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钟表,他们都用哪些方式计时的呢?

  在各种古装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往往在街道上一边喊着“三更半夜,小心火烛”一边敲着锣,这些人便是古代专门计时的职业——更夫,那么今天趣历史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古人还有哪些计时的方式。

  我国早在西周的时候就确定了一岁(即一年)包含十二个月的设定。以此类推,每日也划分为了十二个时辰,并且日期的更新也是在半夜。汉代根据这十二个时辰的特点依次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看到这些名称就可以大致了解古人一天的作息情况了。不过随着人们生活和娱乐的丰富,这些名称渐渐的不贴合人们的日常生活规律,于是改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各个时辰,以晚上十一点为子时、凌晨一点丑时,之后每隔两小时为一个时辰。

image.png

  白天的时候,因为有太阳的存在,很多时候人们可以用日晷来计时,“日”指的是“太阳”,而“晷”代表“影子”。其中不仅影子的长度可以计时,影子的方向也可以计时,总之日晷就是通过测量太阳的影子来确定时间的器具。但是日晷一旦没有了太阳那就失去了作用,因此阴天和黑夜会失去作用,人们还需要其他的计时工具来辅助。

  到了没有太阳的晚上,古人出于对晚上时间的需求,便是产生了一个专门计时的职业——更夫。更夫在古代是一个很辛苦的职业,在别人安心睡觉的时候,他还得出来巡街和报时。

image.png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计时器的精度也有了更好的要求,而刻漏则能满足人们的这个需求。刻漏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精确的计时器上。“漏”其实就是一个带孔的壶,“刻”则是有刻度的浮箭。不过最早的泄水型漏刻会因为水压而影响漏水的速度,从而使得计时不准确。后来受水型漏刻的出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受水型漏刻又称多级漏刻,其实就是复数个泄水型漏刻依次串联组成的装置。每只漏壶都依次向其下一只漏壶中滴水,这样就避免了因为水压的影响而产生的误差。

image.png

  上面这些计时方法虽然有效,但不管是阳光还是水都有局限性,阴天和夜晚没有太阳,而在冬天水会结冰。于是古人想到了用沙子来计时,于是沙漏应运而生,有些地方还有焚香计时等等方式,让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聪明才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