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振龙:从海外带回一根藤,成甘薯之父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陈振龙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由于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食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粮食产量并不高,朝廷和地方还要征收大多数的粮食。有句老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每天都能填饱肚子就是他们的“太平盛世”了。

  如果遇到天灾人祸,更是经常有人被饿死,甚至还会引起农民起义,而粮食问题也成为古代王朝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小农经济受到自然因素的制约,如果古代的每个人都能吃饱饭,那么谁还会冒着可能杀头的风险去叛乱呢。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造反的起因不过只是为了填饱肚子。

  古代人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在困难时期只要有食物可吃就满足了,有人甚至在灾荒时吃起了“观音土”,还有的人会去啃树皮,这也都是无奈之举。古代粮食产量过低,病虫害影响大,耕作效率也低,粮食收成周期较长,这也是粮食危机的原因之一。例如,在某些干旱地区,水稻和其他谷物无法播种,这也限制了谷物的产量。

image.png

  相信有很多人都吃过红薯,这在现代是一种相对普遍的食品,而且现在也很少有人把它当作主食来吃。在古代,这普通的红薯却可以挽救无数人的生命,那么你们知道红薯是何时被引入中国的吗?

  中国是一个美食大国,对于食品的研究可谓是透彻,中国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会做菜的国家,拥有众多菜系,著名小吃等。在国外被称为入侵生物的小龙虾等在中国也成为了美味的食物。在中国这些东西,可以说是能吃就吃,有毒不能吃的就用来泡酒,这已经成为一种定律。实际上,中国有许多进口农作物,例如玉米,花生和辣椒。其中,甘薯等农作物更是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人冒死从海外带回了一根甘薯藤,从而解决了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使无数人安全度过了饥荒。如今,他的名字早已被许多人所遗忘,这个人就是陈振龙,他被誉为中国的“甘薯之父”。

  陈振龙来自福建,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中了秀才,后来他厌倦了从文,因此放弃了儒学开始经商。当时陈振龙跟随一些商人在菲律宾经商,他看到菲律宾人正在种植朱薯(甘薯),这是西班牙人带来的一种特殊作物。他发现甘薯具有抗旱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最重要的是甘薯的产量很高,而且还很容易让人填饱肚子,一到两个甘薯就可以吃得饱,而且无论是生还是熟都可以吃,这使他想起了家乡的情况。

image.png

  考虑到家乡由于食物不足而经常饿死人,尤其是在饥荒时期更是艰难,当时遍地都是因为饥荒而饿死在路边的人,因此陈振龙向当地人学习了如何种植甘薯,并想秘密地将甘薯苗偷偷带回国内。当时菲律宾由西班牙控制,管理非常严格,他们禁止出口朱薯,如果被发现很可能被杀死,陈振龙将甘薯藤扭进了吸水绳中间,最后成功躲过了搜查,在经过了七个昼夜后,他带着甘薯藤回到了福建。

  陈振龙回国后,首先自己种甘薯,发现这种农作物可以适应环境。当时正值福建省干旱,谷物几乎颗粒无收。陈振龙向福建巡抚上书,请求大规模种植甘薯,结果最后甘薯获得大丰收,解决了当时福建的饥荒。

  因为甘薯是从国外引进的,所以也称为番薯,人们为了纪念陈振龙的功绩,在福建建造有“先薯祠”和“先薯亭”。可是到了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甘薯已经逐渐离开了人们的餐桌,陈振龙也慢慢被人们遗忘了,解决了粮食问题的英雄人物就这样被遗忘,实在是可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