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功臣封德彝是什么人?玩转两朝还能功成身退

  大家好,说起唐朝开国功臣封德彝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他是大唐的尚书右仆射,尚书省的二把手,是唐朝的开国元勋,武德二年李世民请兵讨伐洛阳,只有他力力排众议赞成李渊出兵;突厥寇太原,以武力逼迫和亲,只有他主张先打再和,恩威并施令突厥胆寒,此人便得唐朝开国功臣封德彝。许多人把封德彝看成首鼠两端的投机分子、双面间谍,尤其是太子之争,他明里支持李世民,暗地里却鼓励李建成杀弟免祸,种种行为被后人唾弃,但细品历史此人做官之道却颇具特点,若非有大才大略,绝不可能善终。

image.png

  巧附托,祸乱大隋

  封德彝出身官宦世家,刚出仕时跟内史令杨素平定江南,因做事与众不同得到杨素赏识,后来替杨素大兴土木建造仁寿宫,仁寿宫的华丽让平素节俭的隋文帝大动肝火,杨素因此内心惶恐,然而封德彝却说:“公当弗扰,待皇后至,必有恩诏”,果然杨素等来的是隋文帝夫妻的感激;事后杨素盛赞封德彝:“揣摩之才,非吾所及”。

  得到杨素的举荐后,封德彝当上了内史舍人,然而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满足,也许是他觉得按部就班升官太慢,于是眼光再次瞄向了朝中权臣,这次他选中了虞世基。虞世基虽然得到杨广宠信,但对于处理政务却不拿手,封德彝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又加入了虞世基幕僚中,果然善于理政的封德彝很快得到了虞世基的赏识,许多国家行政也都委托给他处理。

  虞世基为官善于逢迎,对于杨广不喜欢的事情他一律不报,逐渐地呈到隋炀帝眼前的只有喜没有忧,天下都群雄割据了,杨广还是一味地享乐,然而造成这一切的真是虞世基吗?据《旧唐书》记载:“伦(封德彝)又托附之,密为指画,宣行诏命,谄顺主心。外有表疏如忤意者,皆寝而不奏。决断刑法,多峻文深诬;策勋行赏,必抑削之。故世基之宠日隆,而隋政日坏,皆伦所为也”。这段记载揭示了封德彝在替虞世基处理政务时的主要原则,那就是凡事以谄媚皇帝为主,有忤逆的奏章一律扣下不报,剖断刑狱一味苛求法律曲释诬陷,论功行赏时又想尽办法削减功劳,最终虞世基之宠与日俱增,隋政却日益腐败,而造成这一切的都是封德彝。可怜的虞世基直到死时都在替封德彝背锅。

  归大唐,屡出奇谋

image.png

  江都之变后,虞世基被杀,封德彝又转投宇文化及,出任伪政府的内史令;中原争雄后宇文化及势力渐蹙,封德彝觉得宇文化及早晚靠不住,于是劝说宇文士及一起暂避风头,两人主动请缨为宇文化及到济北运粮,实际是准备投靠大唐。归顺大唐后,李渊看他是前朝重臣对他另眼相看。

  投靠大唐后,封德彝像变了一个人,行事风格大变,在一些重大战略问题上眼光老辣,武德三年李世民大军陷于洛阳之争,随着窦建德的参战,唐军面临腹背受敌的风险,当时军中撤军呼声很大,远在长安的李渊也在犹豫,此时封德彝受李世民委托回京做汇报,朝堂上一番慷慨陈词彻底打动李渊及众臣,为李世民全歼王世充和窦建德争取了政治援助。拿下洛阳后李渊非常高兴,当众感谢封德彝“朕初发兵东讨,众议多有不同,唯秦王请行,封伦赞成此计。昔张华协同晋武,亦复何以加也”。

  封德彝出身文职,但面对突厥的不断压迫却表现出了军人般的气概,他认为对突厥一味忍让不能换来和平,相反应该主动出兵,打痛了他再施加恩惠,这样突厥便不能轻视中国;武德年间突厥多次劫掠中原,大多数朝臣都是敢怒不敢言,像封德彝这样有骨气的着实不多。武德六年,封德彝出任大唐吏部尚书,因工作出色,甚获时誉。

  看完上述内容,你还觉得封德彝仅仅是颗墙头草这么简单吗,此人着实有真材实料,处理行政是一把好手、军事上有独到的见解、人才管理也颇具建树,难怪当年杨素抚其床曰:“封郎必当据吾此座”;武德六年,封德彝官拜中书令。

image.png

  翻旧账,降赠改谥

  武德年间的良好表现为封德彝积累深厚的政治资历,再加上萧瑀的举荐,贞观初在大唐的第一批封赏中封德彝官居尚书右仆射;而李世民也对其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许多军国大事都认真听取武封德彝的意见。然而好景不长,年仅六十的封德彝突然于尚书省病倒,不久便逝世了;对于封德彝的死李世民表现出极大的哀痛,下令废朝三日,赠谥曰明,仅从这个谥法就能说明李世民对他有多信赖。

  然而这一切直到贞观十年出现了喜剧性反转,时任治书侍御史的唐临追劾死了七年的封德彝,理由是封德彝有亏君臣之道,史书上唐临的弹劾原文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封德彝武德年间阴结李建成并阻止李渊废长立幼。

  得知真相的李世民下令百官详议处置方案,毕竟人已经死了还赠了谥,最终民部尚书唐俭建议降赠改谥并追回所食实封。

  封德彝的官道可以分两段讨论,前半生他在隋朝扮演了一个默默无闻的权臣幕僚,费尽心思揣摩上意,帮自己的主子把朝政打理得滴水不漏,让隋炀帝君臣生活在一个理想的政治氛围中,天下大乱的骂名却与自己无丝毫关系。《论语》云:邦无道危行言逊,这一点封德彝可谓炉火纯青了。

image.png

  江都兵变后,封德彝敏锐地觉察到宇文化及这棵大树靠不住了,于是借宇文士及的关系归顺大唐,因李渊早年与宇文士及相交,封德彝也备受大唐的重视,再次官拜内史舍人,开始了他后半生的官途。巧于附托,这是史官给封德彝的评价,用现在的话说是借力,这个评价对他来说可谓无比贴切。

  在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太子之争中,封德彝给我们展示了一次更大胆的尝试,他即没有投靠一方,也没有抽身于外,相反他如鱼一样游弋于权力之争的漩涡之中,甚至得到李世民数万财富赏赐;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李世民一向看人很准,再加上周边有房玄龄长孙无忌协助,仍然没看破封德彝真实面目,这不得不让人佩服,此人真可谓站在刀尖上跳舞。幸亏多年后,其劣迹得到举报,不然我们很难看出这一出出惊险绝伦的官场好戏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