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盛世时期的皇帝 汉武帝和唐玄宗谁的过失更大

  对汉武帝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提及中国历史,国力最强盛,名声最显赫的无疑就是汉唐两代。汉成为了我们主体民族的族名,而唐人更是国际上对于中国人的称谓,足见汉唐两代对于中华历史的重要性,而将汉唐推向历史的最高峰的,却是晚节不保的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和毁誉参半的风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

  首先需要声明,两位帝王对于中国历史而言,都应该是功大于过。

  汉武帝和唐玄宗很类似,统治前期锐意进取、励精图治,都将帝国的伟业发展到了历史的空前高度;然后晚年昏聩,英明神武不再,又将帝国推向深渊,成为一个伟大帝国衰落的开始。玄宗晚景很是凄凉,而武帝晚年甚是孤单。

  下面我们将对两代盛世帝王的晚年不当举措进行一下陈列。

image.png

  玄宗晚景凄凉

image.png

  武帝晚年孤单

  一、汉武帝晚年

  1、穷兵黩武、劳役赋税过重

  汉武帝即位之初,经过文景之治之后的汉朝,国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粮仓里的粮食吃不完都溢出腐坏了,钱库中穿铜钱用的绳子都已经腐烂,简单形容,就是国家富得流油。这也支撑了汉武帝前中期大军横扫漠北,开阔岭南和滇黔地区的根本。

  可是到了汉武帝后期,就有些穷兵黩武,卫霍死后,对匈奴败多胜少,而汉武帝却连年兴兵,常年征集耕农为民夫,加上赋税不断增高,百姓苦不堪言,穷困潦倒。导致耕农无法正常从事生产,渐渐变成流民,一时之间,关东地区有上百万之巨的流民,无产无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所以才有了“师出三十年,天下户口减半”的说法。

  2、任用酷吏、严刑峻法

  汉武帝时期,特别是中后期,基本按照外儒内法的国策执掌天下。任用张汤郅都、赵禹、周阳由、王温舒杜周等十大酷吏,大兴律法,以严治国。律法条例繁多复杂,百姓动辄获罪。

  更重要的是,律法牵连过多,小罪乃死,大罪将诛族。百姓苦不堪言,常有逃居山林,转为盗贼的现象发生。而且律法过重,往往会影响百姓的生产创造积极性,这也是一大弊端。

image.png

  巫蛊之祸

image.png

  重用酷吏

  3、工商官营、导致土地兼并

  汉武帝后期,为了敛财用于对外的军事作战,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弊政。但是弊政在于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以及出台政策的目的。当以敛财为目的,进行盐铁官营,就会导致许多强买强卖、任意提高价格、产品质量越来越低劣等许多现象,以致到后来到了收钱不卖货的地步,强行征民间之财以充实国库。

  工商业失去了市场调节,价格也不公道,百姓困苦,生活越来越繁重,却越来越穷,必然会导致民怨沸腾。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变成了搜刮民脂民膏。

  而且一旦市场失去弹性之后,商人和贵族就会转行,从事农业创收,于是又引发了土地兼并问题的出现,土地兼并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然后就会进入增加赋税的恶性循环。

  4、巫蛊之祸、毁帝国根基

  汉武帝晚年,对于权位的迷恋已经达到了痴狂的地步,惧怕有人会觊觎帝位,进而阴谋害他,所以紧张的弦绷得很紧。

  阳陵大侠朱安世犯法被汉武帝下诏通缉,被捕后诬陷追捕他的公孙贺,言公孙贺之子与皇后卫子夫所生的女儿阳石公主私通,两人为了避免事情泄露惹祸上身,于是用巫术诅咒汉武帝早死,并且说出了埋小木偶的地点。汉武帝找到玩偶后,雷霆震怒,直接判死公孙贺丞相全族,两位公主阳石、诸邑,一位万户侯卫青之子卫伉,这些人连辩驳喊冤的机会都没有,真是匪夷所思。

  武帝宠臣江充奉命查巫蛊案,用酷刑和栽赃迫使人认罪,大臣百姓惊恐之下胡乱指认他人犯罪,数万人因此而死。然而这还是开端,因为公孙贺的妻子是皇后卫子夫的姐姐,也是太子刘据的姨母。这本来就授人以柄。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趁机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太子恐惧,起兵诛杀江充,后遭武帝镇压兵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

  而后,壶关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书讼太子冤,终于清醒过来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烧死苏文,因此事件,受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大批文臣武将没有逃过这场无妄之灾,帝国中枢大臣受牵连甚多,剩下的也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更有太子和皇后自杀,帝国根基受损严重。

image.png

  卫青子卫伉被牵连

  二、唐玄宗晚年

  1、任用李林甫

  唐玄宗晚年醉心盛世享乐。不再辛苦朝政大事,风流天子自然要好好享受一下奢靡浮华的盛世,于是不再重用谏臣张九龄,而转而任用史称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其实这没有什么问题,也没有伤及唐朝国本,李林甫是一个个人能力很强的人,他与张九龄的区别在于,张九龄是一个提意见的人,而李林甫是一个办事的人。

  唐玄宗想休息,自然需要找一个人来替他办理政务,于是就有了李林甫,精明强干的李林甫代替谏官执政是必然的。李林甫是一个执政能力很强,政治能力也很强的人,而且李林甫治下的唐朝也并无不妥。相反,如果李林甫长期执政,唐朝也不会爆发安史之乱

  盛唐之所以叫盛唐,那是因为强盛到一定地步,是有很大的容错空间的,任用李林甫只能说明唐玄宗怠政,但不能说明其昏聩。

image.png

  唐玄宗与贵妃

image.png

  从此君王不早朝

  2、重用杨国忠

  用杨国忠代替李林甫,是唐玄宗晚年的一大昏招,杨国忠能力泛泛,并没有足够的实力独掌大局。以至于所有的社会积弊在其任期爆发,各地不服杨国忠者甚多,而他却无力应对,加上官吏贪腐越来越严重,吏治腐败,在杨国忠的执掌下,最终大唐王朝一步步步入深渊。

  3、让藩镇坐大

  唐玄宗贻害百年的昏招在于其晚年怠政之后,将国事交给文臣,又恐惧文臣权力过大,于是用武将制衡文臣,本来文官主政的藩镇制度是唐朝的一项基本制度,结果唐玄宗将心腹将领派遣到各藩镇主持事务,无异于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用太子、宰相、将领之间搞所谓的相互制衡,确保自己手中的权力。

  这直接导致了藩镇武将逐步坐大,安禄山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整个河北到辽东全是安禄山的地盘。武将坐大,手中有兵有马,自然不再理会中央的号令。

image.png

  藩镇坐大

  4、宠妃杀子、夺儿媳

  李隆基晚年,因所宠武惠妃谗言,将三个儿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废为庶人并杀害,改立三子忠王李玙为太子。而后武惠妃死,60岁的李隆基抢了儿子寿王的妃子杨玉环为妃。这是唐玄宗晚年昏聩的集中表现。

  小结:汉武帝晚年,对于自己权力地位的敏感度已经达到了癫狂的程度;而唐玄宗晚年,则是面对天下空前繁荣,不想再管事,想安心享福,如果事事都不愿亲力亲为,那就必须要权术制衡朝野,这是后期大乱的根源。

  按理说,应该是汉武帝所作所为更加出格,但是如今的历史上,汉武帝却是历史上雄才大略君王的代表,名声显赫;而唐玄宗却是毁誉参半,远不及爱妃杨贵妃名声大。至于其中缘由,大概就是汉武帝之后,有能臣霍光,有昭宣两代明君为其收拾残局;而玄宗却养了一个乱臣贼子安禄山,而之后的君王唐肃宗唐代宗并没有扭转帝国坠落的颓势,后面能勉强收拾局面的唐宪宗还有好几十年才能登基,而且终唐一朝也没有扭转因唐玄宗而引起的武将藩镇做大的势头。

  大概意思就是,汉武帝之后,昭宣两朝的锐意进取为汉武帝末期的弊政和混乱擦干净了屁股。而唐玄宗,却被唐肃宗和唐代宗将安史之乱的责任全部推给了他,独自承担千古骂名。

image.png

  唐玄宗的奢靡浮华

  总结:关于两代盛世帝王的晚年,大体而言,就是武帝杀伐,明皇贪乐。而杀伐造成的过错,后人尤有可改正的余地;而贪图奢华享乐造成的灾难,却有着毁坏帝国根基的可能性,后人难以扭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中…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最新更新

  • 人物
  • 解密
  • 战史
  • 野史
  • 文史
  • 文化

最新排行

  • 点击排行
  • 图库排行
  • 专题排行

精彩推荐

图说世界

换一换