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郊外踏青写了一首诗,为何被贬官?

  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禹锡,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刘禹锡是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文学家,被称为“诗豪”。刘禹锡年少时饱读诗书,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他21岁便高中状元,由此步入仕途。此后的数年里,他因为政绩斐然,仕途平步青云,从基层一路飙升到监察御史,和韩愈柳宗元同在御史台任职,3人关系十分要好。

  公元805年,唐顺宗即位,刘禹锡的人生轨迹也从此发生变化。唐朝忠臣王叔文因为实行改革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最终保守派向皇帝施压,无奈之下唐顺宗下令赐死王叔文,而依附于王叔文,打算轰轰烈烈做一番事业的刘禹锡也被牵连,他和柳宗元等人从京城被贬到地方为官,而这一贬就是10年之久。

  公元815年,被贬据外地达10年之久的柳宗元终于被重新调回了京城长安。回到长安城的刘禹锡,并没有被安排实职,处于待用状态。第二年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齐放,刘禹锡心情大好,便外出踏青游玩散心。刘禹锡不知不觉来到了长安郊区的玄都观,这是一座道观,里面开满了桃花,满园的桃花灼灼芬华,恣意盛放,漂亮至极。刘禹锡欣赏着桃花,发现这些桃树是新种的。

  由此刘禹锡又回想起自己被贬官10年之久,天子已变,一朝天子一朝臣,现在又是一批新的权贵当政,刘禹锡猜测这些桃花应该是某些人为巴结权贵们而栽种的。他越想越生气,诗性大发,写了一首诗:《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image.png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这首诗的意思也很简单:前两句描写了桃花盛开的美景,以及络绎不绝的人们观赏桃花的热闹场景,而后两句则是抒情,面对着如此美景,刘禹锡的“老毛病”又犯了,什么“老毛病”呢?不畏权贵,不趋炎附势!本意是玄都观里的千树桃花都是我刘禹锡走后栽的,刘禹锡却直接将其上升到:你们这些趋炎附势、巴结权贵的小人,不过都是我刘禹锡走后的一些鼠辈而已,有什么好嘚瑟的。

  这就是刘禹锡,虽然被贬了10年,在外过着凄苦清贫的生活,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如今依旧“口无遮拦”。对于心胸狭窄的权贵、趋炎附势的小人,就是邀表现出愈挫愈勇、永不屈服的态度。刘禹锡并非不懂官场之人,只是他实在不愿意与他人同流合污,这是一件很违心的事情。

  就在这首诗写了之后不久,当朝权贵认为刘禹锡在讽刺他们,他们又将这位打不死的“小强”外放了,这一次刘禹锡被贬到了连州、奉节、河州等地,时间又是长达10年之久。唐敬宗即位后,刘禹锡才被召回洛阳,此时的他已经54岁了。回来后的刘禹锡又来到了玄都观,不甘屈服的刘禹锡随即又写了一首诗:《再游玄都观》

image.png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刘禹锡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你们那些小人,如今已经像桃花一样被剔除干净,我刘禹锡又回来了。刘禹锡虽然是一介文人,他向世人展示的却是一个摧不垮、压不倒、意志不衰、一生充满豪情的硬汉的形象,不愧被称为“诗豪”。而“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2句诗已经成为千古名句,被世人所传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