,道是:
“我已精疲力竭了,我儿应当奋勇再战。”
据说,朱棣还抚摸着朱高煦的背部说道:
“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
(似乎有潜台词。)
于是,朱高煦亲率军队力战,将朝廷军队击退。
在所谓的“靖难之役”中,朱棣多次濒临危难,都是在朱高煦的力战下,转败为胜。因此,朱棣认为,朱高煦很像自己。朱高煦也以此自负,并恃功骄纵,多行不法之事。
朱棣登位后,最初,在储贰还未确定之时,淇国公邱福就对朱棣说,汉王有功,适合立为太子。
邱福是谁?
邱福(公元1343年~公元1409年),凤阳(今安徽凤阳)人;行伍出身;原为燕山中护卫千户;在所谓的“靖难之役”中,他屡立战功,累升至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被封为淇国公,位居功臣之首;后来,他又被加为太子太师;北伐鞑靼,他轻敌冒进,中伏战死,全军覆没,遂被褫夺世爵。
邱福所言,肯定不是信口开河;朱棣心下或许也有此意。但是,出于种种考虑,朱棣没有贸然将朱高煦立为皇储。
之后,朱棣又私下秘密征询解缙。
对此,解缙回答:
“皇长子(朱高炽)仁孝,天下归心。”
朱棣听后,什么话都没有说。
朱棣向解缙询问储君一事,大约也是从朱棣那里传到汉王朱高煦的耳朵里的。为此,朱高煦对解缙非常痛恨,多次在朱棣跟前对解缙进行攻击。
猜想,解缙的回答完全不符合朱棣的心思,因为这样,朱棣对解缙也满怀憎恶吧。
结果,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将解缙下入锦衣卫大狱。
再后来,锦衣卫都指挥使纪纲揣摩上意,于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将解缙灌醉后,埋在积雪之中,活活冻死。
其实,朱棣和朱高煦的心思大约是一样的。
关于立储之事,朱棣因为怀恨,可以将解缙下狱、并委婉授意将其处死。
由此看来,朱棣对太子朱高炽,应该没有什么好感。
没有好感是事实;但是,太子是自己的亲儿子,也是事实。
面对这样状况,怎么办?
于是,朱棣将内心的不悦与愤怒,全都撒在了皇太子周边人等的身上。
这一次的接驾迟缓,朱棣正好找到了一个可以宣泄的机会。
关于当日接驾及严惩东宫属官的事情,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太子朱高炽派遣兵部尚书金忠等人,奉持书奏,前往迎驾。
迎驾人马到达之后,朱棣认为迎驾迟缓,而且书奏言辞不当,他大怒道:
“这全部都是辅导佐助太子的东宫属官的罪过!”
加之汉王朱高煦进言谮毁,又是火上浇油,于是,朱棣先派人将吏部尚书蹇义、学士黄淮、谕德杨士奇、洗马杨溥、芮善及司经局正字金问等逮押过来问罪。
几人逮押途中,朱棣下旨,宽宥了蹇义,让他回南京去。
又命令将黄淮先关押进北京大狱。
次日,杨士奇及金问相继到达。
朱棣说道:
“杨士奇姑且宽宥他。我从来都不认识金问,他是怎么得以在东宫作侍从官的?”
然后,命令法司鞠讯金问。
很快,朱棣又召来杨士奇,讯问东宫之事。
杨士奇回答说是:
“太子孝敬诚至,如果对陛下有所不是,都是臣等办事不周。”
随后,杨士奇也被朱棣下入锦衣卫大狱。
不过,没多久,杨士奇就被朱棣特别开恩宥赦,并准其复职。
在法司鞠询金问时,其供词之中,提及杨溥。
于是,杨溥等人也相继被逮押入狱。
朱棣这样做,的确是凸显了皇帝的威严。
可是,这么做,对于未来执掌大宝的储贰而言,无疑是颜面扫地的事情。
这件事情,成为解缙入狱之后,永乐朝立储之争中的第二场大的变故。
当日,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金忠因系朱棣“靖难”旧人,而幸未被祸。
简单说一下金忠。
金忠,朱棣起兵“靖难”,金忠以谋士随军征伐,屡献良策;朱棣称帝,金忠被进升为工部右侍郎;后来,他又被升为兵部尚书兼詹事府詹事;朱棣在立储问题上犹豫不决时,金忠力推立储以长;之后,他还竭力保护太子及其他东宫官属。
被下入大狱的东宫属官之中,如前所述,杨士奇比较幸运,没在狱中呆多久。
杨溥、黄淮、金问等人,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这次入狱,他们被送进大牢之后,一关,就是十年之久。
杨溥入狱之后,周遭的一切都变得非常凄惨。
猜想,当时杨溥家里的情况也比较艰难,加之杨溥入狱时日长久,故而,家人对他的食物供应多次断绝。这是杨溥当时在狱中生存条件的艰困。
杨溥入狱那些年,朱棣动不动就处置大臣。皇帝的心思叵测,不经意间,大臣就被下狱,甚至项上人头朝不保夕。那些身在牢狱的官员,性命更是岌岌可危。这是杨溥当时在狱中政治氛围的肃杀。
监狱之中的条件,可想而知,这个就更不用说了。这是杨溥当时在狱中生活环境的恶劣。
就是在这样艰困、肃杀、恶劣、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的环境情况下,杨溥更加用功、更为勤奋。
身系诏狱十年,杨溥读书不辍。
史书记载,十年之间,杨溥将经、史、诸子等书籍,读过好几遍。
(由此可见,杨溥所蹲的大牢,是可以读书的;或许,他也没有被强制进行体力劳动。)
见到杨溥如此读书,一同在狱中受难的人劝阻他道:
“事已至此,还读书做什么呢?”
杨溥回答说:
“朝闻道,夕死可矣。”
(按,此夫子语,见《论语·里仁第四》)
(未知,杨溥所读之书,所言之辞,他可曾细思?夫子之道,君臣之义,在所谓的“靖难”时节,自己的所作所为,可曾与道义相合?)
关于杨溥诏狱十年,读书不辍一事,明人吴应箕在其所辑《读书止观录》中记述之时,曾经感叹道:
“古人著书读书,每发愤于穷苦患难之际,今人平时先自废弃,况患难时乎!若必待患难来而发愤,此其所以终身废弃也,此其所以终世偷生也。朝闻夕死,吾深有慕于杨公。读书者当观是。”
吴氏所云,辞义较为晓畅,不做赘释。
杨溥系狱十年,获释之后,在明初的政坛上可以说是光彩夺目。其详细履历,见前文杨溥介绍。
就是因为杨溥有后来的通达,所以,世人在记述杨溥系狱读书一事时,还多描述:
杨溥得释之后,作为阁老,朝廷的大制作,多出其手笔;杨溥晚年的遭遇,当年他在狱中读书一事,其功不可没。
明人李贤(明代名臣)所著《古穰杂录摘抄》中,在述及杨溥狱中读书一事时,曾经说道:
“盖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苦其心志,而玉成之如此。”
李贤还说:
杨溥为人谦恭小心,对待吏卒时也从来不敢轻慢。
李贤又说:
当日,杨溥初入乡试,被取为首选。其时胡俨主掌文衡,在杨溥所刊之文上批语云:“初学小子,当退避三舍!老夫亦让一头地。”又曰:“他日立玉阶方寸地,必能为董子(董仲舒)之正言,而不效公孙(或即公孙龙)之阿曲。”时人多认为胡俨识人。后来,胡俨因病免归。明仁宗、明宣宗以来,杨溥位望益高,但是,对于胡俨,杨溥终身执门生礼,胡俨也自任而不辞,士论对两人都以高度的评价。
关于读书之事、关于杨溥诏狱十年苦读书之事,至此,已经大略讲说完毕。
读书的事情,感觉前文已经讲说清楚。
杨溥诏狱十年苦读书之事,再总结补充一下:
第一、读书人,立身须正。所谓正,就是要有独立的人格、要有对道义价值的坚持。
第二、杨溥诏狱十年苦读书的精神,是值得读书人学习的。如果没有身为建文文臣而迎附朱棣一事,杨溥真可以说是圣贤之人了。我们不需要去苛责杨溥,但是,历史会一直记载他的一切行事。
第三、时空不断转换,历史持续变迁,道义价值的具体内容也会变化,我们不能食古不化、不能拘泥固执,但是,无论如何,读书人的独立人格一定要保持、对信仰价值的坚持一定不可以松动。
文末,再补充一点资料。
上文之中,那位朱棣自称不认识的金问,究竟是谁呢?
金问(公元1370年~公元1448年),字公素,别号耻庵,吴县(今属江苏)人。
金问自幼颖敏庄重,喜爱读书。据载,一日之内,他可以记住千余字的文章,并知晓其中的大义。
弱冠之时,金问曾跟从俞贞木学习《易经》。
因家境贫寒,无书可读,金问只能从别人那里借书。借到书籍之后,他会加紧阅读、用心暗暗记诵,这样,书中的内容,他都能通晓洞达。
明成祖永乐初年,金问被举荐为司经局正字。
明仁宗朱高炽在东宫之时,素来就知道金问其人。
后来,因为太子迎驾迟缓一事,金问牵连坐罪,被朱棣逮系诏狱长达十年之久。
狱中十年,资用常会无以为继,但是,别人的馈遗,如果不合道义,金问绝不接受。
当时,学士永嘉黄准、洗马江陵杨溥,也被逮系在狱,黄、杨、金三人意气相投、相处很好。其时,三人省躬念咎之暇,各持一经,相互讲论。
金问曾说:
这就是我对待忧患之道。
明仁宗即位之后,升金问为翰林修撰,以备顾问。
金问论议时政得失,常得皇帝褒扬、其言常被嘉纳;为此,皇帝还赐予他文绮、米粮、钱钞。
明宣宗宣德乙卯(公元1435年),金问被擢升为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
明英宗正统癸亥(公元1443年),金问被调至南京太常寺。乙丑(公元1445年)冬,朝廷进升金问为礼部右侍郎。戊辰(公元1448年)春,金问辞世,朝廷赐予祭葬。
金问天性孝友,不会因为贫穷而特意俭啬。
他的亲兄曾经患病,发热严重,医生说必须有螺方可医治,其时盛寒天气,金问解衣入水,找螺以进,其兄之病痊愈。
同乡有丧不能安葬、有贫不能自养者,金问每每乘黑夜投钱给他们,并说,周济他们,不是为了赢取名声。
金问所作之诗,必根于理而达于情。
金问著有《青杨集》、《桂坊集》、《耻庵集》,皆藏于家。
金问所业,以书法最为擅长,其书得魏晋人之法度。
他还特别精通星历之学,但是,他从来都没对人说过这一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中国古代帝王谱系中,南齐第六任皇帝萧宝卷堪称“荒唐”的典型代表。这位16岁详情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刘邦与刘备作为汉朝开国皇帝与蜀汉开国君主,其宗族关系始终详情
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29天便因“红丸案”骤然离世,其短暂统治期间,详情
谭纶(1520-1577),这位以抗倭名将身份载入史册的明朝重臣,其军事才能详情
春秋时期,秦晋两国通过联姻构建政治联盟,秦穆公迎娶晋太子申生之姊穆姬(伯姬)详情
在三国历史中,关羽长子关平与刘备养子刘封均为蜀汉阵营的重要将领,但关于二人年详情
在中国北宋初期的政治舞台上,吕蒙正(944—1011年)以三次拜相的传奇经历详情
作为汉武帝的舅舅、西汉初年权倾朝野的外戚宰相,田蚡的一生堪称权力膨胀的典型样详情
1793年1月21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革命广场(今协和广场)被送上断头详情
杜鸿渐(709—769年),字之巽,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中期宰相、详情
在夏朝“少康中兴”的辉煌篇章中,姒杼作为第七任君主,以军事革新与东征拓土的功详情
在晋朝近150年的历史中,公主作为皇室与世家大族联结的纽带,其家族情况折射出详情
在东亚文化的长河中,达摩的形象如同一座跨越宗教、哲学与世俗生活的桥梁。从印度详情
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的宏大叙事中,殷商四大诸侯的权力斗争与商周更迭的史诗画详情
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名字如同一颗璀璨星辰,他不仅在天文学领详情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星空中,《水浒传》中的“拼命三郎”石秀以其刚烈果敢的形象深入详情
在杭州西湖以西的幽谷间,北高峰与飞来峰两峰对峙,林木苍翠间隐现一座千年古刹—详情
1848年的维也纳,老约翰·施特劳斯在琴键上落下最后一个音符时,或许未曾想到详情
南宋末年,山河破碎,奸佞当道。在风雨飘摇的朝堂与烽火连天的边疆之间,一位以清详情
在中国古代四大丑女——嫫母、钟无艳、孟光、阮氏女的传奇故事中,阮氏女以其独特详情
“衣冠南渡”是中国历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迁徙事件之一,它不仅是一场人口的大规模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伯夷"这一名字承载着多重身份与文化符详情
1521年,明朝广东海道副使汪鋐指挥的屯门海战,是中国与西方殖民者的首次军事详情
在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南麓的崇山峻岭间,一座名为磨盘山的险峻山岭静默矗立。这座海详情
公元215年的合肥城下,一场被后世神话为"八百破十万"的详情
在探讨中国古代军事史时,"淝水之战"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详情
《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实的史书,以其高超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为后人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乌桓,曾是汉朝边疆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详情
在中国古代历史的长河中,秦朝的统一战争无疑是一段波澜壮阔的篇章。然而,在这场详情
在中国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战事频仍,其中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详情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其影响深远详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战役以其独特的战略意义、惊心动魄的战斗过程和深远的历详情
战国时期,华夏大地上战火纷飞,其中邯郸之战无疑是这一系列战争中最为震撼的篇章详情
在科学的世界里,有一种细胞被赋予了“不死”的名号,这就是海拉细胞。这种细胞源详情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姜子牙和鬼谷子都是极具智慧和能力的传奇人物。他们分别详情
一、背景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详情
标题:秦始皇10大诡异事件 一、陵墓之谜 1. 兵马俑: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详情
虞姬,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她与项羽的爱情故事被后人传颂不衰。而刘邦,作详情
胤祥没有遭到雍正的清洗,但他在年轻时去世,这一点对于一些历史学家来说存在着一详情
满清十二帝内没有溥仪的画像,只有照片,是什么原因呢? 在满清十二帝中,没有详情
溥仪的文化水平不仅仅是初中程度,尽管他的户口本上写着“初中”,但这并不是他真详情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在皇权社会,皇帝不具备生育能力,可不仅仅是详情
息肌丸是什么东西?真的有这种药存在吗?息肌丸是一种有催情作用的美容香精,塞到详情
赵飞燕服用息肌丸保持美貌,息肌丸是什么东西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详情
古印度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邃的哲学思想。其影响详情
彼岸花,又称曼珠沙华,是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花卉。这种花通常盛开在秋季,其鲜红详情
在现代社会,我们依赖于各种产品来完成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智能手机到笔记本电详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视地球上的一些奇妙之处。然而,当我们从太空中详情
在生物多样性的广阔领域中,每一次新的物种发现都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向未知世界的窗详情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物品的价值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它们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艺详情
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热血沸腾的球场,还是电视机前的粉丝,都被一位女性棒详情
位于中国云南的九龙河瀑布群,被誉为“中国的尼亚加拉”,是中国最大的瀑布群。这详情
北仑河口,位于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南点。这里既有美丽详情
鸭绿江口,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最北点。这里既有壮丽的山川河流详情
湖北省,位于中国中部,素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全省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总面积详情
在唐代诗坛的苍茫雪原中,刘长卿以五言绝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凿出一眼温热的清详情
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妙玉无疑是一个极具神秘色彩和独特魅力的人物。她以详情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抒发了对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诗经》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汇聚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详情
王勃,唐代初期的杰出诗人,以其才华横溢和短暂而传奇的一生著称。在他的众多诗作详情
《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先生的经典武侠小说,自问世以来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详情
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世说新语》以其独特的魅力记录了一个个鲜明的人物详情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详情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宝库中,“斯斯文文”这个词汇常被人们所提及。但是,它究竟是不详情
你知道“时时刻刻”这个成语吗?它不仅仅是描述时间的连续,更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详情
在汉语成语的宝库中,“攘攘熙熙”以其形象生动的描绘,捕捉了人类社会繁忙混杂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