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九品中正制?自士大夫消亡到士族门阀崛起的转变
2020-11-27 10:49:14 韩龙 轲比能 秦朗 陈泰 陆抗

  你真的了解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吗?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诞生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中国古代三大选官法之一。一直到隋唐科举制产生之前,九品中正制一直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重要的选官制度,共计存续了四百余年之久。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简而言之便是在选择人才时,不仅要考量才能品行,还要结合出身家世来“中正”品级。所谓“中正”,就是设立各级中正官,来评定人才品级,一共分为九品。中正评定结果,呈送给朝廷,吏部再按照品级给予相应官品。后世的官员品级,正是自九品中正制而来。

  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太过注重家世出身,造就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魏晋时期士族门阀的崛起。而在士族门阀崛起之前,其实中国古代也出现过类似的群体——士大夫,士大夫阶层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完善于两汉时期的察举制,进而逐渐成为两汉官场不可忽视的力量。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产生与发生,伴随着士族门阀的崛起,同时也是自士大夫在东汉末期“党锢之祸”中逐渐消亡后,士族门阀这一又能左右朝政时局势力崛起的直接体现。东汉末期的士大夫“消亡”

  所谓的士大夫,其实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最通俗的解释可以理解为,自春秋战国以来,原本依托于分封和宗法制度下的贵族体制遭到破坏,更多的庶民阶层可以通过才能、战功等裂土封侯。而随着秦汉以来的选官制度完善,尤其是汉朝时期完备的察举制度出现后,底层庶民阶层便有了通过才华、孝廉等方式,进入汉朝朝堂。

image.png

  那么,两汉朝局当中便出现了诸多出身贫寒却具备才干的官员,甚至还产生了家中世代为官的世族出现,更是有如汝南袁氏这样的数代都有位列三公高位的家族逐渐发展起来。而这些经察举等选官制度得以进入朝堂的贫寒子弟,便逐渐发展成为我们并不陌生的“士大夫”。

  两汉时期的士大夫服务于皇权统治者,以经世治国为志,但发展到东汉末期时,桓灵二帝任用宦官、外戚,导致皇权不振,而依托于皇权的士大夫阶层,便有心想要重振皇权。于是,士大夫阶层如李膺、郭泰、贾彪等人,便联合外戚势力,与把持朝政的宦官集团交锋,想要清除宦官势力。

  但结果以宦官集团的大获全胜告终,士大夫阶层在事后也遭到了报复,免官的免官,禁锢的禁锢,士大夫集团遭到重创。这就是东汉末期大名鼎鼎的“党锢之祸”,接连两次“党锢之祸”后,朝中具有正义之心的士大夫官员,也逐渐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开始逐渐放弃试图改变混乱朝局的努力。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当中写道:“天下有道,君子扬于王庭,以正小人之罪,而莫敢不服;天下无道,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党人生昏乱之世,不在其位,四海横流,而欲以口舌救之,臧否人物,激浊扬清,撩虺蛇之头,践虎狼之属,以至身被淫刑,祸及朋友,士类歼灭而国随以亡,不亦悲乎!”

  具有君子之道的士大夫,职责所在便是“正小人之罪”,以振王庭。但东汉末期的士大夫,在试图挽救汉室颓势之时,却遭到当权宦官的迫害,最终“被淫刑,祸及朋友,士类歼灭”,实在是让人悲哀的事情啊。遭“党锢之祸”,经察举制等选官制度壮大的士大夫,也逐渐“消亡”于东汉末世之中。

  注:士大夫有很多解释,只要是古代王朝参政做官的文人,都可以被称作士大夫。本文当中阐释士大夫“消亡”,仅限于跟之后士大夫遭戕后逐渐崛起的士族门阀对比之用,无需过度解读。士族门阀的诞生和发展

  在我的理解当中,其实“士大夫”是据有一些崇高品质的,比如忠君效国等,是据有“大公无私”“为国为民”这类品格的官员。而随着士大夫在朝中受到迫害之后,原本试图挽救汉室政局的士大夫,变得心灰意冷,转而回到各自家族之中。这些士大夫的家族经历累世为官,在地方也有着家学传承、田产、部曲等优渥家世,士大夫转而开始经营家族之后,便逐渐向着“只为家族考虑”转变。

  由“大公无私”到“只为家族考虑”,这是士大夫集团向着士族门阀转变的重要标志。

image.png

  关于“世族”和“士族”,其实很多学者都有过精彩的分析。在我的理解当中,“世族”可以是士大夫的家族,因为族中世代有士大夫官员在朝,因此获得了在地方的名望,也就成为“世族”或者称“望族”;而“士族”则不仅仅是一地望族而已,是具备了自朝堂转至家族的士大夫,开始有心经营家族所产生的影响。

  “世族”如果是一家,那“士族”便是具有政治等企图以及一定影响力的一族。

  “士族”加以“门阀”更是阐明了这种特殊的势力,更加具有“自私”的属性。士族门阀的影响和企图产生之后,族中在朝中任官或者具有军事等方面权势人物,便不再是“士大夫”的范畴,而是更加考虑家族利益的“士族子弟”。

  士族门阀,是士大夫阶层在朝中无法实现忠君效果等理想之后,转而开始经营具有影响力和企图心的家族而产生的。这些在当地有着一定影响力和部曲、田产等实力的士族门阀,在日益混乱的东汉末期乱世之中,也逐渐有了想要匡扶汉室、裂土封侯等企图心。

  士族门阀在乱世中的影响

  你考虑过,东汉末期乱世,割据一方的群雄,是如何起兵自立的?除了原本汉室地方州镇长官,拥有一定的地方武装之外,像曹操刘备这些原本没有什么底蕴的豪雄,就需要依靠地方豪绅来支持自己起兵。三国乱世当中,很多都是纠结一地乡民和豪绅部曲,加入到某一豪雄势力之中,一步步成为三国豪杰的小人物。

  拿曹操举例,他祖父原本就是宦官集团的一员,以此家世起兵自然会遭到天下名士的抵抗。但曹操却招揽了不少地方名士,像荀彧荀攸郭嘉等重要谋士,背后都是望族,可并非仅靠才能便得到曹操的重用,其实还是包含了曹操对有一定影响力和实力的各地士族门阀的看重。

image.png

  而士族门阀在地方也有心想要趁乱世获得发展,因此士族子弟便辅佐各方雄主,参与到了三国乱世之中的争斗当中。各方豪雄想要获得地方士族门阀的助力,士族门阀又想要辅佐雄主建功立业,双方便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刚刚诞生的士族门阀,在三国乱世之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众多士族子弟成为了三国雄主们的座上宾,为三国霸业提供了不少助力。但等到天下局势逐渐稳定之后,这些希望获得长远发展的士族门阀势力,便想要从完成霸业的雄主手中,获得更多的优渥待遇。

  于是,对士族门阀子弟出仕有着更加便利条件的选官法——九品中正制,便应运而生了。魏晋统治者对士族门阀的拉拢

  曹魏时期,代汉建朝的曹魏统治者,当然也想要江山永固,那么,对于帮助自己打天下的这帮功臣,当然也要加以善待和拉拢了。于是,虽然标榜“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是对察举制度的补充、完善的中正制,逐渐成为了曹魏士族门阀势力,得以出仕入朝发展壮大的契机。

  九品中正制加剧了士族门阀的壮大,除了因为品评标准中有关于家世出身的标准之外,各级中正官的设立,也是士族门阀得以壮大的重要原因。州、郡中正官,逐渐与地方大族关联密切,随后便成为了地方士族子弟出仕的保障。即便有中正官能够恪守职责,也遭到遍布朝堂的士族势力排挤。

  于是,曹魏朝堂之中,逐渐被士族子弟充斥,士族出任“高品”官职,更加促进了士族门阀的壮大。等到魏明帝曹叡死后,由士族代表司马懿和宗室代表曹爽辅政,便是当时曹魏朝堂士族势力壮大的体现。甚至,等到之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士族门阀势力更是直接压制了皇权,掌控了曹魏大权。

image.png

  等到西晋之世,司马氏对于士族门阀的态度更加拉拢,不仅继续使用九品中正制来方便士族子弟出仕,更是为了加强与士族之间的联系,利用姻亲等关系,来将士族门阀与司马氏捆绑在一起。西晋时司马氏,与各士族门阀之间姻亲繁多,成为司马氏稳固其地位的重要方式。不过,这种方式造成西晋朝堂官员昏聩,朝局混乱,最终酿成了西晋末期的乱局而覆灭。

  自曹魏到西晋,其实统治者都有心拉拢日益壮大的士族门阀势力,这种统治者为了保证其地位的考量,延续到东晋之时直接造就了“门阀政治”的异常统治格局。最后

  士族门阀是继士大夫集团之后,得以形成影响力影响朝局的重要势力,这是源于东汉末期士大夫遭“党锢之祸”而转向经营家族,而产生具有“自私”属性的特殊群体。士族门阀因其影响力,成为东汉末期乱世群雄重用的对象,而士族门阀也依靠辅佐雄主得到长足发展。

  等到局势稳定,统治者为了拉拢士族门阀,便制定了有利于士族门阀子弟出仕的九品中正制选官法,进而让士族门阀势力得到迅速壮大,甚至成为夺取和压制皇权统治的庞大势力。

  综合来看,九品中正制的产生,是士大夫消亡到士族门阀崛起的转变造成的。因为时局的变化,士大夫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向着更加顾及家族利益的士族门阀转变,进而推动了掌权者利用选官制度等方式,来拉拢崛起的士族门阀势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