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统治阶级为何喜欢马匹 看看贵族阶级特有之风就知道了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隋唐时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公元7世纪,隋唐军队的核心是贵族,中国北方其他地方的望族则在东边和西边为精锐部队提供兵员和军官。就是那些家庭里的人们,在禁军和卫兵等精良部队中服役。

image.png

  6世纪的统治阶级,以及隋代和唐初的统治阶级,与传统的模式相反,并非士大夫文官阶层,而是具有军事传统的家族。这些人喜欢打仗,喜欢马匹,喜欢饲养动物,他们是游牧民族的后代,长期受中国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要说这位贵族阶级特有的尚武之德,高尚之风,好动之风,那就是隋唐时期的奇才。

image.png

  古战场兵制的效力确实促成了这些成功。但是这种体制最初的设想正是基于那些有武艺的家族所设想的。这里是指一种“府兵”制度,各有八百至一千二百人,集中驻扎在陕西的京师附近,以突厥人入侵为必经之地,又以太原为中国北方边陲。北周时期的征兵制度,只适用于有兵权的家庭,似乎只适用于唐代农民阶层的扩张。实际上,很有意义的是,唐初的府兵制度,规定骑兵必须自己提供马和部分军械。

image.png

  假如这里指的是普通农民,那么这种情况就难以想象了。显然,在这个时代,和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代一样,军队中也存在着任务分工。农夫们并不太习惯骑马,他们大多数都是些差劲的骑士。除了特殊情况外,没有一个战士能和草原人抗衡。农民提供的步兵,则大多擅长于防守,占据要塞,常常用来执行一些必不可少的任务,比如为军队生产粮草,运输和驿站。

image.png

  精锐部队,快进快出部队,不是由农民组成的,而是由附着在一起并在不同程度上已被汉化的游牧民族组成的,或者,正如在6~7世纪的情况一样,是由胡人和汉族混血组成的,他们选择了草原人的习惯和感情。在唐帝国的防御政策中,有一种家畜起了决定性作用,那就是骑,也就是用弓弩武装的骑兵的坐骑。马的饲养是在7~8世纪有系统地进行的。

  相信文献记载的话,唐王朝早期马匹仅有少量,总共5000匹,其中3000匹可能是隋代在长安西部赤岸沼泽地养的,2000匹则是在甘肃西部养的。但是唐王朝很快建立起国家种马场,并且很快取得了成功。自7世纪中叶以来,唐王朝便在陕西、甘肃等广阔的军马场分布着70万匹马。这类马又增加了平民所拥有的马的数量,而人们对此一无所知。但是中国北方的私人养马业似乎特别发达,尤其是甘肃东部、陕西和山西。

image.png

  在府兵制度中,我们已经看到,士兵(至少是其中某些人,即属于贵族或望族的人)应该自己给自己提供马。八世纪前半期,王室成员,高级官员,以及将军,都有马群,牛群,羊群,骆驼群。在七世纪中期,中原的军队人数最多,正好相当于唐朝在这一时期发动的大规模进攻。在665年以前,马的数量很大,而且非常便宜。但是不久后,突厥和吐蕃的入侵瓦解了种马场,养马行业似乎衰落了。

  据统计,713年来,人工饲养的马在皇家御马圈中的数量只有240,000匹。随着畜牧业的恢复和对草原牧民的收购,725年唐朝马的数量增加到40万匹。七十七年,黄河上游的银川有一个马市,突厥人到那里卖马,以换取丝绸和金属。但是,安禄山反叛前夜的754年间,唐朝马场马的数量,只有32.57万匹。直到那个时代,在草原地区和中国北方最常见的马,仍然是蒙古小马,但是它们在那时已经灭绝了,仅存于准噶尔地区。

  原因在于,由于西域诸国和位干帕米尔以远地区诸国献身于贡马,他们与大量不同品种的马杂交。例如703年献给唐朝宫廷的大食纯血马,654年由吐蕃人献给吐蕃人献给的小野马,同时也献给了哈罕、撒马尔罕、布哈拉、基什(Kish)、喀什(Chach)、买卖城(Chuckata)、 Ruttah、 Khuttal、犍陀罗(Gandhara)、阗的马,龟兹马,贝加尔湖上的黠戛斯马等等。七、八世纪的中国北方贵族热衷于养马。上流社会的人们骑马旅行。毫无疑问,来自伊朗的马球比赛,在长安风靡一时。对马的这种喜爱,毫无疑问地说明了它们在绘画中的地位,有些画家如韩干(约720~780年),擅长于画马;而太宗(626~649年)墓中精巧的浅浮雕和墓俑,也说明了它们在唐代雕塑中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