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千古名臣的典范,为人正直两袖清风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璟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宋璟,盛唐名臣。历任上党尉、凤阁舍人、吏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拜尚书右丞相,授府仪同三司,进爵广平郡开国公。仕宦52年,一生都在为振兴大唐而励精图治,与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历史上对宋璟的评价很高,朝野赞誉他是“有脚阳春”。意思是说他就像一缕春风一样,走到哪里哪里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宋璟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美誉,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相,与他严谨的做人态度有着极大关系。

  一、为人正直敢管“闲事”

  武则天长安三年(公元703年),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诬陷宰相魏元忠,为了达到诬陷的目的,他贿赂凤阁舍人张说作伪证,张说迫于张易之的权势,违心答应了他,准备到御前作证,这件事被同为凤阁舍人的宋璟知道了,宋璟便对张说说:“一个人一生最重的是名誉气节,不可只图个人苟生,陷诬好人。即使因此被谪官流放,他的美德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倘有不测之祸,我会叩请天子赦免,若不成,我会与你一起去死。努力为之,万代瞻仰,在此举也。”张说为宋璟的话所感动,廷辩时如实上奏,使魏元忠免受陷害、使张易之的阴谋破产。

image.png

  在这件事情上,张易之找的是张说,并没有找宋璟。所以,这件事跟宋璟没有任何关系,他本可以不闻不问,但当他得知了以后,还是对张说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对他晓以厉害,使张说迷途知返、放弃了为张易之做伪证。宋璟管的好像是一件与他不相干的“闲事”,但正是这种敢管“闲事”的做法,更体现出了他高尚的人格精神。

  二、不慕虚名的“傻气”

  有一年,宋璟被调任为广州都督。在广州都督任上,宋璟仍专注改善民生,并没有因为外调而灰心。他教晓百姓以砖瓦盖屋取代简陋的茅屋及草屋,以减少火灾出现的可能。

  他在任期间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所以,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他。开元716年,他被调返京师,任刑部尚书。但广州的百姓并没有忘记他的好。718年,广州百姓自发捐钱,要为他修建遗爱碑,以纪念他在广州施行的仁政。消息传到京师后,宋璟立即求见玄宗皇帝,对玄宗说:“臣任广州都督期间并没什么优异的政绩,现在由于臣的地位显耀,有些阿谀奉承之人才要张罗给臣树碑。这种风气一旦开,各地纷纷仿效,则后患无穷矣!要革除这种恶劣的风气,希望从臣这儿开始,请陛下降敕禁止为臣立碑!”玄宗想了想,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以后,其他各州也都不敢再干立碑的事了。

  有一些官员,为百姓做了点事情后,巴不得有人替自己树碑立传。而宋璟却恰恰相反,百姓主动为他立碑,他却坚决不同意,放弃了宣传自己的大好机会。宋璟的做法,看上去的确有些发傻,但这种“傻气”却是他真性情的一种表现,更是一种难得的为人境界

  三、处处避嫌,公正无私

  宋璟有个叔叔,叫宋元超,在吏部任职。因为他在洛阳居住,所以与宋璟来往不多。有一年,吏部开始选拔官员,这个宋元超也在候选之列,但宋元超却向吏部提出,说自己是宋璟的叔父,希望能得到关照。宋璟后来得知了此事,便发文书给吏部说:“宋元超是我同高祖的叔父,由于他定居在洛阳,因而未能经常前去参见。我既不敢因为他是长辈就为之隐瞒,又不愿以私害公。以往他没有提出这层关系,吏部自然可以照章办事,现在他既然已把我们的关系声张出去,那么就必须矫枉过正了。请不要录用他。”于是,在那次吏部的选拔中,宋元超就落选了。

  宋元超原本就在吏部工作,而且已在候选人之列,如果不是后来宋璟给吏部发文干预,他选上的可能性极大;即使他选上了,也不违反程序,因为一切都是按照正常程序办的。可是,宋璟为了避免自己的叔父被照顾的嫌疑、为了使官员的选拔更加公正,却毅然要求不录用自己的叔父,表现出了难得的公正无私的精神。

image.png

  四、用智慧保持气节

  王毛仲曾是临淄王李隆基的家奴,参与平定韦后、太平公主之乱,李隆基继位为唐玄宗后,授予他为大将军,后因诛杀萧至忠等有功,又升为辅国大将军,成为权高位重的禁卫军将领、玄宗皇帝的宠臣,因此飞扬跋扈、猖狂到了极点,许多文武官员都争相巴结他。但宋璟讨厌他的为人,从来不去刻意讨好他。王毛仲的女儿将要出嫁,玄宗问他还缺什么东西。王毛仲叩头回答道:“臣万事均已齐备,只是没有请到客人。”玄宗问道:“张说、源乾曜这类人难道喊不来吗?”王毛仲回答说:“这些已经请到了。”唐玄宗说:“朕知道你请不动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宋璟。”王毛仲回道:“正是。”玄宗笑着说:“朕明天亲自替你请客人。”第二天,玄宗对宰相说:“朕的奴才王毛仲为女儿办喜事,你们应当与各位朝廷要员一起去他家贺喜。”直到正午时分,所有的来宾还都不敢动筷子,只为了等宋璟一人。过了很久,宋璟才到。他先端起酒杯向西行礼拜谢君命,然后未等喝完这一杯酒,便忽然说腹中疼痛难忍而退席回家。

  虽然极其厌恶王毛仲,但因为皇帝说话了,让他到王毛仲家吃喜酒,他不能不给皇帝的面子;但宋璟到了王家以后,却只是举杯“行礼拜谢君命”,然而立即找个理由离开。这样既给了皇帝面子,又保持了自己不与王毛仲同流合污的气节。这既是为人刚直之举,也是一种处世的智慧。

  五、坚持原则,不畏权贵

  武则天掌权后,武家子弟鸡犬升天,其侄子武三思更是权势熏天,无人敢惹。即使是神龙政变(武则天失势)之后,他的根基也依然稳固。所以,朝中的大臣们依然不敢得罪他。神龙二年,有个叫韦月将的正直官员,看不惯武三思的飞扬跋扈,上书中宗皇帝,告发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说武三思与韦后(中宗李显的妻子)有私情、将来必定犯上作乱,所以希望皇帝当断即断、将武三思绳之以法。武三思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暗中派人诬馅韦月将,说他“大逆不道”;软弱无能的李显听信了谗言,下令将韦月将处斩。宋璟得知此事后,立即面见中宗,以“案情不实”为由,请求查实验证。

  中宗正在气头上,对宋璟说:“朕已决定将此人斩首,你还有什么可说的?”宋璟说:“韦月将告韦后与三思有私情,陛下不加过问就问斩,臣恐天下会议论,所以,请查实后再用刑!”中宗见宋璟如此固执,更加生气,表示坚决要将韦月将斩首,警告宋璟少管闲事。但宋璟毫无惧色,坚持说:“如果陛下一定要处死韦月将,那就先将臣斩首吧!”中宗一听,气得鼻子都歪了,心想:“这个韦月将造谣说武三思给我戴绿帽子,我把他杀掉,碍着你什么事了?你跟着瞎参合啥呀!”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同意免去韦月将死刑,改发配岭南。

  从史料中来看,宋璟与这个韦月将没有什么交情,很可能根本不认识他;但他却挺身而出为韦月将说话,说明他的原则性非常强——不能不加调查仅凭别人的诬馅就随随便便地将一个人杀掉;也体现着他为了坚持原则敢于得罪权贵的风骨——管你什么皇亲国戚,在我这里别想耍特权!最难能可贵的是,为了坚持原则,他竟然和皇帝顶起牛来、不惜以性命来将皇帝一军。

  六、虚怀若谷——居功不自傲

  《开元天宝遗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璟在宰相任上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玄宗皇帝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于是,在一次御宴时,玄宗就拿出一副金筷子、命内臣赐给宋璟,意思是表彰他如筷子一样“耿直刚正”。可是,当内臣将这副金筷子交给宋璟时,宋璟内心却极度不安起来,十分惶恐、不知所措,以至于不肯接受这副金筷子。玄宗见状,深为感动,说:“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耳。”宋璟这才受宠若惊地接过了这副金筷子。但是,他从不敢使用这副筷子、而是把它供在相府,因为他觉得自己所作所为,还配不上这副金筷子。

  许多官员做出点成绩来,就居功自傲、以为自己了不得了,于是处处以有功之臣自居;但宋璟却恰恰相反,这位“守法持正”的老臣,为国为民做出了那么多贡献,却如此谦逊,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七、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作为一代名臣的宋璟,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在《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八》中就有着这样一则史料:侍中宋璟很厌恶那些明明有罪却没完没了地四处告状的人,便将这些人全都交付御史台治罪。他对御史中丞李谨度说:“你应当将那些已认罪不再上诉的人释放,把那些还在不停地申诉的人先关起来。”所以很多人怨恨他。正赶上旱神作怪,天下大旱,宫中演滑稽戏的俳优在玄宗面前扮作旱神模样演戏,其中一个演员问“旱神”道:“你为什么到人间来降灾呢?”“旱神”回答说:“我是奉了丞相的命令降临人间的。”又问:“这是为什么?”“旱神”接着回答:“蒙冤者达三百余人,丞相将他们全都关进监狱,借此压制他们,所以我不得不到人间降灾以示警告。”唐玄宗心中对此也有同感。

  虽然对上诉者处理得简单粗暴,但宋璟依然称得上是一代名相,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有缺点的战士依然是战士”,“有缺点的宋璟依然是好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